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中特研究生课程报告  > 研究生思政课教学论坛

研究生思政课教学论坛

为扎实推进研究生公共课讲好讲透,持续提高研究生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公共课的兴趣热情,11 月10日上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备课思路和课程思考备课交流会于马克思主义学院309会议室召开。会议由研究生思政课教研中心主任、中共党史党研究所副所长张立程副教授主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所副所长方瑞副教授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备课思路和课程思考”为题目进行主讲,分管思政课教学的刘召峰副院长作评议。

   会议伊始,方瑞老师结合自身经验,围绕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从“教师面对研究生公共课的具体挑战”“教师如何应对挑战”两方面展开具体分享。方瑞老师指出,教师面对研究生公共课的具体挑战主要体现在课程安排、课程内容、课程工作量、专业度不足四个维度。课程安排方面,公共必修课作为一种大班化的多人授课模式,参与课程人数较多,学生“抬头率”和“点头率”有待提高。并且,受众声喧哗的网络信息影响,学生易对“新中特”课程持刻板印象,教师如何正确引导、帮助学生消除主观片面观点是教师亟需解决的难题。课程内容方面,本科生公共课与研究生公共课内容有一定重合,加之研究生课本内容较为宏观,对于教师而言,如何把握教材成为挑战之一。课程工作量方面,面对庞大的教学工作体量,思政课教师需要妥善协调本科生专业课教学和研究生公共课教学,对每门课程保有充足的教学热情。教学专业度方面,现阶段,部分教师尚未能针对青年学生较感兴趣的,如经济、外交、军事等热点话题,开展深度讲解,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对此,方瑞老师结合自身教学经历提出几点建议:与学生建立良好沟通,主动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与认知模式跟上学生知识更新步伐。格外关注硕士生课堂展示环节,关注学生基于各自专业背景,对当前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理解与感知。课堂展示为师生搭建了一个双向奔赴的重要平台,学生对热点问题的追踪和追问为教师提供一个很好的知识更新机会,同样,教师也在展示点评等环节为学生解疑释惑,提供方向性指导。第二,引导学生调整认知。学生常对意识形态教育存在刻板印象和固有偏见,对“新中特”课程的认可度不高,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去体会辩证思维的力量,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课堂展示过程中让学生们察觉到、意识到自己认知的边界,自觉自愿地用正确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随后,方瑞老师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教学为例,结合专题的三小节内容——“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发展阶段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具体阐述该如何将课程讲深、讲透。在“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标题中,方瑞老师指出教师不能将“主次矛盾”讲述为陈旧刻板的公式,要从马恩原著中找答案,运用经典表述向学生真正阐释清楚辩证法的主次矛盾观的深刻内涵。方瑞老师再次强调教师如果没有专业基础深度累积,没有厚重思想史作为课程内容支撑,不可能真正将课本内容讲出高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发展阶段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两小节标题中,方瑞老师举例自己在上课过程中常会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在课程内容中融入医学发展、科学史发展、学生喜爱的电子游戏等,让学生对课程内容产生“亲切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