导航菜单
首页 >  公开真题库入口  > 2023年5月全国事业单位联考C类《综合应用能力》(网友回忆版)

2023年5月全国事业单位联考C类《综合应用能力》(网友回忆版)

一、给定材料

材料1

(345287)

现在多数学者都认为,全球开始形成大陆板块是在古元古代末期(18-16亿年前),并且多数大陆板块形成之后就基本定型了,如北美板块、南美板块和南非板块等。在那些板块的主体部分,近16亿年以来的沉积岩层大体上都保持着几乎呈水平层理的状态,说明没有发生过较强的构造变形。这就是40多年前板块学说创立时,不少学者以为岩石圈板块都是“刚性”的主要原因。

然而,亚洲大陆岩石圈板块,自古元古代末期到新构造期,则是由27个较大的古地块以及散布在39条增生——碰撞带内数以百计的小地块逐渐拼合而成的,共经历了14次构造事件。它们表现为特征不同、动力作用来源不同、强度不等的板块俯冲、陆陆碰撞等。亚洲大陆及周边的板块运移方向、运动速度、影响范围及所造成的构造变形的样式、强度和差应力大小都不同,从而使亚洲大陆呈现出一种十分复杂、变化多样的构造格局。在全球各大陆板块的构造演化历史中,这是十分独特和罕见的。研究亚洲大陆岩石圈板块复杂的构造演化历史,是一件虽然困难却很有意义的事情。

自古元古代末期以来,亚洲陆块群的27个大地块以及数以百计的小地块经历了多次不同的俯冲、碰撞、离散等构造事件,越聚越大,逐渐形成了全球最大的欧亚大陆岩石圈板块的主体部分,它没有解体,也没有被撞碎,其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下洋陆俯冲过程对大陆生长的影响,由于大洋型岩石圈上部的平均密度(3.3g/cm³)显著大于大陆型岩石圈上部(2.7g/cm³),因而两者汇聚时,大洋型岩石圈必然会俯冲到大陆型岩石圈之下。大洋岩石圈板块以每年几厘米到十几厘米的速度向斜下方俯冲到大陆岩石圈之下的地幔中去,其应变速率很低,属于流变作用的范畴,虽然洋陆之间的俯冲过程的摩擦可能诱发强地震,产生一些断层,并在俯冲带附近的地壳内诱发岩浆活动,由于其主要变形方式属于流变作用,因而不可能造成大陆岩石圈板块的破坏与裂解,最终只可能增加其强度与稳固程度。

从全球各地深部地震层析的结果来看,如非洲板块(其北部为大洋型)俯冲到欧洲板块之下,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冲到亚洲板块之下,太平洋板块俯冲到亚洲板块之下,全球大洋板块向下俯冲的最大深度基本上是以中地幔过渡层(深400~670km)为限,到达中地慢过渡层后,俯冲的大洋型岩石圈与大陆深部地幔物质的温度与密度就趋向一致,再向下就很难辨别两者的差异了。

那么,陆陆碰撞作用会不会使亚洲大陆岩石圈板块裂解呢?根据现有的古地磁与构造变形的资料来看,各个大陆岩石圈的厚度显著大于大洋岩石圈,在陆陆汇聚、碰撞时,阻力更大,运移起来需要耗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