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自考生网收集整理的“2021年06160中国古代小说研究自考考试大纲”课程内容,请考生们备考时以此文件为准。
湖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
(课程代码:06160)
湖南省教育考试院组编
2016年12月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小说研究
课程代码:06160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选考课程,它是中华民族的丰厚遗产,本课程以继承和弘扬这一宝贵遗产为己任,其教学目的是通过系统教学,使考生掌握中国古代小说的重要作家、作品、流派及其发展历史和内在演进规律,了解有关的文学背景知识、文体演进和文本批评情况,学会运用相关文艺理论去阅读、分析、评价古代小说作品,提高文学素养和应用能力。本课程以从上古到五四运动为止的古、近代小说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其起源,及其各个不同时期各流派代表作品的内容、形式特点,从而概括出其间的演进规律。教学内容的安排遵循以下原则:立足于文体演进与文本作品。比较系统地介绍古代小说各时期的代表作品,对其作者、版本、内容、艺术性及其影响作简洁精当的介绍,并论述其在小说发展史上的地位。着眼于发展史。重点探讨小说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其各自发展演变的内在规律。它的具体任务是依托教材,以文体的发展为中心,重点介绍讲授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及其重要作家、作品,并引导考生探索和总结其发展规律,通过课堂练习、考试和课外实践,提高考生对古代小说的阅读鉴赏水平,培养综合素质。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带有一定研究性质的课程,教学中应当注意:本课程是中国文学史的深化课程,需要考生具有古代文学史的基础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了解考生对专科阶段中国古代文学史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于一些毕业时间较长的中文专业专科考生,要指导他们进行适当的复习;对专科非中文专业的考生,则要求他们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必须补修专科阶段的《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古代小说的发展演变、文体特征及其代表作家、作品,特别注重探讨中国古代小说史文体及其各种构成要素的形成与发展。关于这些内容的观点都是在分析作品的基础上形成的,作品的阅读因而显得至关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认真督促考生阅读作品,以加深他们对教材的理解;要注意引导考生学会通过自己的阅读和思考深入理解教材中的观点,而不是机械接受教材内容。对基础较好的考生,要引导他们阅读相关的研究文章和著作,进一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掌握,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本课程实践性主要表现在考生对作品的分析和鉴赏上,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鼓励考生写作学术文章或搬演作品;本课程运用了多种媒体形式进行教学,教师应指导考生综合使用各种教学媒体,尤其是要重视文字教材。同时要指导考生及时提出问题、参与讨论、寻求学习辅导资料,努力培养考生的自学能力。
通过系统介绍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演进,介绍各个历史时期,尤其是明清时期的小说创作情况,帮助考生系统性地阅读经典作品,把握一些重要作品的主要内容,达到逐步提高考生的古典文学修养的目的。通过《中国古代小说研究》课程的学习,使考生养成以下专业素质:使考生掌握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文体特征、重要作家、作品、流派及其发展历程和基本规律,掌握本大纲所规定的各项基本知识、基本观点;通过本课程和古代汉语课的学习,考生的古代文学作品阅读能力要得到进一步提高,能够借助旧注阅读中等难度的作品;能运用文学理论,独立地分析评述古代小说的重要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能够独立地鉴赏文学作品,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能熟读或记诵一定数量的经典篇目。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选考课程,该课程是古代文学史的分类细化课程,在本专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课程的前修课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文学批评史、美学。这三门课程以中国古代小说史的历史进程为主轴串联相关知识,掌握汉语言文学研究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也有助于更好的学好本门课程。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绪论小说史意义上的文体与文本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形成对小说文体的总体认识。重点明确中国小说的文体特征、民族特点以及小说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掌握小说发展的动力及中国小说史的分期与构架。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小说文体的确立与小说史的展开(重点)识记:小说文体的确立、性质及涵义
