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东北师范大学数学系研究生就业去向  > 华东理工大学2023届本科毕业生去向落实率91.39%,超7成留沪就业

华东理工大学2023届本科毕业生去向落实率91.39%,超7成留沪就业

2022届毕业研究生分布在工学、管理学、理学、经济学、法学、医学、文学、艺术学、教育学、农学、哲学等11个学科门类,其中工学学科毕业生占50.84%。

2、毕业生生源地分布

2022届本科毕业生中,上海生源毕业生672人,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16.58%;华东地区六省(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生源毕业生总计1464人,占比36.13%;中西部地区(河南、湖北、湖南、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生源毕业生总计1296人,占比31.98%。

2022届毕业研究生中,上海生源毕业生403人,占毕业研究生总数的11.11%;华东地区六省生源毕业生总计2020人,占比55.69%;中西部地区生源毕业生总计824人,占比22.72%。

二、毕业生就业总体去向

2022届本科毕业生共计4052人,截至2022年10月31日,落实毕业去向的本科毕业生3703人,占本科毕业生人数的91.39%,其中,1876人落实工作(包括签订三方协议形式就业、签订劳动合同形式就业、国家和地方基层项目就业、自由职业和其他录用形式就业等),1486人境内升学深造,341人出国(境)留学。349人未落实毕业去向,其中部分出于继续准备升学考试或申请出国(境)等原因选择暂不就业。

2022届毕业研究生共计3627人,截至2022年10月31日,落实毕业去向的毕业研究生3528人,占毕业研究生总数的97.27%,其中,3467人落实工作(包括签三方协议就业、签劳动合同就业、定向委托培养回原单位就业、基层项目就业、自主创业、自由职业和其他录用形式就业等),46人境内升学攻读博士学位,15人出国(境)留学。99人未落实毕业去向。

三、毕业生学院、专业去向率统计

截至2022年10月31日,2022届毕业生总体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4.17%。本科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1.39%,毕业研究生毕业去向落实率达到97.27%。

本科去向落实率前四的学院:物理学院97.65%、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95.38%、数学学院94.51%、药学院94.23%。

本科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较高的专业:应用物理学100%、知识产权(第二学位)100%、药学98.33%、日语97.78%、人力资源管理97.73%、英语97.59%、数学与应用数学97.1%。

研究生有58个专业毕业去向落实率达到100%,较低的专业有:过程系统工程(0.00%)、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71.43%)、哲学(75%)、行政管理(78.57%)

四、毕业生升学情况

2022届本科毕业生有1827人在海内外高校、院所继续深造,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45.09%。其中,1486人在境内升学深造,占本科毕业生人数的36.67%,本科生境内升学比例自2012年以来连续11年增长。境内升学本科生中,本校升学读研797人,境内其他高校、研究生培养单位升学读研689人,分别占本科毕业生总人数的19.67%和17.00%。从升学高校类型来看,1407人就读于“双一流”建设高校,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34.72%,较2021年增幅为0.31%。

2022届本科毕业生中341人出境深造,出境人数占本科毕业生总人数的8.42%,比2021年减少0.69个百分点。在出境深造的本科毕业生中,179人进入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前100位的境外大学就读,占出境深造本科毕业生人数的52.49%。

本科生出国(境)人数较多的学校:新加坡国立大学25人、华威大学16人、南洋理工大学14人、香港大学13人、爱丁堡大学12人、伦敦大学学院12人、曼彻斯特大学12人、慕尼黑工业大学11人、香港中文大学10人。

本科升学率较高的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51.95%)、生物工程学院(49.69%)、化工学院(47.19%)、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45.77%)、药学院(45.67%)。

五、毕业生去重点单位就业情况

企业仍是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方向,在签约就业的毕业生中,有90.75%的本科生和84.87%的研究生面向企业就业。

在签约就业的本科毕业生中,就业单位性质流向比例从高到低依次是民营企业(38.23%)、国有企业(29.28%)、三资企业(23.24%)、机关和事业单位(包括政府机关、高校、科研院所及其他事业单位)(9.25%),与2021年相比,本科生面向国有企业、三资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就业的比例分别增加6.79、4.34和1.29个百分点,进入民营企业的比例减少12.42个百分点。

在签约就业的毕业研究生中,就业单位性质流向比例从高到低依次是民营企业(32.57%)、三资企业(22.29%)、国有企业(30%)、机关和事业单位(15.14%),研究生面向机关事业单位就业的比例显著高于本科生。与2021年相比,研究生面向三资企业就业的比例增加3.43个百分点,进入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的比例分别减少2.16和1.32个百分点,进入机关事业单位的比例则基本持平。

2022届毕业生中,1745人进入大型国企、重点企业、省部级以上科研机构等重点用人单位就业,占签约就业总人数的37.20%,较2021届增加5.94个百分点;其中进入中央企业就业289人,占签约就业毕业生人数的6.16%。从行业知名企业就业情况来看,《财富》世界500强企业就业1064人,占签约就业人数的22.68%,《财富》中国500强企业就业1275人,占签约就业人数的27.18%,较2021届分别增加4.26和5.91个百分点。

录用2022届毕业生人数较多的单位:上汽集团266人、无锡药明康德新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77人、上海华虹(集团)65人、中石化65人、华东理工大学60人、华为52人、万华化学集团49人、无锡药明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42人、中国建筑集团36人、上海复兴医药(集团)36人、上海电气集团31人、中兴通讯31人、上海润诺生物科技24人、阿里巴巴23人、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23人、美的集团22人、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22人、上海医药集团21人、携程投资(上海)有限公司21人、兴业银行21人、招商银行21人、中国工商银行21人、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21人、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20人、微创投资控股有限公司20人、远景国际有限公司20人、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20人。

六、毕业生流向

1、毕业生就业行业

2022届毕业生流向制造业的人数比例最高,为45.79%,较2021年增加7.39个百分点;其后依次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1.30%)、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9.19%)、金融业(7.68%)、卫生和社会工作(6.11%)、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3.72%)等。

本科毕业生签约前三行业:制造业(44.64%)、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2.57%、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7.25%)。

研究生签约前三行业:制造业(46.24%)、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0.81%)、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9.94%)。

2、毕业生就业区域

2022届毕业生就业地域以华东地区为主,在签约就业毕业生中,83.26%的本科生和86.43%的研究生面向长三角经济圈三省一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就业。此外毕业生流向较多的省市还有广东(3.11%)、山东(2.56%)、北京(1.53%)、福建(1.09%)等。

2022届签约就业本科毕业生中,在上海市就业的占71.94%,到华东六省就业的占15.98%,赴中西部地区就业的占5.81%;与2021年相比,本科毕业生在沪就业的比例减少1.43个百分点,面向华东六省和中西部地区就业的比例分别增加2.36、0.07个百分点。

2022届签约就业毕业研究生中,在上海市就业的占69.08%,到华东六省就业的占20.99%,赴中西部地区就业的占4.37%;与2021年相比,毕业研究生在沪就业的比例增加0.70个百分点,面向华东六省和中西部地区就业的比例分别减少1.15、0.10个百分点。

2022届基层就业(包括县级及县级以下机关事业单位、国家和地方基层项目、中小企业、应征入伍等)毕业生共计1669人,占毕业生总数的21.73%,占落实工作毕业生总数的31.24%。其中9人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7人参加研究生支教团,10人入选各地选调生项目,9人应征入伍。

以上数据来自《华东理工大学2022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全文请登录学校官网查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