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2021新高考历史真题  > 2021广东高考历史试卷真题+答案详解

2021广东高考历史试卷真题+答案详解

【导语】:2021年广东省普通高考于6月7日至6月9日举行,目前各科试卷及试题答案已经公布,以下是历史科试题及答案详解。

2021广东高考历史试卷

【试题答案】

1、D

【详解】根据材料河南、陕西出土长江中下游风格的西周青铜器,结合史实河南、陕西属于黄河流域,属于北方,北方发现南方风格的青铜器,可知南北文化相互交流,故D正确;材料的内容是中原受到南方的影响,故A错误;材料与各诸侯国维护周礼无关,故B错误;材料与宗法制度无关,故C错误。

2、B

【详解】根据“事无大小,咸归令、仆”可得出国家大事都掌握在尚书令、尚书仆射,说明魏晋时期相权转移到尚书令、尚书仆射手中,故B项正确;材料中的现象是皇权加强的体现,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C;材料与效率无关,排除D。

3、D

【详解】根据所学,《旧唐书》为后晋刘昫等撰写。《资治通鉴》则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因此对于同一事件的记载会有不同的看法,所以二者作为史料时,应该考虑到不同时代史学家的立场,D项正确;《马嵬行》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排除A;“还原”的说法错误,排除B;可信度高或者低,不能通过成书的早晚来判断,排除C。

4、B

【详解】根据“设木棉提举司,每年向民间征收木棉布十万匹,使民众不堪重负”可得出,元代政府加征要棉税,增加了民众的负担,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增收要棉税只是一个内容,与区域经济的不平衡没有直接的关联,排除A;加征税收,不利于私营棉纺织业的发展,排除C;材料只涉及到在地方设立提举司收税,并不能证明财政管理权限下移,排除D。

5、A

【详解】根据“体现斯文之气,且其服饰颜色和制式内含‘比德于玉’‘婉言矩行’等意”可知明代生员的服饰中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说明儒家思想规范社会生活,故选A;科举制是有利于社会流动的,排除B;根据服饰的差别不能说明社会等级日益固化,排除C;生员的服饰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和市民文化无关,而且也不能说明市民文化突破了礼制从限定,排除D。

6、C

【详解】 洋纱(英国纱为主)所使用的原料“棉花”,多进口于印度、美国,经过长途贩运,原料成本较高,而江南地区就地取材,“土纱”虽然没有机器生产的优势,但得益于“地利”,对洋纱形成优势,C正确;材料显示,自然经济解体的程度在内地的某些地区并不输于沿海,A排除;材料没有反映“上海尚未成为对外贸易中心”,所以B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D排除。

7、D

【详解】近代欧美各国工商业发达,却出现“富者敌国,贫者无立锥”的现象,由此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为此孙中山提出了社会革命来解决民生问题,“免得再蹈覆辙”,故D正确;抨击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不是孙中山的目的,故A错误;“均贫富”不是孙中山的政治理想,故B错误;联合苏俄的政策依据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故C错误。

8、A

【详解】根据“阶级分化不充分全国人民,皆受制在资本帝国主义,及本国军阀之下,不能不要求经济发展而行向国民革命”可得出,中共三大认识到中国现阶段的国情,认识到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都受到帝国主义与封建军阀的压迫,因此要调整策略,开展国民革命运动,A正确;B项是在国民革命失败后,排除B;材料没有强调要统一认识,排除C;材料强调的是要联合开展国民革命,而不是扩大阶级基础,排除D。

9、C

【详解】根据“毛先生能够惠然肯来,其本身就是一件大喜事。”可以看出,国人对于国共和谈进行和平建国是热切期盼,反映出国家重建成为国人共识,C项正确;材料看不出国共力量对比出现逆转,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到民主人士对纲领的认同,排除B;抗战已经胜利,民族矛盾已经成为次要矛盾,排除D。

10、A

【详解】根据材料“1957年创办于广州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在新中国外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一年两次的广交会是在我们被封锁的情况下不得已搞的我们只好请人家进来看”可知,由于帝国主义国家封锁,我国对外贸易的渠道受阻。通过创办广交会,打破了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对中国实行的封锁禁运,开辟一条与世界交往的通道,所以A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创办广交会是为了强化与苏联的经贸联系,所以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突破了计划经济对外贸的束缚”,所以C错误;不结盟运动与材料内容无关,所以D错误。

11、C

【详解】根据“投票时使用橄榄叶,投票数没有最低限制且可以频繁使用”可得出这属于权力的滥用,是直接民主弊端的表现之一。而“许多公民因担心被流放而拒绝参与国家管理,由此引发政局混乱。”则说明权力的滥用影响国家稳定,C正确;瓦解的说法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瓦解,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内部矛盾,排除B;材料没有针对平民的政治地位问题,排除D。

12、B

【详解】根据“骑士、商队、城市市场、大学生活、士兵行军和野营等场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作品中”及时间信息可得出,这一时期的文艺复兴运动兴起,艺术家更加关注现实社会,体现了人文主义,故B项正确;A项是17世纪开始的启蒙运动,排除A;宗教改革开始于16世纪,排除C;浪漫主义是受第一次工业革命影响而出现的,排除D。

13、C

【详解】君主派议员占优势的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主张共和政体的梯也尔被迫辞职。这反映了此时保王党势力强大,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代议制度曲折发展,故C正确;这体现不出巴黎公社的政治影响,故A错误;材料不是强调主权在民观念的淡化,故B错误;材料只涉及总统和议会的关系,故D错误。