理解:古代小说的文体特征
应用:结合小说史发展,剖析小说创作与接受、小说史、文化、文学理论等对小说文体发展的作用与影响。
(二)小说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及其民族特点(次重点)识记:古代小说的传统分类及兼具雅俗文化的特点理解:中国古代小说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应用:古代小说直面社会与人生的现实问题、重视情节性的民族特点
(三)小说发展的动力与小说史的分期(一般)识记:古代小说的起源与成熟
理解:小说史的分期与对古代小说文体的认识应用:古代小说发展的动力因素
上编:从肇始到成熟:两大系统及其演进
第一章小说文体的孕育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小说观念的起源与小说化叙事的产生;神话传说对小说创作在思想、艺术和文化精神层面的实际影响;小说创作对神话的吸收、利用与改编;史书与小说的关系及其对小说创作的推动作用;寓言的文体特点及其对小说创作的影响。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小说观念的起源与小说化叙事的产生(重点)识记:小说的概念;小说观念的起源;
理解:小说化叙事的产生;史传文学中的“小说化叙事”应用:小说观念的起源与“小说化叙事”传统的关系
(二)神话传说的小说史意义(次重点)
识记:《山海经》《淮南子》等古代典籍中的神话故事
理解:神话传说对小说在思想、艺术和文化精神层面的实际影响;神话的时空观念、神怪形象对小说创作的影响
应用: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神话与小说的联姻;小说创作中对神话的吸收、利用与改编
(三)先秦两汉叙事散文对小说的推动作用(一般)识记:史传与小说的关键区别;“春秋笔法”
理解:先秦两汉叙事散文在细节描写、结构模式、叙述视角等方面对小说的推动作用
应用:史书与小说的关系
(四)寓言与小说的寓意化(一般)
识记:寓言;中国最早的寓言专集理解:古代寓言的发展及其文体特点应用:寓言对后世小说创作的影响
第二章小说的原初形态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旧题汉人小说的历史价值;掌握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的基本概念、代表作品、基本体式和艺术特征;理解志怪、志人小说的异同及其对后世小说的影响。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旧题汉人小说的历史价值(一般)
识记:《燕丹子》;《西京杂记》;《汉武故事》;《汉武内传》;《列仙传》;“古
今小说杂传之祖”
理解:《燕丹子》的人物刻画;《西京杂记》的价值
应用:结合作品,谈谈汉武故事系列小说及其小说史意义
(二)志怪小说:背景与艺术(重点)识记:志怪小说;《搜神记》
理解:志怪小说产生的前提;志怪小说中的非现实形象应用:志怪小说的艺术创造
(三)志人小说的三种体式(重点)
识记:志人小说的提出和概念;语林体、笑林体、杂记体;《世说新语》理解:志人小说与轶事小说的区别;志人小说的小说史意义
应用:志人小说的基本体式;志人小说的片段式描写
(四)志怪、志人小说的异同及其对后世小说的影响(次重点)识记:志怪与志人的“真实”;“笔记体”;
理解:志怪小说与志人小说的同一性;志怪小说中的因果报应观念
应用:志怪小说与志人小说对后世小说在叙事范型、思想文化、思维方式方面的影响
第三章文言小说的文体独立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唐代小说多体式共生并进的格局;唐代传奇的产生、发展及其文体特点;唐代传奇的文体与叙事特征。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多体式共生并进的格局(一般)
识记:中国古代小说文体独立的重要标志理解:唐代小说多体式共生并进的格局
应用:结合具体作品分析唐代杂记体小说的世俗化倾向
(二)传奇的产生、发展及其文体特点(重点)识记:传奇;传奇的产生与发展
理解:传奇对志怪小说与史传的融汇和发展
应用:以具体作品为例分析唐代传奇的发展历程
(三)唐代传奇的文体与叙事特征(次重点)
识记:唐代传奇完整的构思与独立的现实主题
理解:唐代传奇的虚构化艺术;唐代传奇叙事角度的个性化;
应用:分析唐代传奇以人物为中心的特点;唐代传奇“文备众体”的特征
第四章说唱艺术的初潮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与掌握唐代说唱艺术的渊源;赋与说唱艺术的关系;掌握唐代说唱艺术诸体的创作情况、基本内容和艺术成就;分析唐代说唱艺术在体制上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说唱艺术的渊源(次重点)
识记:俳优小说;市人小说;唱导;俗讲
理解:从“俳优小说”到“市人小说”;赋与说唱艺术的关系;应用:佛教“唱导”“俗讲”与说唱艺术的兴盛
(二)从俗讲到市人小说:唐代说唱艺术诸体的创作(一般)识记:讲经文、变文、话本、词文
