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msa考试答案  > 五大工具培训考试试题(含答案)MSA和SPC培训测试题共15页

五大工具培训考试试题(含答案)MSA和SPC培训测试题共15页

五大工具培训考试题卷

单位:姓名:总分300分得分:

产品质量先期策划和控制计划部分(共30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APQP参考手册中规定的产品质量策划过程的五个阶段分别是:计划和确定

项目,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的设计和开发,产品与过程确认,反馈、评估和纠正措施。

2、PFMEA是在试生产之前、产品质量策划过程中进行的,它是一个表格化

文件。

3、产品和过程确认的输出有试生产、测量系统分析、初始过程能力研究、生

产件批准、生产确认试验、包装评价、生产控制计划和质量策划认定和管理者支持。

4、试生产的目的之一是用来收集足够的产品质量数据进行初始过程能力研究,

测量系统分析,PPAP提交,生产确认试验,包装评价,试生产能力和质量策划认定。

5、控制计划内容包括的要素有:过程/工序、特性、特殊特性分类、控

制方法、反应计划。

6、特殊特性是指可能影响安全性或法规的符合性、产品的配合、功能、

性能,或产品后续生产过程的产品特性或制造过程参数。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编制APQP进度计划表的作用是什么?它必须由谁来负责主持制订?

确定每一事项的任务、安排及其它事项,并给策划小组提供了跟踪进度和制订会议日程的格式。

它由产品质量策划小组负责主持制订。

2、在产品质量策划的每一个阶段结束时都要由谁主持召开评审会议?并将结

果报告给谁?以获得支持。

产品质量策划小组的组长主持召开评审会议,并将结果报告给管理者已获取

支持。

3、反馈、评估和纠正措施阶段的输出有哪些内容?

减小变差、顾客满意、改善交付和服务、有效的经验总结及最佳实践。

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部分(50分)

一、选择题(每空1分,共35分)

1、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的目的是发现、评价过程中潜在的失效与可能的

B,找出能够避免或减少这些潜在失效发生的E,并将上述过程G化。

A 现象

B 后果C条件D原因E措施F格式G文件

2、PFMEA是在B阶段进行的活动。

A设计和开发B过程设计和开发C产品和过程确认

3、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使用的表格上的“关键日期”是指B的日期。

A填表开始B预定完成C填表结束

4、在进行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时,要假定提供的零件/材料是B的,

以便集中注意力分析过程的失效。

A经过检验B合格C过程使用

5、潜在失效模式是指 B 可能潜在不满足过程要求或设计意图的种类,是

对某具体作业不符合要求的描述。它能回答检验拒收的原因。

A现场B过程

6、每一个潜在失效模式,前提是假设这种失效A发生,但不一定发生。

A可能B曾经

7、潜在失效模式应该用物理的、专业的术语来描述,不应是顾客看到的现象。

如在铝合金浇注时由于铝液温度低,流动性差,毛坯某个部位没有浇到。我们描述的模式应该选择D。

A穿了B有一个大洞 C 没有浇满D冷隔

8、某孔径加工尺寸为?20±0.4,其潜在失效模式应该选C。

A孔大了B孔小了C孔径超差

9、潜在失效后果是指失效模式对 A 的影响。

A顾客B过程C产品

10、严重度的评价等级由1级到10级。对顾客影响后果最严重的是B级。

A 1

B 10

11、通过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减少严重度级别数值,在过程FMEA的范围内是A

的。

A 不可能

B 可能

12、潜在失效起因/机理是指失效是怎么发生的?其起因一般有B存在。

A 仅有1个

B 多个

13、频度是指具体的失效起因/机理发生的可能性,即失效出现的次数多少?要

降低频度级别的唯一途径是通过A来预防或控制该失效模式的起因/机理。

A过程设计更改B设计更改C修改、调整判定的级别

14、如果现行控制方法使用了防错技术,那么不会产生缺陷,这时的探测度应

该是 A 级?

A 1

B 10

15、严重度、频度、探测度的乘积是B,乘积最大的数可以是D。

A 风险性

B 风险顺序数

C 10

D 1000

16、建议措施是针对失效模式的 A 而提出的,它的意图是要减少严重度、频

度和探测度的C。

A起因B后果C级别D大小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过程FMEA在产品质量策划哪一个阶段进行的设计活动?

在APQP的第三阶段,过程设计和开发阶段进行。

2、为什么要进行过程FMEA的设计活动?

为了发现并评价一种过程的潜在失效及其后果,找到可以消除或减少潜在失效发生机会的措施。

3、为什么说过程FMEA是一个动态文件?