14、B

【详解】漫画反映了罗斯福对胡佛下达逐客令,意思是罗斯福改变胡佛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采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选B;漫画无法体现货币贬值的信息,排除A;根据“我的确同情任何将要失去住所的人”可知,一些贫困的人可能无家可归,社会保障制度还没有建立,国家干预政策的成效还没有体现,排除CD。

15、A

【详解】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苏联大力发展中等技术教育,成立工农速成班,招收未受过中等教育的工人和青年农民。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种做法是为了适应苏联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为工业化培养人才,故A正确;B项错在“普及”,故错误;随着1924年列宁的逝世和斯大林的上台,新经济政策被慢慢废除,故C错误;冲破西方技术封锁不是其目的,故D错误。

16、D

【详解】从表格信息可以看出,二战后,受冷战的影响,美国对苏联、东欧国家出口减少。而西欧对苏联、东欧国家出口由增加到减少,则反映出西欧在站队资本主义阵营后,减少了对东欧与苏联的出口,故能反映出欧洲市场与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D项正确;马歇尔计划是1947年启动,表格中的材料不能作为背景,排除A;滞胀出现于70年代,排除B;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于1944年,排除C。

17、(1)背景: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朝国家统一强盛;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重视思想文化。原因:河间献王保留下来的古文先秦旧书经过了考辩。

(2)原因:空洞虚无,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新内涵:善于怀疑、探索;不因循古人之成说,不妄加臆断;实事求是。

【详解】(1)背景:根据“好儒学”,结合所学,分析得出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根据所学西汉的时代背景,还应从汉朝国家统一强盛;汉武帝巩固统治的需要,重视思想文化等角度分析总结。原因:根据“经考辩将正本献给朝廷”“河间献王好儒学”,分析得出河间献王保留下来的古文先秦旧书经过了考辩。

(2)原因:根据“自通于虚而争是非于不可究诘之境”空洞虚无,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新内涵:根据“善怀疑,善寻间”得出善于怀疑、探索;根据“不肯妄徇古人之成说与一己之臆见”得出不因循古人之成说,不妄加臆断;根据“必力求真是真非之所存”得出实事求是。

18、(1)局限:观点一放大了工业革命的局限性,忽视了工业革命的进步性;观点二忽视了工业革命的局限性,放大了工业革命的进步性。看法:工业革命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促进城市化,提高民众的教育水平和生活水平,推动了政治民主化,其主要的局限性体现在加剧了贫富分化。

(2)历史意义: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促使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社会两大阶级;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使得东方从属于西方;工业革命破坏了生态环境。

【详解】(1)局限:根据材料一对于工业革命描述可知,观点一放大了工业革命的局限性,忽视了工业革命的进步性;根据材料二对于工业革命的描述可知,观点二忽视了工业革命的局限性,放大了工业革命的进步性。看法:应当综合两个观点,得出工业革命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促进城市化,提高民众的教育水平和生活水平,推动了政治民主化,其主要的局限性体现在加剧了贫富分化。

(2)历史意义:根据材料“这些发明推动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同时又引起了市民社会中的全面变革,而它的世界历史意义只是在现在才开始被认识清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促使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社会两大阶级;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使得东方从属于西方;从局限性角度分析,工业革命破坏了生态环境。

19、【示例】论点:1932年的历史课程的目标有利于促进中华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有利于促进中国的抗日斗争。

论述: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1932年东北三省沦陷,中国民族矛盾空前严重;1932年历史课程的目标注重激发学生民族复兴之思想和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和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意识;历史课程的目标注重培养学生世界的常识,以唤醒学生在民族运动上责任的自觉。总之,1932年的历史课程的目标适应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有利于中国抗日斗争的发展。

【详解】1932年《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的内容,提炼出论点:1932年的历史课程的目标有利于促进中华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有利于促进中国的抗日斗争。

论述:根据所学,首先说明课程目标颁布的背景是九一八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然后结合课程目标的具体内容,说明其具有促进学生民族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有利于推动抗日战争的发展等。其他论点,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即可。

20、(1)原因:统购统销的流通体制的弊端;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改革开放的推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农业的丰产;内容:将国家计划和农民生产相结合;减少农副产品统购派购;开展多渠道经营;家产品实行合同定购。

(2)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适应了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促进了商品的流通;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借鉴。

【详解】(1)原因:根据“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实行农产品统购统销的流通体制”得出统购统销的流通体制的弊端;根据时间信息可从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改革开放的推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等方面概括;根据“农业丰收导致全国性的“卖粮难””得出农业的丰产;内容:根据“通过合同将国家计划和农民生产协调起来”得出将国家计划和农民生产相结合;根据“逐步减少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品种和数量,并采取多渠道经营”得出减少农副产品统购派购;开展多渠道经营;根据“实行合同定购,农民完成合同定购任务后,可以自由购销。”得出家产品实行合同定购。

(2)结合材料的内容和所学知识,可从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适应了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促进了商品的流通、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借鉴等角度概括。

21、(1)诉求:主张西欧在军事和防务上更加独立;改组北约,强化西欧对于北约的影响力;发展独立的核力量,摆脱美国的控制。原因:美苏两国的军备竞赛影响欧洲安全;法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综合国力的提升;戴高乐的治国理念。

(2)影响:加强了法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推动了欧洲走向联合,提升了欧洲地区的国际地位;有助于缓和欧洲的局势。

【详解】(1)诉求:根据材料“在此背景下,法国总统戴高乐公开主张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