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佛教专业研究生毕业之后  > 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2020届观音学专业研究生毕业答辩圆满完成

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2020届观音学专业研究生毕业答辩圆满完成

2020年8月15日,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举行了观音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会。慧观法师、演臻法师、惟泽法师、玄如法师等四位观音学专业的毕业生分别进行了答辩。会闲法师作为答辩委员会主席,主持了此次答辩会,莅临普陀山学院答辩会现场的答辩委员还有界定法师、能进法师、心举法师、湛空法师、现了法师、智瀚法师。李利安教授作为指导教师,向各位答辩委员汇报了每位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写作与完成情况,并就存在问题进行了说明。经过学生陈述、答辩委员评议和提问、学生回答、答辩委员会商议等环节,圆满完成全部答辩任务,最后答辩委员会一致通过了四位研究生的毕业论文答辩。

(李利安教授与现场视频连线)

(普陀山学院常务副院长会闲法师)

(普陀山学院副院长界定法师)

慧观法师的毕业论文《普陀山开山问题研究》,以普陀山作为观音道场的最初开端为研究对象,在普陀山观音信仰发展史的宏观背景下,探讨一座佛教圣山的形成历史,涉及观音信仰向东南沿海地区的传播、东亚各国的佛教文化交流、地理空间的神圣化构建、信众个人努力与社会认同等重要问题,特别是从圣山文化现象这一视角切入,将“开山”问题纳入普陀山文化研究之中,选题具有学术视角的创新性和学术领域的拓展性。论文在资料比较缺乏的艰难状况下,努力搜集相关文献,特别是在拓宽视野后的问题观察中探寻足以支撑研究的新资料,取得了一定的收获,为普陀山最初历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讯。该文在资料的运用方面也能做到搜集与筛选相结合、考证与解读相呼应,基本实现了资料的娴熟掌握和准确使用。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就普陀山开山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创新性观点,这是值得肯定的,特别是有关不同来源文献的比较分析、早期寺院建设和后来寺院布局的关系解读等,均有明显的个性,说明在普陀山开山问题的研究上,该论文已经开启了一个新的探索,形成新的解读,为未来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助推之力。

(慧观法师通过网络向答辩委员会展示其题为《普陀山开山问题研究》的论文研究成果)

演臻法师的毕业论文《空海对日本观音信仰发展的贡献》,选题清新明确,既属于空海个人研究,也属于日本观音信仰发展史研究,同时也算是中日佛教关系史研究,涉及汉译观音经典的内涵与海外传播问题、观音信仰义理的类型与演进问题、观音信仰在密教中的地位与影响问题等,研究领域适中,研究对象明晰,研究问题个性鲜明,既具有学术的价值,也具有现实意义。鉴于空海研究在日本学术界已经取得极其丰硕的成果,该文紧紧抓住“空海”和“观音”这两个关键词,并从中日佛教文化交往的角度切入主题,以观音信仰在东亚发展演变的历史为视域,观察空海对日本观音信仰发展的贡献,文章主要从观音信仰之经典、观音信仰之义理、密教系统观音信仰之体系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这一研究思路尽管并未囊括所有问题,但在自身结构上是可以成立的,自我体系也是完整的。作者在研究过程中尽可能收集各种有价值的资料,除了原始文献外,还包括日本学术界的各种研究成果,文献的使用符合学术规范。在学术观点的创新方面,作者也提出一些具有新意的观点,这是中国学术界有关空海在日本观音信仰发展史上所作贡献的最新研究。

(演臻法师通过网络向答辩委员会展示其题为《空海对日本观音信仰发展的贡献》的论文研究成果)

惟泽法师的毕业论文以《请观音忏》和《大悲忏》为例,对中国历史上的观音忏法进行研究,文章将经典、义理、实践结合在一起的贯通式研究搭建在两部忏法对比研究的框架之上,这种研究进路既符合历史演进的内在逻辑,也对应了信仰展开的必然轨迹,从而在体系的完整性、合理性、严谨性方面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