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专业研究生课程多吗知乎  > 上课不如刷知乎和B站,中国博士生的专业课“没必要”?

上课不如刷知乎和B站,中国博士生的专业课“没必要”?

不是很满意,就我个人所在的学院而言,博士生(社科类)专业课程设置形式化,缺乏培养目标性。除了完成学分要求,并未对科研及其学术方向起到引导和拓展的作用。建议:1.授课老师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和积极的授课心态;2.设置课程目标让学生有预见性和可选择性;3.注意“互动”比例,调动学生主动性并非将授课任务完全转嫁给学生。

其实是本科生基础教育方面,应该加强大类综合性,比如化学类对生物,数学,物理基础性课程的学习强度。然后就是实验操作和安全培训要规范,而不是一届带一届,带带就偏了……

中国高校注重科研水平,但不注重讲课培养。所以很多理工类研究生课,老师没有花时间在讲课上。另外可供选择的课数量太少也是原因,我的专业根本找不到相关专业课。

2. 跨专业深造,希望课程更系统化

有的博士或研究生的课程就是让大家翻译一本书,每人一个章节。一学期下来,学生只对自己的那个章节有一点了解,其他内容一无所知。如果想跨学科系统学习就得去蹭本科生的课程听。现在跨专业报考的学生很多,基础知识只限考研时的指定用书,专业知识薄弱,很难在硕博期间做出成绩。授课老师基本都忙课题,所以课程内容的准备就可想而知了。不要再把发 paper 作为考核指标了,老师都不授课了!

应该打破学院学科壁垒,像本科生选选修课一样,让导师和研究生选择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专业课。虽然现在也有交叉学科博士,可以选择两三个学院的专业课,但是还是小范围。另外可以增加一些实验仪器操作教学,这个对以后更加实用,也方便以后预约和使用仪器,尤其是对交叉学科的研究生。

课程目标不明确,跨学科的基础课程,基础知识很少,老师总会讲研究论文,虽然可以培养科研思维,但是感觉和这种基础专业课的课程目标不一致呀,实验原理与技术课程缺少实践,感觉不实践,效果会很差。培养思维科研思维可以单独开课,我觉得专业课和培养科研思维的课程还是分开好,实验原理与技术应该真的实验,结合实践更有效。

如果是考虑跨专业的学生,那就在培养方案里设置可以选择本科课程,而且也算学分不就好了。

3. 课上学到的甚至还没有在知乎和 B 站刷到的有用

希望学校和导师们至少要认真对待,认真备课。

导师有任务,项目赶进度,不给时间去学理论,没有时间去加强基础,课程时间少太多,老师根本讲不全面。

课程与最新技术衔接不起来,照着 PPT 念稿,实验遇到的问题解决不了,课程深度不够,讲课教师基本上脱离实验,却还在以教师身份来讲课,这不是应该以实验指导的身份来进行讲解吗?教师讲解的内容有时候甚至还没有知乎、丁香园、B 站上的内容来的更实用。

课程设置不合理,老师教学水平不到位,课程办成了讲座形式,没有广泛了解到各领域的基础内容,很多东西不教方法只见结果,毫无用处可言。应该以普适性技术为主,减弱各个课题组本身的内容,不要对于基础一笔带过。也不是说需要很基础,难度要在本科水平有一定拔高和扩展,那些讲得和上本科课或科普讲座一样的课程也没必要存在。

老师应该结合研究方向,讲一些自己的研究课题相关的前沿知识,如果需要什么基础性的知识,可以在本科开始就设置基础性课程。研究生了,拜托多讲点前沿的,也让学生在作研究的时候有个成体系的认识,这会节约很多学生的作研究的时间和学习成本!

应该对导师有制度性的反馈监督,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与此同时,站在研究生教育另一端的老师们,也表达了自己的苦衷——

课程设置灵活性差,教学没有得到重视

学生知识水平差异太大。

开课教师上课没有系统性。没办法全校选课,都是必修,灵活性差。应该推动全校或者全国选课,让学生淘汰低质量和自己不需要的课程。

研究生课程,由历史延续下来的,没有什么变化,数量少,而且开什么课是领导说了算。应该多开课,取消所谓的必选课等分类,取消学生人数限制,学生自己选,只要有学生选,就应该上。再就是要重视教学。现在是重科研,重帽子等五唯。

另一方面,认可“博士生应该是一名独立的研究者”观点的读者,也拿出了自己的理由——

读博是来做研究的,不是来上课的

博士上什么课,自学为主。

大学生重点在学,研究生重点在研究(找到科学问题并用科学方法解决)。别搞得研究生本科化,本科教育应试化。

传统教学模式来说,博士阶段是研究和创造新知识为主而不是学习。教学模式值得讨论,但是不应该局限于一种模式。每个学校和老师都有各自特点,要因材施教。

博士留学荷兰,那边根本就不给博士专门开课,自己觉得有什么需要,直接去听就好了。博士是做研究的,还不知道自己需要听什么课吗?不仅不要求博士生听课,博士生还可以申请开课,讲课。实践下来觉得挺好的。

博士是知识生产者,本科和硕士是知识学习者。本质就不一样。本身还是以学生心态去读博士,就已经是一种失败。教授做某一个新领域的研究,都是自己找论文,自己学的。博士训练需要训练的是这种能力,而不是你学了多少专业知识。

根据教育部 2020 年发布的统计数字[2],2019 年我国 828 所研究生培养机构 中, 获得博士学位的人数达到 6.2 万人 ,在校博士生数量则突破了 42 万人。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作为对比, 美国 2019 年获得博士学位的人数为 5.5 万人 ,来自 448 所研究生培养机构 [3]。

不论是培养人数还是发放学位的机构数量,四十多年前才起步的中国博士教育已经从规模上超越了拥有上百年历史的美国。那么,我们是否能够期待一个更合理、更完善的学术人才培养体系呢?

内容来源:微信公众号 科研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