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专业硕士好不好  > 别被分配了,才知道联合培养!关于联合培养的那些事

别被分配了,才知道联合培养!关于联合培养的那些事

很多小伙伴通过考研或者保研成功上岸了,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你考上或者保上研究生之后会有两种培养模式,一是在自己学校跟自己导师进行培养(这样的学生可以理解为直系或者嫡系);二是导师给你找另外的单位或者另外导师进行培养(这就是所谓的非嫡系,联培生)。嫡系学生就不用解释太多,对于联培学生,很多朋友可能都会纠结要不要联培。

首先,笔者简单介绍一下“联合培养”,这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简单的讲,就是双方或者多方一起培养的教育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你接受的教育是多方面的,知识面也是更加宽泛的,是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要求的全新教育模式。

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指由两个以上的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共同培养研究生。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各方单位及其有关的学科专业,必须经主管部门批准,并具备相应学位授权点的办学条件。而且联合培养也是要分类的。

一、高校-高校联合培养

中外联合培养

对于中外联合培养的学生,首先是中方导师、外国导师与研究生一起共同制定联合培养方案,双方共同指导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的研究工作。研究生的理论学习和基本实验及部分课题研究在国内实验室进行,对课题中的难点和国内无法测试的数据则利用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来完成。

国内高校联合培养

联合培养也是国内高校之间一种重要的交流合作方式。国内高校的联合培养解决了许多现实的问题,使高校之间的师资、学生、教学设备和资源得到充分的交流利用。研究生通过多参与课题、多实践,自身科研水平得到提高的同时,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二、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培养

有些学校会跟同层次或者高层次的科研院所有合作关系。例如:复旦大学与上海药物研究所之间的联合培养。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双方的人力资源,提高教育资源的共享率,推动学科建设的发展。

三、高校-企业联合培养

这种模式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培养模式有些相似。但主要针对的是专业型硕士,少部分学术型硕士也有可能被安排进企业,这个少部分是跟老板有关系的,如果某些导师是企业的老板,他的学生就有可能会去他的企业进行课题研究。研究生按培养计划要求在第一学年内完成课程学习、文献检索并做好开题报告,第二学年进入企业开展课题研究,按要求完成论文后回校参加答辩。

笔者也是联合培养,但是比较特殊,是同一学院里两个导师的联合培养,不符合以上任一种。笔者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考上了硕士,在复试的时候被学院院长选中,成为导师1的一名研究生,原以为辉煌的人生即将开始,可没想到等来的却是失望。

9月刚开学,导师1就和我说:我是他替导师2代招的,因为导师2刚来学校,没有招生资格,然后需要学生,就代招了我,他自己只有三个名额,但是招了五个学生(还有一个跟我一样的境遇,去另一个老师那了),这时候我很蒙,但是也只能被动服从。

关于导师2的信息,我只听说是清华过来的,就这样我莫名其妙的跑到了导师2的课题组。虽然后来经过三方交涉,说是两个导师共同培养我,但其实导师1基本上不管我了,初出茅庐,感觉好像被导师骗了,但也来不及反抗了。

故事就暂且说到这了,笔者在这就不说的那么具体了,说这些并没有责怪的意思,只是想陈述一下事实。笔者希望考研小白们以后选导师的时候多留一个心眼,以免和我一样。

其实,正常的联培也是有不少好处呢。一般来说,导师之间有合作,并且感情也不错,学生之间就相互帮助,相互支持。这些都会拓宽你的见识,为以后的工作、深造都打下坚实的基础。

联培也是一种经历。别只听别人说,有时候你去看看,看过之后想一想,经历一下你才会有更深的感触。其实很多时候联培是痛苦还是收获都是在你自己手中,努力会让你收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