理解:唐代说唱艺术的创作情况应用:变文的基本内容和艺术成就
(三)唐代说唱艺术在体制上的特点及其影响(重点)
识记:唐代说唱艺术浅近文言与早期白话结合的语言特征
理解:唐代说唱艺术韵散结合的功能拓展;唐代说唱艺术的叙述套语;应用:唐代说唱艺术的篇章结构程式;唐代说唱艺术对后世的影响
第五章说话艺术的繁荣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掌握宋元说话的家数与体制,重点把握“小说”的题材选择、语言风貌以及话本小说叙述风格的商业化与娱乐化特点,“讲史”及“小说”中涉史题材处理的世俗化倾向。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宋元说话的家数与体制(次重点)
识记:“家数”;“说话四家”;最早的话本小说集;《京本通俗小说》;《清平山堂话本》
理解:“小说”的分类;“说话”的体制;
应用:以具体作品分析宋元说话的表演形式或叙述方式
(二)“小说”的艺术风貌(重点)识记:话本小说;小说的主人公
理解:话本小说的题材选择;话本小说的语言特征
应用:以具体作品分析话本小说叙述风格的商业化与娱乐化特点
(三)“讲史”及“小说”中的涉史题材作品(重点)
识记:讲史传统;讲史话本;《全相平话五种》;《三国志平话》理解:“讲史”话本的艺术特点
应用:结合具体作品,分析“讲史”及“小说”中涉史题材处理的世俗化倾向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第六章文言小说的辑集与流变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掌握宋元时期文言小说辑集的状况;传奇小说在宋元时期的新变特征;“三灯”及明代中期的新体传奇小说的创作特点及小说史意义。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从《太平广记》到《夷坚志》(一般)
识记:宋元时期的文言小说辑集;《太平广记》;《夷坚志》理解:《太平广记》的小说史价值
应用:结合作品分析《夷坚志》的艺术特点及其影响
(二)传奇小说在宋元时期的新变(次重点)
识记:宋代传奇小说;《娇红记》;“通俗传奇”;《醉翁谈录》
理解:隋炀帝系列传奇小说的创新;《娇红记》的人物刻画;《青琐高议》的特点
应用:宋代传奇小说的创作现状;联系具体作品分析传奇小说在宋元时期的新变
(三)“三灯”及明代中期的新体传奇小说(重点)识记:“三灯”;新体传奇小说;《刘生觅莲记》理解:新体传奇小说的特点及其消寂的原因;
应用:《剪灯新话》的创作特点及其小说史意义;
第七章章回小说的形成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章回体的产生以及章回小说的体制;理解《三国演义》
《水浒传》的作者、版本、思想倾向、情节结构等;重点掌握《三国演义》的叙事理念和《水浒传》精神内涵的矛盾。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章回小说的体制(一般)识记:章回小说
理解:“章回”体形式的产生原因
应用:联系作品谈谈分回立目对情节叙述节奏的作用。
(二)《三国演义》的叙事理念(重点)
识记:《三国演义》的作者与版本;《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
理解:三国故事的演进;《三国演义》人物塑造对情节的推动;《三国演义》的文化底蕴;《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
应用:分析《三国演义》的宏大叙事;分析《三国演义》叙事的“虚”与“实”;
(三)《水浒传》精神内涵的矛盾(重点)ww w.zikaosw.co m提供
识记:英雄传奇;《水浒传》的版本
理解:《水浒传》的思想倾向;《水浒传》上“忠”下“义”的情节结构;《水浒传》的人物塑造
应用:结合具体作品,分析《水浒传》英雄传奇的笔法。
下编:文人独立创作普遍化时代的小说世界
第一章从世代累积向文人独创的过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西游记》“八十一难”之情节结构的设计与寓意,降妖伏魔的叙事模式,个性化的谐谑风格;掌握《金瓶梅》文本特点、思想倾向和叙事艺术;掌握“三言二拍”的思想倾向和时代特色。理解《西湖二集》《型世言》等晚明白话短篇小说的创作。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西游记》:寓意与风格(重点)
识记:“世代累积”;《西游记》;“寓意说”
理解:《西游记》的思想内涵;《西游记》降妖伏魔的叙事模式;《西游记》的孙悟空、猪八戒形象;《西游记》的个性化语言
应用:分析《西游记》“八十一难”的设计与寓意;分析《西游记》结构的特殊性;谈谈《西游记》的谐谑风格
(二)《金瓶梅》的文本与接受(次重点)
识记:世情小说的发轫之作;第一部文人独创型作品;《金瓶梅》的情节理解:《金瓶梅》的思想倾向;《金瓶梅》的人物塑造;《金瓶梅》的艺术成
就
应用:《金瓶梅》的文本特点;《金瓶梅》的叙事艺术
(三)“三言二拍”的编撰:如何“拟”话本(次重点)
识记:“三言二拍”;拟话本;《西湖二集》;《型世言》
理解:话本“可拟性”的三个方面;“三言二拍”的思想倾向;《西湖二集》的小说史意义;《型世言》的艺术特点
应用:结合作品,分析“三言二拍”的时代特色
第二章小说题材的类型化与发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历史演义、英雄传奇和时事小说演进轨迹、创作趋势和代表作品;掌握神怪小说的基本类型、代表性作品及其哲理化与概念化倾向;理解才子佳人小说的体制优势、小说史意义,掌握才子佳人小说叙事的模式化与
概念化;掌握家庭小说的题材选择、情节结构和代表性作品,分析家庭小说中的“惧内”现象。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历史演义、英雄传奇及时事小说(重点)
