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24mti择校大连外国语大学翻译硕士考情大盘点  > 2022年北京外国语大学MTI真题摘录

2022年北京外国语大学MTI真题摘录

2022年北京外国语大学MTI真题摘录

1、三通(Threepart chronicle)

文献中的“三通”是三部关于典章制度的史学专著合称,分别指唐朝杜佑的《通典》、宋朝郑樵的《通志》、元朝马端临的《文献通考》。《通典》是我国第一部、也是成就最高的一部典章制度专史,全书有八部分,共200卷,内在结构有严密的逻辑联系。《通志》是继司马迁之后纪传体通史的续作,对封建时代史学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全书分为六部分,共200卷。《文献通考》就体例与内容看,实为《通典》的扩大与续作,全书共24门,348卷。“三通”又与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清朝通典、清朝通志、清朝文献通考、清朝续文献通考合称为“十通”。

2、靖康之耻(Shame on Jingkang)

靖康之耻是指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少数民族执政的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今河南开封),掳走徽、钦二帝,导致北宋灭亡的历史事件,因发生于北宋宋钦宗靖康年间而得名。又因靖康元年为丙午年,亦称此事件为丙午之耻。北宋王朝由盛到亡,只经历了短短100年的时间。靖康之耻是汉民族历史上的一次大劫,也给当时的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3、陶谢(TaoXie)

陶谢是东晋末、南朝初的诗人陶渊明、谢灵运的并称,此并称来自《宋书》。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田园诗的开拓者,谢灵运是山水诗的开创者,因两人都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在田园山水中寄寓自己的生活情趣,所以将两位并称。 杜甫有诗“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陶谢”二人的作品在艺术风格上差异较大:陶诗把自然景物作为兴寄的手段,以直接抒发思想感情为主;谢诗以直接描绘自然景物为主,思想感情的抒发只作为间接点缀。陶诗平淡、清新、自然;谢诗富艳精工,期以人工达自然。

4、碳中和(carbon neutral)

碳中和是一种新型环保理念,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碳中和作为一种新型的环保形式,被越来越多的大型活动和会议采用,推动绿色的生活、生产,有助于实现全社会绿色发展。

5、于连  (Julien)

于连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创作的长篇小说《红与黑》的主人公。他是一个木匠的儿子,年轻英俊、精明能干,从小就希望借助个人的努力跻身上流社会,他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为实现自己的巨大野心而孤身一人在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里辛苦地奋斗着,其间不乏种种不光彩的手段,但最终失败。《红与黑》一书紧紧围绕主人公于连个人奋斗和最终失败的经历,展现了法国王朝复辟时期的全貌,既揭露复辟封建贵族的覆灭命运,也批判得势的大资产阶级的卑劣以及与贵族、僧侣之间的斗争。

6、伯罗奔尼撒战争(Peloponnesian War)

伯罗奔尼撒战争是公元前431年到前404年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与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联盟间的一场战争,战争期间双方几度停战,最后斯巴达获胜。这场战争结束了雅典的经典时代,也结束了希腊的民主时代。几乎所有希腊的城邦参加了这场战争,其战场几乎涉及了当时整个希腊语世界,极大地改变了当时希腊的国家。现代研究中有人称这场战争为“古代世界大战”。

7、吴哥王朝(Angkor dynasty)

吴哥王朝是第一个出现于中国史籍中的东南亚国家,该国主体民族为高棉人,信奉印度教。“吴哥”一词源于梵语,意为“都市”,它是9~15世纪东南亚高棉王国的都城。8世纪时,吴哥王朝建立,真腊重归统一,吴哥王朝与唐元明三朝接壤。极盛时期的吴哥王朝占今柬埔寨全部、泰国及老挝大部分、越南及缅甸南部,是东南亚历史上最强盛的国家,对中南半岛几乎所有国家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该国也奠定了中南半岛诸国的文字基础与宗教基础。

8、四大名著 (Four Great Classical Novels)

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简称四大名著,“四大名著”是个约定俗成的说法,并没有谁公开提出这个概念,一般是指《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分别由施耐庵、罗贯中、吴承恩、曹雪芹所著。四大名著承载着无数文化精华,它们不论是在艺术手法还是在思维深度上都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是悠悠中国文学史上灿烂辉煌的一笔。

9、四大石窟(The Four Big Grottos)

四大石窟是以中国佛教文化为特色的巨型石窟艺术景观,也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艺术的历史瑰宝,按照石窟建造年代依次为甘肃敦煌莫高窟(又称“千佛洞”)、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10、过零丁洋(Sailing on Lonely Ocean)

《过零丁洋》是宋代大臣文天祥被元军俘获的第二年(1276年)正月过零丁洋之时所作的七言律诗,收录于文天祥《文山先生全集》。全诗内容是: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作者在此诗前二句回顾平生;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末二句是作者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全诗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

(编辑:王彦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