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全国甲卷地理试题真题  > 公布答案了!教育部全国卷地理官方答案与分析(2023年版),建议收藏!

公布答案了!教育部全国卷地理官方答案与分析(2023年版),建议收藏!

C.频发的飓风

D.汹涌的洪水

8.判断甲水域是湖泊而非海湾的依据是

①甲水域北岸岸线基本稳定②百年来变动的海岸线近似平直③甲水域有河流汇入④甲水域呈半圆形形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7.C 8.A

【试题分析】

考查目标海岸地貌变化相关研究,既体现出传统地理学人地关系研究的要义,又充分反映了当前地球系统科学与地球关键带研究的精 髓。本组试题聚焦地理过程,主要考查学生对海岸线变化“标志性特 征”的动因与条件的分析与推理能力,具体依托北美东南部沿海冲积平原某区域百余年来海岸线变化的现象,创设探索情境,通过分析全球地理环境演变背景下的海岸线变化,考查学生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的理解能力和对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的认知水平,指向区域认 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的综合考查。同时,要求学生能够应对现实世界中的复杂问题,对同一层面的地理知识、能力与素养能够横向融会贯通,构建较为完整的知识“链条”和能力“金字塔”;反映创新性考查要求,基于学生日常所学,但不囿于常见素材和熟悉题型的思维定式,“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重点要求学生具备依据观察到的新现象进行联想、推测和论证的能力。

解题思路 第7题,由图可知,题干所指“图示区域海岸线变化最快的时段”为1950~1970年。1890年至2010年间,在除1950~1970年 外的大部分时段里,该区域海岸线的变化速率是近乎稳定的,说明在海平面上升的全球性背景下,需要进一步寻找在1950~1970年出现的区域性因素。根据经纬度,可确定图示区域的地理位置,进而推断相应的区域地质背景和气候特征。图示区域位于墨西哥湾北岸、美国中部大平原东南沿海地区,地势较平坦,是美国历史上飓风多发区域。飓风及其产生的强风和风暴潮等,会加剧海岸的侵蚀,导致海岸线向陆 地加速推进,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根据气象记录,1950~1970年,在墨西哥湾北岸地区,飓风发生频率和强度都较高,说明以上推断与客观事实相符。图示区域远离板块边界,构造相对稳定,罕有地震尤其是强震,故A项与事实不符。图示区域位于墨西哥湾内,由于大安的列斯群岛和佛罗里达半岛等的屏障保护,不会受到来自大洋深处的 剧烈海啸影响,故B项与事实不符。洪水往往挟带大量泥沙,入海时易在海岸带堆积,推动海岸线向海的方向变化,从而造成海退而非海进,故D项与题意不符。

第8题,由图可知,甲水域现在的水域面积较小,与海水之间以海岸沙堤为界。题干给定“甲水域是湖泊而非海湾”的事实,要求从给出的4项表述中选出甲水域地貌特征的有效判据。“甲水域北岸岸线基本稳定”和“百年来变动的海岸线近似平直”都说明海水从未大规模冲垮海岸沙堤进入甲水域,因而没有在甲水域形成大量海岸沉积。可见,1890年以来甲水域一直保持独立稳定的湖泊水域环境。当然,也不可排除高潮和风浪会使少量海水越过沙堤进入湖泊,但无论甲水域是与海水隔绝的淡水湖,还是可能与海水存在水分交换的瀛湖,近乎平直的海岸线和甲水域北岸形态都证明它过去百余年从未成为海湾。因此,①和②的表述可作为判断依据,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河流既可注入湖泊,又可汇入海湾;湖泊与海湾的形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仅凭形态不能判断水域特征或性质。因此,③和④的表述虽有一定迷惑性,但无论是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分析,还是凭借生活经验推断,都可知这两点与水域特征或性质并无关系。

试题亮点本题注重以评促学、以评促教,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试题聚焦特定时空视角下的区域地理现象,引导学生由区域特征 入手,对现实问题进行科学推理与合理解释,对体现学科本质、发展核 心素养的教学具有导向意义。第二,试题情境设计简洁明了,要求学生 利用科学证据分析历史上海岸线变化的特点(地理特征)及其与地理环 境演变(地理过程)之间的关联,展现了地理科学研究中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真正运用地理思维去审视和解决地理问题,为学生留有广阔的思考空间。第三,考查内容表面上看主要是自然因素对海岸线进退的影响,实际上还隐含着人类活动(如河流水利工程、海岸堤坝建设、海洋油气开采等)对海岸带侵蚀、堆积过程的影响,人地关系矛盾原理渗透,并引导学生理解背后的人地协调思想。

【试题出处】2022年高考文科综合全国甲卷第9~11题

【试题】蒙古族将靠近山林的优质草原称为杭盖草原。杭盖草原地形和缓,多由缓丘和河谷组成。缓丘上牧草葱郁,河谷中的牧草更加繁茂。通常 鼠类打洞、啃食等对草原多有破坏,而杭盖草原的河谷中鼠害却很轻。杭盖草原是古时游牧民族最喜爱的牧场。据此完成9~11题。

