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老舍

同时,良乡的肥大的栗子,裹着细沙与糖蜜在路旁唰啦唰啦的炒着,连锅下的柴烟也是香的。“大酒缸”门外,雪白的葱白正拌炒着肥嫩的羊肉;一碗酒,四两肉,有两三毛钱就可以混个醉饱。高粱红的河蟹,用席篓装着,沿街叫卖,而会享受的人们会到正阳楼去用小小的木锤,轻轻敲裂那毛茸茸的蟹脚。

同时,在街上的“香艳的”果摊中间,还有多少个兔儿爷摊子,一层层的摆起粉面彩身,身后插着旗伞的兔儿爷——有大有小,都一样的漂亮工细,有的骑着老虎,有的坐着莲花,有的肩着剃头挑儿,有的背着鲜红的小木柜;这雕塑的小品给千千万万的儿童心中种下美的种子。

同时,以花为粮的丰台开始一挑一挑的往城里运送叶齐苞大的秋菊,而公园中的花匠,与爱美的艺菊家也准备给他们费了半年多的苦心与劳力所养成的奇葩异种开“菊展”。北平的菊种之多,式样之奇,足以甲天下。

同时,像春花一般骄傲与俊美的青年学生,从清华园,从出产莲花白酒的海淀,从东南西北城,到北海去划船;荷花久已残败,可是荷叶还给小船上的男女身上染上一些清香。

同时,那文化过熟的北平人,从一入八月就准备给亲友们送节礼了。街上的铺店用各式的酒瓶,各种馅子的月饼,把自己打扮得像鲜艳的新娘子;就是那不卖礼品的铺户也要凑个热闹,挂起秋节大减价的绸条,迎接北平之秋。

北平之秋就是人间的天堂,也许比天堂更繁荣一点呢!

——节选自老舍《四世同堂》

中秋佳节到来之际,

推荐一本让人尖叫的好书!

老舍先生巅峰之作、完整版《四世同堂》!

什么什么?你说……

以前我读过的竟然是假的《四世同堂》?

对!起码有10万字你以前绝对没有见过!

老舍与

完整版《四世同堂》

不久前,老舍小说《四世同堂》在美遗失原稿,已经由上海译文出版社总编辑赵武平找齐、译出并将全文刊登在《收获》杂志上。

为什么要提这事呢?

首先,《四世同堂》不说你也知道了吧,这是老舍先生最重要的一部作品,是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在1944~1948年之间创作完成的抗战题材三部曲。小说以北平城内“小羊圈胡同”中的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描写了抗战期间处于沦陷区的北平人民的悲惨遭遇和艰苦抗争,展现和歌颂了中国人民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贞高尚的民族气节,是一部“笔端蘸着民族的和作家的血写成的‘痛史’和‘愤史’”。《四世同堂》是国际上公认的中国现代杰出的长篇小说,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经典范本,也是老舍生前自认最好最满意的作品。他曾说:“我自己非常喜欢这部小说,因为它是我从事写作以来最长的,可能也是最好的一本书。”

这部小说在“80后”还很小的时候就曾被拍成过电视剧,主题曲就是那首气壮山河的《重整河山待后生》。

但是,关于这部书,你不知道的恐怕要比你知道的多。

比如,你可能一直不知道,这已经有100万字的小说,其实是个残本。

残本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不全呗。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残本,因为只有前八十回是曹雪芹写的。

《四世同堂》我们现在看到的,一共有100段,但是最后的13段其实不是老舍本人的原著。

怎么回事呢?咱们先讲清楚《四世同堂》的写作和发表、出版的情况:

抗战开始后老舍并不住在北平,而是在大后方重庆。不过因为1943年,老舍的夫人胡絜青带着3个孩子从北平来重庆了,夫人将自己在北平抗战期间的事情讲给老舍,老舍便有了动笔写小说的念头。

于是1944年,老舍先生开始写《四世同堂》了。

《四世同堂》全书分《惶惑》《偷生》《饥荒》3部。

老舍自己在1945年4月1日为《惶惑》的单行本写的《序》里说:

假若诸事都能“照计而行”,则此书的组织将是:

1.段——100段,每段约有万字(正式出版后段改为章)

