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佛学研究生课堂班  > 【简牍中国】万卷简牍,解密千年丝路

【简牍中国】万卷简牍,解密千年丝路

转自:光明网

有一片土地,自古就是丝绸之路的战略通道和商埠重地。2000多年前,满载着丝绸、瓷器的驼队穿行于此,打通了西域与中原的商业贸易。

有一个地方,素有“汉简之乡”的美誉。出土简牍8万余枚,其中汉简7万余枚,占到全国的82%,既是中国中古时期的百科全书,也是古丝绸之路开拓兴盛的实物佐证。

有一处胜地,黄土高原、广袤草原、茫茫戈壁、洁白冰川汇成壮美画卷,简牍文化、丝路文化、大地湾文化等文化资源交相辉映,构成取之不尽、无与伦比的文化宝库。

这里,就是甘肃。

如何从简牍出发,解读两千年前的陇原大地?如何以简牍为引,窥寻丝路文明之光?夏末时节,“简牍中国”网络主题活动带着这些问题走进甘肃,探访兰州、敦煌两地,开启一场跨越两千多年的古今对话。

“简”述历史:邮驿古道上的秦风汉韵

位于甘肃省西部的河西走廊,自东南向西北贯穿绿洲与戈壁荒漠,曾一度驿站相连、使臣仆仆、商贾云集,驿传文化遗珍遍地,简牍就是其中之一。吉光片羽,折射历史清晖。

“塞上诚毋他可道者”,汉简《尹衡至伟卿书》用墨迹记录了尹衡对伟卿的殷切问候:居延是苦寒之地,冷暖自知,没有能够打发生活乏味的事物,唯有尺牍一封寄思念。

图为《尹衡至伟卿书》。图源《肩水金关汉简》

“愿子惠幸哀怜,且幸藉子惠韦绔一二日耳,不敢久留”,元敞的裤子穿破了,只好厚着脸皮向子惠借裤子穿几天。一枚出自边塞烽燧的尺牍《元敞致子惠书》,道尽边塞戍卒缺衣少食之窘。

甘肃简牍博物馆馆藏的一封家书中写道,自己远离家乡到边塞为吏,与家中兄弟一别数年,“边塞苦寒,现在生病了,这一病恐怕今生无缘相见,只有来生再做兄弟了”。一句“死生恐不相见”,其悲切之情溢于言表,令人读之动容,遗憾的是,这封家书或许从未有机会到达收信人手中……

人和事,是历史的血肉。“简牍中有大人物、有大事件,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