识记:《东周列国志》;《隋唐演义》《杨家府演义》《说岳全传》
理解:《列国志》系列小说的发展演进;隋唐系列小说;《杨家府演义》的艺术特点;明末清初时事小说的创作重点
应用:结合作品,分析明清历史演义小说的创作趋势
(二)神怪小说与其他题材类型的合流及哲理化(重点)
识记:神怪小说;《封神演义》;《西游补》;《绿野仙踪》理解:神怪小说的基本类型;《封神演义》的思想矛盾性;应用:结合具体作品,分析神怪小说的哲理化与概念化
(三)才子佳人小说:中篇体制的限度(次重点)
识记:才子佳人小说;《玉娇梨》;《平山冷燕》;《好逑传》
理解:中篇才子佳人小说的体制优势;才子佳人小说的小说史意义应用:结合作品,分析才子佳人小说的模式化与概念化
(四)家庭小说的主题:惧内及其他(重点)
识记:家庭小说;《醒世姻缘传》;《醋葫芦》;《姑妄言》;《歧路灯》
理解:《金瓶梅》传统在明代后期的分化;《醒世姻缘传》的特殊结构;《姑妄言》的艺术成就;《歧路灯》的题材选择及其开创性
应用:结合作品分析《醒世姻缘传》的题材拓展;结合具体作品分析家庭小说中的“惧内”现象
第三章短篇白话小说的新发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和掌握清初白话短篇小说的编纂方式;明末清初文人对白话短篇小说内容的拓展与开掘;清初白话短篇小说文体的新变与局限;清初白话短篇小说文人精神与世俗载体的矛盾。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编纂与传播:世俗文化对文人精神的裹挟(一般)识记:世俗文化;李渔;《豆棚闲话》;
理解:清初白话短篇小说的编纂形式;李渔白话短篇小说的特点应用:结合具体作品分析清初白话短篇小说的独创性
(二)抒愤与开拓:文人作家对世俗文化的矫正(一般)识记:白话小说的两大基本功能
理解:因果报应观念在清代短篇白话小说中的变化
应用:明末清初文人对白话短篇小说内容的拓展与开掘
(三)圆熟与超越:小说文体的新变及局限(一般)识记:短篇小说的章回化
理解:清初白话短篇小说的体制新变;清初白话短篇小说的语言风格;应用:结合作品,分析清初白话短篇小说在叙述上的新变
(四)短篇白话小说的变体与迷失(一般)识记:刘省三《跻春台》;
理解:清初白话短篇小说文人精神与世俗载体的矛盾;
应用:结合作品,分析清代白话短篇小说为何没有发展为现代短篇小说。
第四章文言小说的中兴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清代文言小说创作的基本现状;重点掌握《聊斋志异》
《阅微草堂笔记》的文体特点、题材选择和艺术价值;掌握清代乾隆嘉庆时期其他文言小说的创作成就;理解清代文言小说中兴的历史现实和艺术创新。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聊斋志异》:乡村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重点)识记:《聊斋志异》;蒲松龄;“一书而兼二体”
理解:;《聊斋志异》“用传奇法而以志怪”的文体特征;《聊斋志异》的叙事艺术;《聊斋志异》的语言特征
应用:结合作品分析《聊斋志异》所展现的乡村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
(二)《新齐谐》和《阅微草堂笔记》(重点)识记:《新齐谐》;《阅微草堂笔记》;
理解:《新齐谐》的题材选择与价值取向;纪昀的小说观;《阅微草堂笔记》的反道学倾向;
应用:结合作品分析《阅微草堂笔记》的艺术价值
(三)乾隆嘉庆时期的其他文言小说(重点)
识记:《谐铎》;《夜谭随录》;《夜雨秋灯录》
理解:《夜雨秋灯录》的艺术成就;试论乾隆以后对《聊斋志异》的模仿应用:结合具体作品,论清代文言小说的中兴
第五章《红楼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掌握曹雪芹《红楼梦》的创作动机;《红楼梦》的性质;
《红楼梦》的时代意义;《红楼梦》的悲剧意识、情节线索、人物塑造;《红楼梦》的叙事和情节结构;《红楼梦》的心理刻画、细节描写和诗美特征等。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曹雪芹的写作理由与《红楼梦》的性质及其时代意义(次重点)识记:曹雪芹;《红楼梦》
理解:清初忆语体文学与《红楼梦》创作的相通性;《红楼梦》创作的自传色彩;
应用:结合作品,分析《红楼梦》的时代意义
(二)“末世感”与“悲金悼玉”(重点)识记:“末世感”;“悲金悼玉”
理解:《红楼梦》的悲剧意识;《红楼梦》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红楼梦》情节线索;《红楼梦》的人物塑造
应用:分析《红楼梦》“悲金悼玉”的文化渊源与文本表现
(三)结构与细节:小说叙事的精致化(重点)识记:完美的章回体;
理解:《红楼梦》的叙述结构;《红楼梦》的情节结构应用:结合具体作品,分析《红楼梦》的细节艺术
(四)心理描写与抒情意味:叙事文学的艺术兼容性(重点)识记:心理描写;诗美特征;
理解:宝、黛心理描写的异同
应用:结合具体作品,分析《红楼梦》的诗美特征
第六章思想化和才学化向小说创作的挑战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儒林外史》的人物原型、结构特点、讽刺手法、叙事艺术,理解《儒林外史》对文化的反思;了解《野叟曝言》《蟫史》《燕山外史》等才学小说的题材来源与主要内容;重点掌握《镜花缘》对古代神话传统的继承与创新,《镜花缘》的社会批判意识和追求知识趣味的审美取向。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儒林外史》:对文化的反思(重点)
识记:吴敬梓身世与创作;《儒林外史》的人物原型;