2.字——共100万字

3.部——3部,第一部容纳34段,二部、三部各33段,共百段。

老舍自己计划好后,就写了,前两部写完后就在国内出版了。

此时老舍的生活出现了个突发事件,就是他受到邀请要去美国。于是,他就在美国写了第三部《饥荒》。

在此期间,老舍与美国作家浦爱德合作,将《四世同堂》前两部和尚未发表的《饥荒》译为英文,交哈考特·布雷斯公司,以“The Yellow Storm”(黄色风暴)之名,删节后于1951年2月在纽约出版。

《饥荒》老舍一共写了36章(比原计划多出3章)。

老舍回国后,把他在美国写完的《饥荒》交给了上海《小说》月刊,因为一些原因,只刊出了前20章,后16章一直没有发表,文革的时候手稿还丢了,所以《饥荒》一直没有出版全本。

但是我们平时读的《四世同堂》的《饥荒》20章后是怎么回事呢?

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为了找齐《饥荒》的后半部,翻译家马小弥找到英文版《四世同堂》,回译了中文版没有的结局部分,补齐全本。

然而,《黄色风暴》并非由老舍本人口诵、浦爱德女士笔译的《四世同堂》删节本的全貌,因为继老舍本人删节后,又有当时出版社的编辑们作了某些删节。

因此,我们现在看到的《四世同堂》通行版本的最后13段其实与老舍先生的原著有很大差别的。

彭秀良发表在《文史天地》2012年第2期的一篇《被尘封的国际友人浦爱德》里写道:

浦爱德在美中文化交流方面最大的成就是帮助老舍翻译了他的名著《四世同堂》。

1948年3月至9月间,旅居美国的老舍与浦爱德一起翻译了《四世同堂》,该书于1951年以《黄色风暴》为名由美国哈科特和布雷斯公司出版。

翻译过程是比较独特的,先是由老舍对小说进行删节,然后再口授给看不懂中文的浦爱德,由浦爱德录于纸面。

1977年2月22日,浦爱德在写给她的好友费正清夫人的信中说:“《黄色风暴》并不是由《四世同堂》逐字翻译过来的,甚至于不是逐句的。老舍念给我听,我则用英文把它在打字机上打出来。他有时省略两三句,有时则省略相当大的段。最后一部的中文版当时还没有印刷,他给我念的是手稿。Harcourt Brece出版社的编辑们作了某些删节,他们完整地删掉了一个角色,而他是我所特别喜欢的。”

现在,《四世同堂》更新了!

1980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四世同堂》,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四世同堂》第一次出版,但这个版本的第三卷只有前20章,即当年在《小说》月刊上连载的部分。1981年,老舍家属请翻译家马小弥从美国哈考特公司出版的英文节译本The Yellow Storm中把第三卷最后的13章转译成中文,发表在当年的《十月》杂志上。但这十三章,因为英文已经过大量删节,译成中文只有3万多字,只能算作故事梗概。这个节译本很是粗糙,比如老舍原著的第27、36章全部被剔除,原稿的23、24两章被合并为一章,有些内容和情节被重新并列组合,有的人名都进行了改变,有时候甚至张冠李戴。

创作中的老舍

初版《惶惑》与《偷生》

(图片来自孔夫子旧书网)

2014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副社长赵武平在美国访学,无意中在哈佛大学施莱辛格图书馆浦爱德档案中发现《四世同堂》的英文翻译全稿。这份完整保留的译稿,上面还保留了老舍与译者商讨翻译和修改的手迹、示意图、译名表,活生生地证明老舍不仅完成了《四世同堂》的写作,而且突破了他原来计划的全书100章篇幅,实际上写作了103章,其中第三部比计划的33章多了3章,也就是36章。

由于译文手稿经历了70来年的时间,有些页码破损,少数页码字迹很不清晰,赵武平遂根据这个译稿,同时参考哈考特的节译本,并根据老舍先生的语言习惯和行文风格,将《四世同堂》第三卷的第21至36章完整译回中文,共计约12万字。这是《四世同堂》首次发表以来,读者们渴求而不能见到的部分。在取得老舍原作加赵武平补译部分后的独家版权并全面修订后,完整版《四世同堂》正式出版上市。

老舍手绘小羊圈地形图

作者:老舍 著;赵武平 译补

开本:32开

定价:89.00元

ISBN:978-7-5473-1179-0

出版日期:2017年9月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返回搜狐,查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