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主治医师真题知识点  > 主治医师

主治医师

一般前庭外周性眩晕的植物神经症状明显、眼震多为水平性眼震、无神经系统体征,而中枢性的植物神经症状轻或不明显,多有脑干、小脑或顶颞叶损害的症状。

3.应了解头晕的诱因和伴发症状

耳源性眩晕常伴有耳鸣和听力减退,常见于美尼埃病、急性迷路炎、内耳损伤、鼓膜内陷或受压及耳石和前庭终末感受器病变(如颅脑外伤、噪音性损伤、药物中毒及椎-基底动脉缺血引起的半规管壶腹的退行性变等);小脑桥脑角病变伴有Ⅴ、Ⅶ、Ⅸ、Ⅹ脑神经和锥体束等症状;前庭神经元炎多有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诱因,而无听力改变;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发作多因头位改变诱发,同时伴有复视、视物变形、头面和肢体麻木感、晕厥、猝倒等症状;眩晕性癫痫发作时,可伴有意识丧失、癫痫大发作或其它癫痫症状占位病变、炎症、变性和脱髓鞘病变所致中枢性眩晕,常伴有脑干、小脑或顶颞叶损害体征。

(二)查体

1.神经科方面

除一般的神经系统检查外,特别应注意有无自发性眼震、共济失调、听力障碍、眼底水肿及颅内压增高征。

2.内科方面

应检查有无高血压、低血压、心律不齐、心力衰竭,有无贫血、全身感染、中毒、代谢紊乱等。

3.耳科方面

应检查外耳道、鼓膜、中耳、鼻咽部,注意有无盯聍阻塞外耳道,有无胆脂瘤性中耳炎及耳硬化症。

4、音叉试验了解听力情况、听力障碍的性质及程度。

(三)辅助检查

头颅X线摄片、脑电图、脑血流图、胸片、TCD、头颅CT及磁共振成像检查等,对头晕的病因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疑为颈椎病者需作颈椎正、侧、斜位等X线摄片检查。变温试验、指物偏向、直流电试验、位置试验及眼震电图等前庭功能检查有助于眩晕症的定位定性诊断。

(四)鉴别诊断

1.美尼尔氏病

最为常见,达70%左右。以反复发作的眩晕为特点,伴耳鸣、眼球震颤,病程长了造成听力下降。发作时病人不敢睁眼,睁眼则周围影物转动,闭眼感觉自身在转动,并出现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有的病人还有头痛、脉快、血压低表现。眩晕可持续数小时到数日,逐渐减轻。

2.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是一种脑动脉供血不足,中年以上多发。眩晕的性质为浮动性、旋转性,或下肢发软,站立不稳,少数病人仅有头晕眼花感觉。当病人转动头部位置时易诱发眩晕,病久也可引起听力减退,视力下降,面部和四肢麻木,记忆力下降。发作分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和间歇性脑缺血发作,有的病人反复发作后形成脑血栓。与美尼尔氏病区别需做颈椎X光片、椎动脉造影等检查。

3.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

发作性眩晕,在精神紧张、疲劳后发病,经过休息1~2天内好转,无任何后遗症,做各项检查均正常。

三、预防

1.注意休息,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劳逸结合。

2.调适情志,避免精神刺激。

3.痰浊上扰者,饮食宜清淡。

四、治疗

1.一般治疗

急性眩晕发作的病人,应静卧,避免光刺激,解除精神紧张。

2.病因治疗

有明确病因者,应积极对因治疗。

3.对症治疗

可选用以下药物

①镇静剂和安定剂:鲁米那、地西泮等;

②抗组织胺药物:盐酸异丙嗪、盐酸苯海拉明、扑尔敏等;。

③止吐剂:氯丙嗪、胃复安等;

④抗胆碱药物:氢溴酸东莨菪碱、阿托品;