理解:《儒林外史》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儒林外史》的结构特点
应用:结合作品,分析《儒林外史》对各色士人形象的刻画;从“马二先生游西湖”看《儒林外史》的叙事艺术
(二)才学小说的深与浅(次重点)
识记:才学小说;《野叟曝言》;《蟫史》;《燕山外史》;《镜花缘》
理解:《野叟曝言》的主要内容;《蟫史》的主要内容及人物原型;《燕山外史》的题材来源
应用:联系具体作品谈谈清代才学小说创作的基本情况。
(三)《镜花缘》:小说的内涵与外延(重点)识记:李汝珍;《镜花缘》
理解:《镜花缘》的主要内容;《镜花缘》对古代神话传统的继承与创新;《镜花缘》的社会批判意识
应用:结合具体作品,分析《镜花缘》的知识趣味
第七章文人精神的衰退与回归世俗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掌握清代小说的续、仿、改、扩现象;掌握《红楼梦》的续书情况;理解狭邪小说产生的原因、创作宗旨和小说史价值;了解侠义与公案的源流、侠义小说与公案小说的合流;掌握《三侠五义》的故事情节与艺术成就等。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小说原创性的减退与续书、仿作(次重点)
识记:《水浒后传》;《后水浒传》;《荡寇志》;《儿女英雄传》
理解:《红楼梦》的续书;《儿女英雄传》中的“侠女十三妹”形象;应用:结合作品谈谈清代中叶以后,小说的续、仿、改、扩现象。
(二)狭邪小说中的“自恋”(一般)
识记:狭邪小说;《品花宝鉴》;《花月痕》
理解:狭邪小说产生的原因;《品花宝鉴》的贡献;《花月痕》的艺术成就;应用:结合作品分析狭邪小说的产生原因、创作宗旨及其小说史价值
(三)侠义与公案的分与合(重点)
识记:公案小说与侠义小说合流的标志;《三侠五义》;《清风闸》理解:侠义与公案的源流;《三侠五义》的故事情节与艺术成就;应用:结合具体作品,试论小说戏曲作品中的包公形象。
第八章小说观念变化中的晚清小说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掌握小说观念的变化与小说创作态势的调整;报刊的发展对小说创作的影响;《海上花列传》的都市书写及其意义;晚清短篇小说的创作;晚清小说创作的流动视角与批判眼光;晚清小说中的“官场”书写;“商场”作为叙事对象的意义;晚清小说中的国家形象等。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小说观念的变化与小说创作态势(次重点)
识记:《海上花列传》;“海上”系列小说;梁启超《新小说》;
理解:《海上花列传》的语言特点;“小说界革命”;晚清小说分类的实践意义
应用:结合作品分析《海上花列传》的都市书写及其意义;试述西方小说对晚清小说的影响
(二)报刊与小说创作方式的变化(重点)
识记:《申报》;《瀛寰琐记》;小说界革命的先声
理解:晚清小说报刊的大量涌现;小说创作方式的变化应用:报刊的发展对小说创作的影响;
(三)小说体制中的“短”(一般)
识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文明小史》;理解:晚清小说中的流动视角与批判眼光
应用:结合具体作品,分析晚清短篇小说创作。
(四)晚清小说中的中国社会(一般)
识记:《官场现形记》;《老残游记》;《孽海花》
理解:晚清小说中的“官场”书写;晚清小说中“商场”作为叙事对象的意义;
应用:结合具体作品,分析晚清小说中的国家形象。
第三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核的能力层次表述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分为三个层次:按照“识记”、“理解”、“应用”三个能力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各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含义是:
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要求考生对教材中的知识点有初步的认识。ww w.zikaosw.co m提供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要求考生对教材内容有较为深入的理解,能够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提炼和总结;重点掌握要求考生对小说史、戏曲史上的代表作家和作品有更进一步的认识,能够在教材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思考进行综合的分析,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系学过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教材
指定教材:
中国古代小说史叙论,北京大学出版社,刘勇强著,2007年10月版
参考教材:
中国小说史略,上海古籍出版社,鲁迅著,1998年版中国古典小说,江苏文艺出版社,夏志清著,2008年版中国小说源流论,三联书店,2015年版
中国古代小说艺术史,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刘上生著,2003年版中国小说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叶朗著,1982年版
唐前志怪小说史,天津教育出版社,李剑国著,2005年版话本小说概论,中华书局,胡士莹著,1980年版