9.杭盖草原附近山地对古时游牧民族越冬的重要性在于

A.提供水源

B.挡风保暖

C.食物丰富

D.围猎场所大

10.相对于周边坡度较大的草原,杭盖草原的缓丘牧草生长更好,

是因为缓丘上

A.降水较多

B.蒸发较弱

C.温度较高

D.径流较少

11.杭盖草原的河谷鼠害很轻,是因为河谷

A.缺乏鼠类食物 B.冷空气易集聚 C.地下水位高 D.鼠类天敌多

【参考答案】9.B 10.D 11.C

【试题分析】

考查目标本组试题以杭盖草原的特征为线索,突破传统意义上对 草原认知的思维定式,考查学生能否聚焦具体区域认识草原,做到具体

问题具体分析。草原可根据植被的群落组成、群落形态和环境特征分类,也可根据地理位置分类,这些分类体系都是建立在相似原则基础 上。但生活在草原的蒙古族,对草原的理解并不完全等同于草业科学,他们根据空间组合方式,将靠近山林、产草量较高的草原称为杭盖草原。杭盖草原类型划分依据不仅强调草原的质量,而且重视山地与草原组合的价值,同时强调杭盖草原多由缓丘和丘陵间河谷组成,这种草原分类的地理意义更加突出。据此设计试题有利于揭示自然环境要素之间、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复杂关系,渗透地理环境整体性思想;也有利于加强应用性考查,综合调动学生的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要求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试题设计强调综合性考查,要求学生能够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综合分析。

解题思路第9题,杭盖草原不仅强调草原的质量,还重视山地与草原组合的价值,摒弃了产草量高的广袤平原即为优质草原的认识。根据杭盖草原所处的区域背景(蒙古高原温带草场),可知该地距冬季风源地较近,受冬季风影响较大,因而其附近山地对古时游牧民族越冬的重要性在于挡风保暖,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冬季的水源一般多来自河谷,故A项与实际不符;游牧民族食物多为畜牧所得的肉、奶等,围猎场所的空间范围对游牧民族越冬影响不大,故C、D项与题意不符。事实上,山地对游牧民族的价值远不止于越冬。山地是重要的位置参照物,对在游牧过程中确定迁徙路线有重要作用;山地能抬升气流,产生降水,成为河谷的源头,补给周边区域;山地及周边的草原,牧草生长得更好,有的山地还生长森林,成为薪柴和用材的来源;等等。

第10题,相对于周边坡度较大的草原,地处缓丘上的杭盖草原坡面 径流较少,下渗的水分较多,故土壤水分条件较好,牧草生长也更好。杭盖草原的主体为缓坡丘陵区,而坡度较大的丘陵、山地,因其牧草生 长稀疏,植株矮小,不能称为杭盖草原。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在相对小的范围内,丘陵坡度可能差异很大,但降水、热量、蒸发差别很 小,故A、B、C项与实际不符。

第11题,杭盖草原的河谷发育着河流或季节性河流。河谷的河流和地下水受附近山地的补给,水量较丰富,地下水位高,且水体盐度 低,是牧民和牲畜的主要水源。受地下水的影响,河谷多发育草甸土壤和植被。啮齿类动物的食物主要为牧草,而河谷牧草丰富,故A项与实际不符。啮齿类动物普遍穴居,为躲避天敌而广挖洞穴。由于洞 穴与积雪的保护,冬季冷空气对啮齿类动物的直接影响不大,故B项与题意不符。啮齿类动物有蛇、枭、鹰、鼬等多种天敌,天敌多且个体 活动范围较大,很少受到局地地貌影响,故D项错误。综合以上分析,可知河谷啮齿类动物数量少,主要是其自身选择的结果。啮齿类 动物一般选择在坡地挖洞,就近取食以避天敌。由于河谷地下水位高,可供挖洞的空间小,加之汛期河水泛滥可能注入洞穴内,导致河谷的 栖息环境相对较差,因此河谷的啮齿类动物少,鼠害很轻。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试题亮点 本题贯彻地理课程改革理念,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试题要求学生运用学科知识与学科思维,分析山地、丘陵与河谷等地形要素对优质草原形成的影响,通过山林与草原的位置关系、缓丘与河谷的环境差异、鼠害与草质的要素联系等展现区域认知的不同维度,突出地理要素综合、区域差异比较和地理联系构建等。第二,试题以知识为依托、以情境为载体,铺展了杭盖草原优质草场形成的全息图景,凸显游牧民族的生存智慧与自然之道。第三,尽管该题涉及区域地理背景知识基础(气候、地形、水文、生物、人类活动等),但弱化了知识的死记硬背和机械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和题目信息依然可以进行有 效推理,进而解决陌生情境中的新问题。

【试题出处】2022年高考文科综合全国甲卷第36题

【试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瑞士矿产资源贫乏,经济发达。年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河湖众多。工业、金融业、旅游业为经济的三大支柱。工业以低原料消耗的机 械制造、精细化工、医药、钟表等为主,技术先进。有完整的金融法律和监管体系,提供广泛、专业、高度国际化的金融服务。在能源消费构成中,水电占30%以上。图4示意瑞士的地形。

(1)说明瑞士利用优势自然资源发展的非农产业。

(2)分析瑞士主要发展低原料消耗的工业部门的原因。

(3)指出瑞士发展金融业的自身优势因素。

(4)简述瑞士经济发展特点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启示。

【参考答案】

(1)降水丰富,河流众多,地势高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发展水电业。地势高差大,河湖众多,有冰雪覆盖等,自然景观丰富——发展

旅游业。

(2)本国矿产资源贫乏,发展低原料消耗的工业部门,可减少对进口原料的依赖程度,降低原料成本、运输成本等;技术先进,可通过加大技术投入,提高产品价值(附加值),获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