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专业硕士类别与领域  > 生物与医药(0860)专业学位类别简介

生物与医药(0860)专业学位类别简介

生物与医药(0860)专业学位类别简介

发布日期:2022-11-11     来源:学科建设办公室 浏览量:

中文名称:生物与医药

英文名称:Biological and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编写成员: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

一、专业学位类别简介

(一)专业学位类别概况

20多年来,我国工程专业学位教育不断探索,以立德树人为核心,走过一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改革发展之路,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专业学位教育体系,为实现研究生教育强国做出了重要贡献。培养近百万名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为行业企业输送大批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为我国由工业大国迈向工业强国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1997年,为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要,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学位制度,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工程专业学位瞄准工业产业需求,主要按工程领域培养研究生,1997年设置机械工程等34个工程领域,2002年至2006年陆续增列至40个工程领域。2009年,改革过去仅面向在职人员攻读工程硕士为主的培养模式,开始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启动工程专业学位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实践基地、联合培养、课程建设、教育认证、类别调整等工作。2011年,为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完善我国工程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置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结合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重点领域,设置先进制造、电子与信息、能源与环保、生物与医药共4个工程领域。2018年,为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更好服务国家工程科技与产业发展需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决定统筹工程硕士和工程博士专业人才培养,将工程专业学位类别调整为电子信息(代码0854)、机械(代码0855)、材料与化工(代码0856)、资源与环境(代码0857)、能源动力(代码0858)、土木水利(代码0859)、生物与医药(代码0860)、交通运输(代码0861)8个专业学位类别。37个工程硕士领域、4个工程博士领域对应调整到8个工程专业学位类别中,工程硕士领域中的项目管理、物流工程、工业工程3个领域调整到工程管理专业学位类别(代码1256)中。自2020年起,按照调整后的8个专业学位类别进行招生、培养和学位授予。2018年调整前,全国共有工程硕士培养单位430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296个;工程博士培养单位24个,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7个(其中电子与信息领域17个、先进制造领域14个、能源与环保领域11个、生物与医药领域5个)。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有491家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2012个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授权点;全国共有100家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289个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类别授权点。

工程专业学位类别调整后,原工程硕士涵盖的制药工程、食品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工程等工程领域,以及工程博士涵盖的生物与医药工程领域统筹对应调整为生物与医药类别。2021年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委托,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印发了《关于电子信息等8种专业学位类别专业领域指导性目录的说明》(工程教指委〔2021〕1号),生物与医药类别涵盖生物技术与工程、制药工程、食品工程、发酵工程等4个领域方向。截至2022年底,全国现有生物与医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237家,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31家。

生物与医药专业学位类别涵盖生物技术与工程、制药工程、食品工程和发酵工程等专业领域,是关系国家安全稳定、人民生命健康和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专业类别,也是当今国际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潜力最大、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之一。生物与医药作为一个正在快速崛起的主导性行业,已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和关键经济增长点,是我国赶超世界发达国家生产力水平,实现突破式发展最有前途、最有希望的关键领域。

生物与医药和人类生命延续及健康发展息息相关,相关领域方向范围大、口径宽、覆盖面广,与多个工程技术类别或领域交叉融合,人才缺口大,就业前景广阔。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全面实施,要加强慢病防控、精准医学、智慧医疗等关键技术突破,重点部署创新药物开发、医疗器械国产化、中医药现代化等任务,显著增强重大疾病防治和健康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到2030年,中国健康产业总规模将增长到16万亿元。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增长模式的升级转变,将大幅增加对生物与医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与此同时,我国作为世界食品生产、加工制造和消费大国,食品工程、发酵工程等高层次创新工程人才的缺乏(目前国内食品企业中博士人才占比不足1%,欧美平均占比23%),严重制约产业创新发展,急需培养大量高水平生物与医药工程人才。

(二)专业学位类别内涵

生物与医药专业学位类别主要涵盖生物技术与工程、制药工程、食品工程、发酵工程等专业领域。

1.生物技术与工程是运用现代生物学、化学、医学和工程学等相结合的方法,利用生物体的改造和设计,高效生产所需产品、改善生命健康和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工程领域,涵盖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组织工程、生物过程工程、生物材料工程、合成生物技术、生物信息技术、生物安全等研究方向,是实现生命科学成果应用与工业化的桥梁。

2.制药工程是面向制药工业及相关工业过程中所涉及的生物、化学、物理过程共同规律和应用技术的工程领域,涵盖化学制药、生物制药、中药制药、天然药物、药物制剂、药物载体、药理药代等研究方向。