随着设计的修改和过程的完善,PFMEA也要进行不断的更新和完善。

测量系统分析部分(共100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偏倚是指测量结果的观测平均值与基准值的差值。

2、测量系统分析是用于分析测量系统对数量化测量值的影响,主要强调人员

和量具的变差对测量值的影响。

3、测量系统的五个统计特性分别是:偏倚性、线性、稳定性、

重复性、再现性。

4、重复性是由同一评价人,采用同一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零

件的同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变差。

5、再现性是由不同评价人,用同一测量仪器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

特性所获得的平均值的变差。

6、选用量具的有效分辨率必须小于规范/公差的 1/10,才不会因为量具

误差而影响到测量结果。

7、产品控制计划中的被确定为产品特殊特性所使用到的监视和测量装置必

须进行MSA。

8、所有检验、测量和测试仪器必须有独一无二的标识(编号),以标明其

校准状态。

9、总变差 (TV)= 制造过程变差(MPV) + 测量系统变差(MSV)。

10、线性分析时至少要作二次分析,在量具作业范围的开端和末端各一

次,建议在量具作业范围的中端也应考虑分析。

二、判断题(15 ×1分)

1、准确度就是指测量系统的平均值与基准值的差异。(√)

2、稳定性是偏倚随时间的变化,也就是漂移。(√)

3、测量系统分析的样品必须是选自于过程并且代表整个的生产的范围。

(√)

4、GR&R分析可接受的分级数(ndc)应该≥10。(×)

5、所有测量结果都存在一定的误差。(√)

6、测量系统的变差只能是由普通原因而不是特殊原因造成。(√)

7、对于控制测量系统的变差应该显示有效的分辨率并且与制造过程变差相比

要小;(√)

8、量具是指任何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装置,经常用来特指用在车间的装置;

包括通过/不通过装置。(√)

9、偏倚=0整个直线都位于置信度区间以内,该测量系统的线性不可接受。

(×)

10、测量过程的目标是零件的“真”值,遗憾的是真值永远也不可能被知道。

(√)

11、Kappa分析法需考虑评价人之间不一致量有多大,不考虑他们是不是一致。

(×)

12、计量型测量系统分析通常采用交叉表法分析。(×)

13、稳定性是在有特殊原因变差的统计控制状态下,是测量系统对同一基准值

在不同时间的偏倚的总变差。(×)

14、特别是工程变更后的产品在控制计划中被确定具有产品特殊特性所使用到

的监视和测量装置必须进行MSA。(√)

15、位置误差通常是通过分析重复性和线性来确定。(×)

三、不定项选择题(10 ×2分)

1、以下那一个不是造成过分偏倚的可能原因D。

A、仪器需要校准

B、仪器或夹紧装置的磨损

C、基准出现误差

D、重复性误差

2、某卡尺的允许示值误差是±0.02mm,测量值为95.26mm,若示值误差为

+0.01mm,实际值应该是D。

A 、95.28 B、95.27 C、95.24 D、95.25

3、GR&R的判定标准:当D时,该系统为可接受。

A 、%R&R30% C、10%

4、对量具运用交叉表法分析的可接受标准是A。

A 、大于0.75 B、大于0.90 C、小于0.75 D、小于0.90

5、对量具进行测量系统分析需要使用盲测方法的是C。

A 偏倚分析

B 线性分析

C GR&R分析

D Kappa分析

6、以下哪种分析方法不是用于计数型的测量系统 AD 。

A 偏倚分析

B Kappa分析

C 交叉表法分析

D GR&R分析

7、测量仪器分辨力的使用准则应该至少是BD。

A 公差的1/5

B 公差的1/10

C 过程变差的1/5

D 过程变差的1/10

8、D是指量具在预期工作范围内偏倚的变化(之间的差值)。

A 、稳定性 B、偏倚性 C、重复性 D、线性

9、测量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最好的方法是通过A控制图来实现的。

A、均值极差图

B、P图

C、鱼骨图

D、直方图

10、在不同时间产生的偏倚的总变差是指 C 。

A.重复性; B、再现性; C、稳定性; D、线性

四、综合题(共40分)

请按照下列收集的数据进行R&R分析

1、数据收集表( 3分)

零件名称:进气管量具编号和名称:游标卡尺345# 量具类型:计量型零件特性:厚度10±0.3 评价人:×××、×××、

2、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报告(2分)

R= 0.024 X IFF= 0.004 R P=0.570

3、请计算下列统计特性:(30分)

重复性EV=?0.024*0.5908 %EV=?1.42% 再现性AV=?[(X IFF*0.7071)2–(EV2/nr)]1/2%AV=?5.31%重复性和再现性(GRR)=?[EV2+A V2]1/2%GRR=?5.51% 零件变差PV=?R P *0.3146 %PV=?17.93% 总变差=?[GRR2+PV2]1/2ndc=? 57.48% 2、根据GRR的计算结果,回答是否可以接受?(5分)

GRR=5.51%

统计过程控制部分(共100分)

一﹑填空题:(每空1 分,共30 分)

