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
本科普通批次下:
上海、海南填报24个院校专业组志愿
北京填报30个院校专业组志愿
江苏、广东、福建、湖南、
湖北、安徽填报45个院校专业组志愿
天津填报50个院校专业组志愿
每一个院校专业组还可以填报6个专业
......
浙江填报80个专业院校
重庆、河北、辽宁、山东
填报96个专业院校
......
院校专业组志愿、专业院校志愿
傻傻分不清的宝子们
别急 别急~
今天小编带你全面了解
↓↓↓
新高考改革中有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志愿填报的“专业(类)+院校”或“院校+专业组”志愿填报模式。
虽然它们看起来只有顺序的差别,但实际上在填报策略和考虑因素上有着明显的不同。
专业院校组志愿填报
这种方式是考生首先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方向选择特定的专业,然后再从提供这些专业的院校中进行选择。其核心是先定专业,再选院校。
例如:假设小明是一名理科生,他对计算机科学专业非常感兴趣。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他首先会查找开设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各大院校,并根据自己的成绩和意愿,列出几个目标院校。然后,他会在这些目标院校中进一步了解计算机科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师资力量、科研实力等情况,最终确定填报哪所院校的计算机科学专业。
优点
◾ 目标明确:首先选择专业,再根据专业来挑选院校,这样可以确保自己未来学习的方向性,有利于学生对自己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
◾ 兴趣优先:对于已经有明确专业兴趣的学生来说,这种填报方式能够让他们优先满足自己的兴趣需求,提高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缺点
◾ 院校选择受限:如果学生的成绩不是非常突出,可能会面临在选择了心仪的专业后,无法进入理想院校的困境。
◾ 风险较大:如果学生对某个专业的就业前景、学习内容等了解不够深入,盲目填报可能会带来未来的职业困惑和不满。
!
一起听听专家如何说↘
院校专业组志愿填报
这种方式是考生首先选择目标院校,然后再从该院校提供的专业或专业组中进行选择。其核心是先定院校,再选专业或专业组。这里的“院校专业组”指的是某一高校对考生选考科目要求相同的专业(类)的组合。一所院校可设置一个或多个“院校专业组”,每个“院校专业组”内可包含数量不等的专业(类)。同一“院校专业组”内各专业(类)对考生的选考科目要求相同。
例如:假设小红是一名文科生,她对北京大学的文学和历史专业都非常感兴趣。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她首先会选择北京大学作为自己的目标院校。然后,她会在北京大学提供的专业或专业组中进行选择,最终确定填报北京大学的文学专业组(包含文学、历史等相关专业)。
优点
◾ 院校优先:首先选择院校,再根据院校来选择专业,这样可以确保学生能够进入自己心仪的学府,接受更好的教育和资源。
◾ 灵活性高:在院校内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选择多个专业进行学习,增加了学习和发展的灵活性。
缺点
◾ 专业选择受限:在选择了院校后,学生可能需要在该院校提供的专业范围内进行选择,可能会错过一些自己真正感兴趣但院校不提供的专业。
◾ 竞争激烈:对于热门院校和热门专业,竞争往往非常激烈,学生需要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