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凿山骨

徐正濂,别署楚三。1953年生于上海。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书法院研究员,中国篆刻艺术院研究员,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大厦艺委会委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顾问等。出版有《当代中青年篆刻家精选——徐正濂卷》《徐正濂作品集》《徐正濂篆刻》《西泠印社中人——徐正濂卷》《徐正濂篆书篆刻》《徐正濂篆刻评改选例》《徐正濂篆书楹联选》《徐正濂篆书选》《诗屑和印屑》《抱华精舍来鸿录——钱君匋先生师友信函漫解》等数十种。

我篆刻得益于三家最多

文 | 徐正濂

在我几十年学习篆刻的生涯中,对我影响最深,于我获益最大的前贤有三家:齐白石、来楚生,还有就是黄牧甫。

现在出版的古人印谱,无论怎么印制高级,绝大多数是旧印谱的翻版。因为古人印章已成文物,任何收藏馆所都不会借出印章来由您钤拓制版的,毕竟钤拓一次损伤一次。出版社以旧印谱一版再版是不得已的必然。一版再版后的印谱难免有一种“增厚”效果,朱文变粗、白文变细、锋锐处变圆钝。这种“增厚”加诸于本属圆厚雄浑的吴昌硕篆刻,或者无伤大雅;齐白石篆刻单刀直切,大气磅礴,有时候线条会稍见单薄,这种“增厚”效果或能使其印章更见精彩。但这种“增厚”落实到黄牧甫篆刻上,却是致命的伤害。

龙行虎步

黄牧甫篆刻的线条以锋锐、生辣见长,“增厚”以后,锋锐就成了浑厚,生辣就成了圆熟。所以,初学黄牧甫篆刻者,在买不到高清版本的黄牧甫印谱时,就要做一种“还原”工作,见不到李逵,也不要被李鬼所骗,要剥离浑厚圆熟的假象,还原锋锐生辣的真面。我们只有取法乎上,才能学到大师的精髓。取法乎中、取法乎下必然是事倍功半的,但是这一点对于初学者来说也许不无难度,因为他们可能还很难辨别黄牧甫篆刻本身的高下。那么我觉得,可以把握的方面或者是:学其晚年之作,舍其早年之刻。

写我幽抱

每个时代都有这个时代的主体印风,之所以看不清楚自己看不明白当下,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而回过头去看,明朝、清朝、民国、近代,各自的篆刻特点还是比较清晰的。如果您只学习古人只想停留在学古,则不妨对时代篆刻的发展方向漠然;如果您还希望在学习古人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和突破,希望最终走出自己的篆刻道路来,则对于当代篆刻的发展方向有点大概的把握还是有益的。我个人觉得,当代篆刻的发展是不能脱离整个时代的审美背景的,我们从绘画(包括油画)、书法、雕塑、建筑、舞蹈、声乐等等等等来衡量,不难发现,20世纪以来的整个艺术审美状态是沿着具象到抽象、繁琐到简约、平淡到强烈、温婉到雄悍……这么一个趋势发展的。篆刻也不能例外,所以有了伟大的吴昌硕、齐白石和来楚生,写意篆刻发展到了巅峰。

平安

或以为元朱文、鸟虫篆现在很红火,市场也好,岂不是反面的例证?那说的是市场,市场的好恶其实并不代表艺术发展方向的,正如红木雕花的仿古家具卖的很好,但因此说这代表了家具的时代审美,显然是不确切的。之所以提这个问题,是试图发问,既然黄牧甫篆刻的关键是平中有奇,平中有趣,平中有生,平中有拙,那么在今天的篆刻审美环境下,这种奇、趣、生、拙的程度应该加强还是不妨减弱?应该做加法还是做减法?而我个人认为,是应该做加法的,我们没有理由弱化奇、趣、生、拙,回到比黄牧甫更平正的表现中去。如果要在学习黄牧甫的基础上有所作为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我们似乎应该比黄牧甫更强烈,才是符合时代审美大方向的。

囧我

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

我神

许多事无非积德第一品还是读书

知足长乐能忍即安

富贵浮云

和顺致 祥

使卖字钱

无惧

无惧

知足常乐能忍即安

奇肆

自固

藏 锋

祖国万岁

至道由惬大象任心

楚三妄瑑

希言自然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神仙眷 侣

学贵心悟

琴罢倚松玩鹤

直节

坐观云起

尽美矣又尽善也

古交如真金百炼色不回

神畅

剑胆琴心

楚三叟

楚三叟

琴书长乐

奇肆

大器

主编

猪大人

出品

黔艺空间

来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