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系统基础(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System)是南京大学比较有名的一门课程,其附带的PA(Programming Assignment)也是国内比较有名的实验。属于不体验一下就亏了的课程。
21级更新:在蒋鹏宇同学的建议下,强基在大二下开设了计算机系统基础(汪亮Pa版)。但理论课老师是刚刚毕业的博士生,在讲课经验上或许稍有欠缺。袁春风老师在mooc上开设的同名课程是很好的补充。
(23级好像移到了大二上欸)
成绩构成¶该课程的考核成绩构成如下:- 习题、小测验等平时成绩:15%- Lab实验:15%- Project:40%- 期末考试(开卷):30%
笔者所在的AI班成绩构成如下(仅供参考)
期末30%作业10%PA+Lab 60%关于大班与小班¶区别主要在实验部分,其中王慧妍老师带的是小班(AI+拔尖班),汪亮老师带的是大班(计科大班)两个班的理论课部分用的是同样的教材、有同样的讲课进度。其中AI和拔尖班的区别在于AI的课时要少一些,以及期末试卷会有一定程度的简化。
PS:汪亮老师是不可多得的好老师
大班PA是主线PA 2016版本的一个分支, 并且根据授课教师的想法进行调整. 随着主线PA的演进, 和大班PA的区别也逐渐增大. 鉴于"难"这个说法比较主观, 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展示两者的区别: 对于一个难点, 大班PA的设计理念是通过降低要求(提供提示甚至是代码)的方式来弱化它, 而主线PA的设计理念是呈现科学的方法来引导大家解决它.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大班PA降低要求的做法会对菜鸡来说会更友好, 但相对地, 全体学生在大班PA中受到的训练都会少很多. "计算机系统综合实验"课程对大班学生的少量抽样可以证明上述结论. 我们认为不应该为了照顾部分菜鸡而牺牲所有学生成长(吃苦)的机会, 所以主线PA没有选择降低要求, 而是让大家根据自身情况设置一个合适目标去努力.
关于作业和实验¶ICS的作业基本是交了就算分的,占比也不算很大。
实验的部分可以说的比较多,不过想说的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知道怎么提问、怎么查找答案、怎么解决问题、怎么使用好工具、怎么读文档,这门课的训练就算达标了。如果做起来很吃力也不要紧,可以求助一下周围的同学/老师,不用觉得害羞。
关于考试¶期末是开卷考试,只允许携带做了笔记的教材。期末一般会有一道量很大的论述题,例如“描述xxx操作背后的具体流程/原理”,又叫小作文。可以在书上提前抄好,省得现场再去翻找。计算器也是允许带的,也许会对进制转换有些帮助。
题型包括:选择、简答、大题,风格与数电计组的期末类似。主要的难点就是阅读i386的汇编代码,某些带符号、无符号的转换可能会比较坑,需要小心。
关于给分¶笔者认识的人得分都在95+,事实上只要认真写了PA得分都不会太差。
总结¶在没有课程冲突的前提下非常值得选,如果不能接受课程冲突或不能接受免修不免考的话,自己做一做PA也是可以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