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为什么研究生招的少  > 为何博士招生指标这么少:“三重计划”约束下的地方高校博士生招生问题

为何博士招生指标这么少:“三重计划”约束下的地方高校博士生招生问题

当然,这只是理想状态。实际上,有研究生招生资格的地方高校中博导数量和博士生数量的差异非常大,这也使得地方高校的部分博导显得“有名无实”。

有些导师虽具有博导资格,但缺少招生指标,只能到相近学科院系去招生,但由于指标的稀缺性,相近学科院系也希望导师能带着指标去,因此这样招生也存在较大困难。

研究生教育规模增长快,但研究生培养单位的布局没有大的变化。如2017年,教育部直属高校76所,有研究生招生资格的地方高校463所,2年仅有3所地方高校的增量。

当年教育部直属高校博士生招生48095人,地方高校招生18813人。直属高校博士生校均招生632人,地方高校校均40.6人。从博士招生的平均绝对增幅看,部属高校仍然远超地方高校(58 VS 7.6)。

从2015年之后的博士学位授权点的动态调整看,2016-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共增列111个博士一级学科授权点(含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类别),4年的增量只相当于2015年全国所有博士一级学科授权点基数的3.8%。

增量中教育部直属高校65个,其他中央属高校13个,地方高校33个。尽管地方高校在数量上是部属院校的六倍,但学位点增量上只有部属院校的一半。

从博导生师比变化看,根据统计数据计算,2010年博士生生师比为4.37:1,2015年博士生生师比为3.77:1,2018年该指标下降至3.68:1(以博士4年在读计算,每年也招不到1个)。

换句话说,全国的博导们平均所带的博士生数量总体都在下降。因此,博士生招生指标不足并非地方高校独有现象,只不过在地方高校表现得更为明显。

(来源:“研究生教育探索”微信公众号)

02

对这种现象应该如何看?

一位博士生导师应该能招收多少博士生,看似非常简单的问题,但这一问题却根植于一国复杂的历史社会与教育体制情境中。

十年前我在德国开始“读”博士时,曾感慨有的大教授门下有近10位博士还有10+的博后,心中难免嘀咕这样何以保证教育质量?后来一想,我是在研究所而非大学“读”博士、我拿的还是第三方的奖学金、大部分博士都是拿半个或以上职位工资的学术雇员、大教授手上课题经费近千万欧元,等等这些因素使得10个博士甚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