1、影响过程波动的因素通常可分为普通因素和特殊因素。

2、当过程处于受控状态时,过程只受普通因素的影响,过程特性的波动具有

统计规律性。

3、当过程处于失控状态时,过程受到特殊因素的影响;波动偏离原来的规律。

4、对于普通原因的波动通常需要采取系统措施。

5、CL 表示控制中心线,UCL 表示控制上限,LCL 表示控制下限。

6、Ca 表示___准确度____,Cp 表示____精密度____,Cpk 表示过程能力

指数。

7、PPM 是指过程中所产生的百万分之一不良数﹐DPM 是指过程中所产生

的百万分之缺点数。

8、QC七大手法分别是查检表、柏拉图、特性要因图﹑散布图﹑控制图

﹑直方图﹑层别法。

9、鱼骨图又称特性要因图。

10、SPC 的目的是持续改进,SPC 的核心思想是预防。

11、控制图的基本类型按数据类型分为计量值控制图、计数值控制图。

12、计量型数据,通过实际测量而取得的连续性实际值,适于使用以下控制图

进行分析:X-R均值和极差图、X-δ均值和标准差图、X -R 中位值极差图、X-MR 单值移动极差图。

13、计数型数据,以计产品的件数或点数的方法,适于使用以下控制图进行分

析:P chart 不良率控制图、nP chart 不良数控制图、C chart 缺点数控制图、U chart 单位缺点数控制图。

14、直方图是以一组无间隔的直条图表现频数分布特征的统计图,能够直观地

显示出数据的分布情况。

15、若直方图符合正态分布,说明过程处于稳定受控状态。

16、若直方图出现孤岛型、偏向型等非正态分布,说明过程中有异常因素作

用,应查明原因。

17、如过程历史数据计算的A VERAGE=5, σ=0.2, 过程目标值=5.1,则LCL(控

制下限)是 4.4 ,CL(控制中心)是 5.0 ,UCL(控制上限)是5.6 。

18、计算CP、Cpk 时数据量不得少于25 组。

19、影响过程的主要因素有人、机、料、法、环、测。

20、在“3σ”原则下,控制点落在μ-3σ到μ+3σ之间的概率是99.73%。

二﹑选择题:(每题2 分,共20分)

1、将收集的测定值或数据之全距分为几个相等区间作为横轴,并将各区间内之

测定值所出现次数累积而成的面积以条状方式排列起来所产生的图形,称之为(B)。

A:柏拉图B: 直方图C: 管制图D:层别法

2、以下哪种直方图的形态表现为缺齿形(B )。

3、以下几种原因,哪种不属于普通原因(D)。

A: 原料的微小变异B: 机械的微小振动

C: 仪器测定时不十分精确的作法D: 新进员工

4、生产部生产某一产品时,用快速检测夹具检测高度和同轴度,应该使用(B)

控制图

A.Xbar-R chart B. np chart C. c chart D. Xbar-s chart

5、检验员每小时用高度仪检测轴的高度后,所收集的数据应该用(A)控制

图。

A.Xbar-R chart B. np chart C. u chart D. Xbar-s chart

6、Sigma 指的是(A)

A.标准差 C.方差 C.平均数 D.极差

7、初始能力研究时:样本大小一般至少为( C) 个数据以上。

A.30

B.50

C.100

D.125

8、以下过程能力要求中,( AD )符合客户要求。

A. PPK≥1.67

B. 1.33<PPK<1.67

C. PPK<1.33

D. CPK≥1.33

9、对过程能力进行持续不断地改善,具体可以系统性从以下( AB )方面入手。

A.调整过程加工之分布中心,减少偏移量

B.提高过程作业水平,减少分散程度

C.修正上下控制限范围

D.要求客户变更公差范围

10、当客户有要求较高或较低的过程能力时,应在相应的( B )予以注明。

A.FMEA

B.控制计划

C.作业指导书

D.特殊特性清单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只有超出USL 和LSL 才需要采取措施。

2、(√)重要过程事件(如工具变更、机器修理)须摘记于相应之X -R 控

制图及/或直方图上。

3、(×)所有的特殊特性均应使用SPC。

4、(√)P控制图法适用于计数型数据做统计过程控制。

5、(×)特殊特性的选择应由企业按产品/过程中特性的重要程度来制定。

6、(√)当过程能力不足时,为提高过程能力,应进一步减小普通原因和特

殊原因造成的变差。

7、(×)Ppk 用于批量生产时对过程能力分析,Cpk 用于批产前对过程能力

的分析。

8、(×)在初始过程研究时,如果过程能力或性能的指数值大于1.33,则该

过程能够满足顾客要求,可以按控制计划组织生产。

9、(×)有能力的过程一定是稳定的过程。

10、(×)控制图中的上下控制限可以由产品的公差带压缩而来。

五、问答题

1、控制图应用在什么条件下可以由分析阶段转入控制阶段?

①、控制图是受控的;

②、过程能力能够满足生产要求。

2、什么时候应该重新计算控制图的控制界限?

①、控制图是根据稳定状态下的条件(人员、设备、原材料、工艺方法、测

量系统、环境)来制定的。如果上述条件变化,则必须重新制定控制图;

②、一定时间后检验控制图还是否适用;

③、过程能力值有大的变化时。

3、请写出控制图中常见的八种过程不受控的表现情况?

①、不能有点子超出上、下控制限(即:检定规则1: 1 界外→有1 点在A

区以外);

②、连续3 点中不能有2 点落在A 区或A 区以外之区域(即:检定规则

2: 2/3A →连续3 点中有2 点在A 区或A 区以外);

③、连续5 点中不能有4 点落在B 区或B 区以外之区域(即:检定规则

3: 4/5B →连续5 点中有4 点在B 区或B 区以外);

④、不能有连续9 点(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