3.食品工程是面向农产品可食性原料、制品和食品的加工、贮存、保鲜、流通、监管等关键过程技术与应用的工程领域,涵盖食品加工与制造、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营养与健康、食品新资源挖掘、食品机械与智能装备、食品合成生物、食品工业管理等研究方向,是衔接食品科学与工程应用的重要桥梁。

4.发酵工程是以生物学理论和技术为基础,结合现代工程技术,开展生物或其功能的定向改造,并通过生物反应器进行大规模培养,以实现有用代谢产物或生物细胞的规模化生产的工程领域,涵盖食品发酵、生物药物发酵、工业生物技术、环境生物治理、酶工程、微生物工程等研究方向。

生物与医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所需的主要支撑学科包括生物学、化学、药学、中药学、化学工程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工程、生物医学工程、以及基础医学、生态学、数学、物理学、统计学等学科。

培养单位应在上述一个或多个专业领域拥有相关支撑学科,在解决本专业领域重大工程技术问题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师资力量较强,科研经费充足,实验设施完备,能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科研能力训练和工程项目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培养单位应与本专业领域的骨干企业、行业优势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承担重大科研任务、共建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为研究生配备高水平、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产业导师,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和合作共赢的长效机制。

(三)专业学位类别服务面向

生物与医药专业学位类别面向生物技术、医药、食品、发酵、能源、环保等相关行业,主要服务领域有工业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医疗诊断、化学制药、生物制药、中药制药、天然药物、药物制剂、生物检测、食品加工、食品化学、发酵技术、生物安全与食品安全、生物质利用、生物能源、环境生物技术、生物材料、生物信息技术等。

生物与医药专业学位主要培养相关行业领域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研究生应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掌握相关专业领域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掌握相关领域的技术方法,具备独立从事相关领域工程技术工作、解决相关领域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生物与医药专业学位所衔接的职业资格包括生物技术、医学技术、药品药剂、食品、营养等相关的工程师、实验师、安全师、检验师、药师、中药师、营养师、体系认证审核员等。

(四)培养目标

1.生物与医药硕士培养目标: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产业创新发展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具体要求为: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服务国家和人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创业精神、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掌握生物与医药专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生物与医药行业领域的相关规范,在生物与医药行业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承担产品研发、工程设计、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实施、工程管理等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2.生物与医药博士培养目标:紧密结合生物与医药行业领域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培养造就政治素质过硬,基础理论功底扎实,专业技术能力和水平突出,具备较强工程技术创新创造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的生物与医药行业领域高层次应用型未来领军人才。具体要求为: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有服务国家和人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在生物与医药专业领域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独立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进行工程技术创新、组织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工作等能力,国际视野宽广,在推动生物与医药相关产业发展和工程技术方面做出创新性研究。工程类硕士博士教育以培养爱党报国、敬业奉献的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为目标,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夯实基础理论,强化系统思维,提升工程实践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工程管理能力,增强可持续发展意识、人文素养和国际视野,积极投身国家重大工程建设。

二、学位基本要求

博士学位基本要求

(一)获本专业学位类别博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具有深厚的家国情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强烈的事业心和科学精神,较高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工程美学素养;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服务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积极投身国家重大工程建设。

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勇于创新,恪守学术和职业规范,尊重知识产权,杜绝抄袭与剽窃、伪造与篡改等学术不端行为。

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工程思维素养和环境适应能力,富有合作精神和工程领导力,树立负责任的工程理念,能够正确理解和处理个体与集体和社会的关系,工程与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二)获本专业学位类别博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基本知识包括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1.基础知识

掌握本专业领域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包括工程数学、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工程基础、计算机等。具备科学研究方法和论文写作等基本知识;同时掌握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自然辩证法、工程伦理、科学文献检索、知识产权、管理与法律法规、工程管理等人文社科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2.专业知识

掌握本专业领域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和工程技术知识,熟悉本行业领域与其他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规范。各领域方向专业知识分别为:

生物技术与工程:先进生物技术、生物制造与工程设计、生物大数据处理与应用等;

制药工程:制药前沿技术、绿色药物制备技术、先进药物制造等;

食品工程:先进食品制造技术、现代食品分析理论与技术、食品营养与健康技术前沿、高级仪器分析等;

发酵工程:发酵与生物工程前沿进展、生物反应过程工程、先进生物分离工程、合成生物学及天然产物等。

生物与医药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至少应掌握其中某一领域方向的知识体系或一个相关交叉工程领域方向的知识体系。