明代小说史,上海文艺出版社,陈大康著,2000年版唐宋传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张友鹤著,1985年版三言,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二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三国演义,山东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水浒全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西游记,长江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金瓶梅,齐鲁书社,1987年版
聊斋志异,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儒林外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三、自学方法指导
1.在开始阅读指定教材某一章之前,先翻阅大纲中有关这一章的考核知识点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目标,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阅读教材时,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对基本理论必须彻底弄清,对基本方法必须牢固掌握。
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加以整理,这可从中加深对问题的认知、理解和记忆,以利于突出重点,并涵盖整个内容,可以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4.适当的辅导练习是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做练习之前,应认真阅读教材,按考核目标所要求的不同层次,掌握教材内容,在练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回顾与发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题时应注意培养逻辑性,针对问题围绕相关知识点进行层次(步骤)分明的论述或推导,明确各层次(步骤)间的逻辑关系。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并深刻理解对各知识点的考核目标。
3.辅导时,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宜提倡"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争取帮助,依靠自己学通"的方法。
5.辅导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对考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有问即答,要积极启发引导。
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考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判断,解决问题。
7.要使考生了解试题的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会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8.助学学时:本课程共5学分,建议总课时120学时,其中助学课时分配如下: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
2.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比例大致是:“识记”为20%、“理解”为
40%、“应用”为40%。
3.试题难易程度应合理:易、较易、较难、难比例为2:3:3:2。
4.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约为:重点占60%,次重点占30%,一
般占10%。ww w.zikaosw.co m提供
5.试题类型一般分为: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
6.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50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合格。
六、题型示例(样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上的相应字母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小说”一词最早出现于
A.庄子B.汉书C.史记D.淮南子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1.清初小说家西周生写作了家庭小说一书。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1.章回小说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1.简述志人小说的基本体式。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1.结合作品,论述《红楼梦》小说叙事的精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