⑤血管扩张药物:烟酸、654-2、地巴唑等。

4.手术治疗

内耳病变听力已丧失而久治不愈者,可行迷路破坏手术或前庭神经切断术。

晕厥

一、病因

晕厥可由各种心血管和非心血管原因所引起,约1/3病例可重复发生。晕厥最共同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是继发于心排血量减少引起的急性脑血流减少(脑缺氧的原因),心律失常,包括传导异常则为最常见的原因。心率<30~35次/min或>150~180次/min可引起晕厥。在有心血管疾病存在时,心率较小的变化也可以是晕厥的原因。心律失常性晕厥很少发生在无器质性心脏病病人身上。老年人的晕厥常由二种以上原因共同引起。

二、诊断

(一)病史提问

晕厥常突然意识丧失、摔倒、面色苍白、四肢发凉、无抽搐及舌咬破和尿失禁,应询问晕厥前的情况、有无先兆、晕厥时意识障碍的程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以及当时是否有面色苍白、脉搏缓慢、尿失禁及肢体抽动等;晕厥常有悲哀、恐惧、焦虑、晕针、见血、创伤、剧痛、闷热、疲劳等刺激因素。排尿、排便、咳嗽、失血、脱水也可为诱因;应了解发作时的体位和头位,由卧位转为立位时常发生直立性低血压晕厥,颈动脉窦过敏性晕厥多发生于头位突然转动时。

(二)体检发现

心源性晕厥常有心脏瓣膜病、心律紊乱、心肌缺血等原因,心脏听诊可有心脏杂音和心律失常等;由颈、椎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的晕厥,常发现一侧颈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可闻及异常血管杂音以及转颈、仰头试验时出现晕厥发作;脑干病变引起的晕厥常有交叉瘫、交叉或分离性感觉障碍等脑干体征;无脉症和锁骨下动脉盗血症,常有一侧上肢血压过低、颈部及锁骨上窝可闻及杂音;原发性直立性低血压测三个体位(卧、坐、站)血压相差≥50mmHg。

三、检查

1.心电图、心脏B超检查适用于心源性晕厥。

2.头颅CT、脑血管造影、脑脊液检查、颈椎X线摄片及颈动脉和椎动脉血管B超检查等适用于脑源性晕厥。脑电图多正常。

四、鉴别诊断

主要与眩晕、昏迷等相鉴别。

1.眩晕病人只有头昏、头重脚轻感而无旋转感统称眩晕,眩晕常伴以客观的平衡障碍,如姿势不稳或躯体向一侧倾跌。

2.昏迷是严重的意识障碍。意识障碍是指人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觉察能力出现障碍。多由于高级神经中枢功能活动(意识、感觉和运动)受损所引起。

五、并发症

少数反应重者可在晕厥摔倒后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对高龄老人可能诱发加重慢性病,出现并发症危及生命。

六、治疗

1.病因治疗

有明确诱因者应尽量避免;病因明确者应尽早病因治疗。

2.对症处理和预防发作

对反复发作的直立性低血压性晕厥,可服用利他林10mg或麻黄素12.5~25mg,2~3次/d;注意避免过快转换体位;对排尿性晕厥,嘱睡前少饮水和勿潴尿过多,避免站立排尿;对颈动脉窦反射性晕厥,嘱其衣领勿过紧过高;对屏气性晕厥者勿屏气过长。

癫痫

一、病因

很多原因都可以引起癫痫,特别是大脑皮质的病变。一般认为与下列四种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

在一些有癫痫病史或有先天性中枢神经系统或心脏畸形的病人家族中容易出现癫痫。

2.脑损害与脑损伤

在胚胎发育中受到病毒感染、放射线照射或其它原因引起的胚胎发育不良可以引起癫痫;胎儿生产过程中,产伤也是引起癫痫的一个主要原因;颅脑外伤也可引起癫痫。

3.颅脑其它疾病

脑肿瘤、脑血管病、颅内感染等。

4.环境因素

男性病人较女性病人稍多,农村发病率高于城市,另外发热、精神刺激等也是癫痫发生的诱因。

二、表现及诊断

根据临床发作类型分为:

1.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大发作)

突然意识丧失,继之先强直后阵挛性痉挛。常伴尖叫、面色青紫、尿失禁、舌咬伤、口吐白沫或血沫、瞳孔散大。持续数十秒或数分钟后痉挛发作自然停止,进入昏睡状态。醒后有短时间的头昏、烦躁、疲乏,对发作过程不能回忆。若发作持续不断,一直处于昏迷状态者称大发作持续状态,常危及生命。

2.失神发作(小发作)

突发性精神活动中断,意识丧失、可伴肌阵挛或自动症。一次发作数秒至十余秒。脑电图出现3次/秒棘慢或尖慢波综合。

3.单纯部分性发作

某一局部或一侧肢体的强直、阵挛性发作,或感觉异常发作,历时短暂,意识清楚。若发作范围沿运动区扩及其他肢体或全身时可伴意识丧失,称杰克森发作(Jack)。发作后患肢可有暂时性瘫痪,称Todd麻痹。

4.复杂部分性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

精神感觉性、精神运动性及混合性发作。多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及明显的思维、知觉、情感和精神运动障碍。可有神游症、夜游症等自动症表现。有时在幻觉、妄想的支配下可发生伤人、自伤等暴力行为。

5.植物神经性发作(间脑性)

可有头痛型、腹痛型、肢痛型、晕厥型或心血管性发作。

6.无明确病因者为原发性癫痫,继发于颅内肿瘤、外伤、感染、寄生虫病、脑血管病、全身代谢病等引起者为继发性癫痫。

三、检查

1.EEG、BEAM、Holter(脑电图、脑电地形图、动态脑电图监测):可见明确病理波、棘波、尖波、棘--慢波或尖--慢波。

2.如为继发性癫痫应进一步行头颅CT、头颅MRI、MRA、DSA等检查可发现相应的病灶。

3.腰穿CSF检查,可有改变。

四、治疗

(一)药物治疗

1.根据癫痫发作类型选择安全、有效、价廉和易购的药物。

①大发作选用苯巴比妥90-300mg/d。丙戊酸钠0.6--1.2/d,卡马西平600--1200mg/d等。

②复杂部分性发作:苯妥英钠0.2--0.6/d,卡马西平0.2--1.2/d。

③失神发作:氯硝安定5--25mg/d,安定7.5--40mg/d。

④癫痫持续状态:首选安定10--20mg/次静注。

2.药物剂量从常用量低限开始,逐渐增至发作控制理想而又无严重毒副作用为宜。3.给药次数应根据药物特性及发作特点而定。

4.一般不随意更换或间断,癫痫发作完全控制2--3年后,且脑电图正常,方可逐渐减量停药。

5.应定期药物浓度监测,适时调整药物剂量。

(二)对于明确病因的癫痫,除有效控制发作外要积极治疗原发病。

(三)对药物治疗无效的难治性癫痫可行立体定向术破坏脑内与癫痫发作的有关区域,胼胝体前部切开术或慢性小脑刺激术。

(四)全身强直阵挛发作持续状态的治疗

1.积极有效的控制抽搐:

①安定,成人10--20mg,小儿0.25--1mg/kg,缓慢静脉注射至抽搐停止。随后将20--40mg加入葡萄糖液中以每小时10--20mg速度静脉滴注,连续10--20小时,日总量不超过120mg。

②异戊巴比妥钠,成人0.5g溶于10ml注射用水中,以50--100mg/分速度缓慢静脉注射至发作停止。注射中要注意呼吸心跳变化。发作控制后应继续鼻饲或口服抗癫痫药物。

2.处理并发症:保持呼吸道通畅,利尿脱水减轻脑水肿,纠正酸中毒等。

▽返回搜狐,查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