(三)获本专业学位类别博士应接受的实践训练

通过专业实践,了解本行业领域重要工程技术项目的研发设计、管理与实施流程以及相关的技术规范,培养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进行工程技术创新以及组织实施重大(重点)工程项目和重要科技攻关项目等能力。专业实践应依托本行业相关领域工程技术项目中的实际工程问题开展,累计时间不少于1年。导师组指导博士研究生制定《专业实践工作计划》,明确具体任务和考核要求。专业实践内容要具有一定的工程技术难度和工作量,专业实践结束后须提交《专业实践总结报告》,体现所解决工程问题的成效,具有一定的深度和独到的见解。

(四)获本专业学位类别博士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1.获取知识能力

熟悉生物与医药专业领域的前沿科学与技术发展趋势和热点难点问题;具有熟练掌握和利用现代信息工具和科学实验等获取所需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并善于自学、总结与归纳;具备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工程研究能力

能够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方法与技术手段,发现生物与医药专业领域工程项目、设计、规划、研究与开发、组织与实施等实践活动中的复杂工程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开展创新性的工程实践研究。

3.技术创新能力

具有进取精神和创新性思维,在借鉴与掌握国内外现有的先进技术基础上,通过原始创新、技术改进、集成优化等方式,实现整体技术提升,并取得创新性技术成果。

4.工程领导能力

具有国际视野及良好的组织、协调、联络、技术洽谈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够在团队合作中发挥骨干作用;能高效地组织重要工程项目实施和工程技术研发,并能综合考虑相关社会、法律、伦理、经济、环境等因素,对解决项目实施或开发过程中所遇到的关键问题做出负责任的决策。

(五)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1.选题要求

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工程实际,属于本专业领域亟需解决的重要工程问题,通过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推动原始创新,引领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拟开展的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应具有理论深度和先进性,拟解决的问题要有较大的技术难度和饱满的工作量,研究成果要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和较好的推广价值。选题范围可以涵盖但不限于:技术攻关、技术改造、技术推广与应用;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新设备的研制与开发;国外先进技术项目的引进、消化、吸收、应用和再创新;工程技术项目的规划或研究;工程设计或实施;技术标准研究与制定;原创性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应用探索等应用研究类。

2.内容要求

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论文应准确把握工程实践问题,内容要与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问题、实现企业技术进步和推动产业升级紧密结合,应包含作者运用专业理论和知识,采用科学规范的研究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对工程实践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通过实施取得成效,并对解决方案和实施效果进行技术提炼和推广,获得创新性应用成果的全过程,论文成果对专业领域知识和技术发展具有重要贡献。

3.规范性要求

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论文应符合基本的写作规范,要求概念准确,逻辑严谨,结构合理,层次分明,表达流畅,图表规范,数据可靠,文献引用规范。论文工作量饱满,应在导师组指导下独立完成;若涉及团队工作,应注明属于团队成果,并明确个人独立完成的内容。学位论文正文一般包括绪论、研究方案设计与研究方法、方案实施与研究结果、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和附件等。

4.创新性要求

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论文的研究结果应具有创新性,对企业技术升级和产业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研究结论应揭示实践中蕴藏的新规律或发现新方法或发明新专利、新产品、新作品、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新标准等,对完善实践和理论作出重要知识贡献。取得的研究成果须有相应的创新性证明支撑材料,包括成果鉴定意见、发明专利、行业标准、软件著作权、学术论文、省部级或行业协会的科技奖励、推广应用证明、经济效益证明等。

5.水平要求

从论文选题先进性、研究成果与创新性、应用成效与推广价值、作者理论基础和工程技术能力、论文写作水平与规范性等方面综合评价其学术水平、技术创新水平与社会经济效益,着重评价作者在科学规范地运用理论知识和工程方法开展系统深入地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创新性方案,并通过方案实施取得显著实效和创新性应用成果,对本专业领域知识和技术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等方面的情况。

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一)获本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服务国家和人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创业精神、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诚实守信,恪守学术规范、职业道德和工程伦理,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拒绝抄袭与剽窃、伪造与篡改等学术不端行为。

具有良好的工程素养,能够熟练运用科学的思维和方法,掌握本类别相关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方法和技术手段,了解其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本行业某一领域具有从事工程设计与运行、分析与集成、研究与开发、管理与决策能力,并能够胜任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工作。

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环境适应能力。富有合作精神,能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具有良好人际沟通能力,树立负责任的工程理念,能够正确理解和处理个体与集体和社会的关系,工程与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二)获本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基本知识包括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1.基础知识

掌握坚实的基础知识,包括工程数学、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基础医学、药学、工程基础等。具备科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基本知识;还掌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工程伦理、自然辩证法、信息检索、知识产权、管理与法律法规等人文社科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

2.专业知识

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包括生物与医药类别的共性知识和各领域方向的专业知识。共性专业知识为:生物与医药技术进展、分析与检测技术进展、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各领域方向的专业知识分别为:

生物技术与工程:高级生物化学、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生物信息学与应用统计、合成生物学、生物工程技术或医学工程技术;

制药工程:化工原理、药物合成反应、药物分析学、制药工艺与技术、制剂工艺与技术、制药分离工程、制药装备与车间设计、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工程、药事管理等;

食品工程:食品工程原理、仪器分析技术、食品物性学研究方法、食品质量安全、食品新产品开发等;

发酵工程:生物反应工程、生物分离工程、代谢工程与合成生物学、生物制药技术等。

生物与医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至少应掌握其中一个领域方向的知识体系或一个相关交叉工程领域方向的知识体系。

(三)获本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应接受的实践训练

专业实践是熟悉本行业工作流程和职业技术规范,获得实践经验、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专业实践形式可多样化,可采用集中实践和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具有2年及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全日制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可以申请免修专业实践,不具有2年企业工作经历的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应不少于半年。实践环节可以专业实践类课程实验、企业实践、课题研发或案例研究等形式开展,实践内容可根据不同的实践形式由学校导师或学校与企业导师协商决定。实践过程中应定期对学生实践效果进行指导、评价和监督。实践总结报告要有一定的深度、独到的见解。实践成果应直接服务于实践单位的工程规划、工程设计、技术研究、产品开发、技术改造和生产组织与管理。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实践可结合自身工作岗位任务开展。

(四)获本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1.获取知识能力

能够追踪最新技术发展趋势,理解、分析、综合国内外相关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人文社会科学的信息与知识的能力。能够通过阅读、检索、学术交流、现场调研等途径获取所需的知识,了解生物与医药某一领域的动态和热点,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2.工程实践能力

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相关规范,在生物与医药某一领域或技术方向承担工程规划、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专门技术与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创新精神。能够在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时,善于运用创造性思维、系统性思维,勇于开展创新试验、创新开发和创新研究。

3.组织协调能力

具有国际视野和良好的组织、协调、联络、技术洽谈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够在团队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并能高效地组织工程项目实施和科技项目研发,解决项目实施或研发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五)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1.选题要求

选题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应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先进性,拟解决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其研究成果要有实际应用价值和较好的推广价值,主题要鲜明具体,避免大而泛。选题范围可以涵盖但不限于:一个较为完整的工程技术项目或工程管理项目的设计或研究专题;技术攻关、技术改造、技术推广与应用;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新设备的研制与开发;国外先进技术项目的引进、消化、吸收、应用或再创新;一个较为完整的工程技术项目的规划或研究;工程设计与实施;实验方法研究和实验开发;技术标准制定或其他。

2.形式及内容要求

形式可为专题研究类论文、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报告、产品设计(作品创作)报告或方案设计报告等。专题研究类论文应运用本专业领域专业知识、理论和方法对研究专题进行系统科学分析、提出假设并开展实验或仿真研究,建立解决方案;调研报告应运用本专业领域专业知识、理论和方法,对所调研问题进行系统科学分析,采取规范的方法和程序,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并呈现调查结果,通过科学研究,得出调研结论,并结合结论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或建议等;案例分析报告应对案例的全貌信息进行系统搜集、整理、处理并结构化客观展现,体现可读性,且运用本专业领域专业知识、理论和方法对信息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产品设计(作品创作)报告应运用本专业领域专门知识、理论和方法对产品(作品)的构思设计、研发或创作过程、成果展示与验证等进行分析和阐述,应反映产品(作品)的构思、设计(创作)、校核计算和验证等的全过程;方案设计报告应对工程设计方案、工程技术方案、项目论证方案、技术研发流程方案、工艺方案等的设计背景、理论与方法依据、设计过程逻辑性、合理性及成果价值等内容进行的分析、阐述和论证。

五种形式的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及评价指标详见《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

3.规范要求

学位论文或报告撰写应符合科技论文或相应报告的写作规范,要求概念清晰,逻辑严谨,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条理清楚,表述流畅,图表规范,数据可靠,文献引用规范。工作量饱满,应在导师组指导下独立完成;若涉及团队工作,应注明属于团队成果,并明确个人独立完成的内容。

4.水平要求

学位论文工作应有一定的技术深度,相关成果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学位论文中的文献综述应对选题所涉及的工程技术问题或研究课题的国内外状况有清晰的描述与分析。正文部分应综合应用本专业领域基础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对所解决的技术或工程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和论证等,并能在某些方面提出独立见解。鼓励取得高质量学术论文、发明专利以及国家、地方、行业或企业标准等具有一定创新性的成果,对本专业领域知识和技术的发展做出一定贡献。

来源: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

上一条:中药(1056)专业学位类别简介

下一条:化学(0703)一级学科简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