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行测真题刷几遍  > 行测要模块复习还是整体刷题?不!你最好这样做!

行测要模块复习还是整体刷题?不!你最好这样做!

说真的,那段时间越临近考试我就越想放弃,每天早上睁开眼都想扪心自问一句“我真的需要这份工作吗?”——现在看来还是需要的。国考失败之后还是不想就这么算了,说到底还是因为自己没有拼尽全力,这样的失败会让我更不甘心,于是决定再真正地拼一把,趁毕业之前还有时间备考和应届生身份参加我们省的省考,如果还是考不上再另谋出路。

确定了要参加省考之后,仗着自己之前有备战国考的经验,练书也不看了,直接去做题,刷了几套题之后我狂躁的心就逐渐沉静下来了——跟裸考没两样,做得每一套题都是五十多分,根本不及格……也反思了一下自己,还是太急功近利,基础打得并不牢固,很多基础知识都模模糊糊的,还有一些根本没印象,做题的技巧也丝毫没有掌握,做题全靠悟性,总结也没有好好做,题做了也是白做,做过的题没有起到该起的作用……

然后开始一点点改正,先是给自己列了一个完整的复习计划,阶段计划、每日计划都有,重新打了一遍基础,把自己没记住的内容全部过了一遍,加深印象、一些必要的知识点都仔细熟读记忆了,也做了笔记,画了框架图,因为时间紧也没有做得特别详细,主要就是建立一个完整系统的知识框架。

书翻完一遍之后就赶快开始了专项突破,给自己一个月的时间完成这一步,主要就是做题、学技巧。国考时没做完的模块宝典重新派上了用场,技巧则是跟着阿甘上岸说学的。当时就是看课+练题,每天先花两个小时看视频课,把视频里讲的解题技巧记熟,把讲义里的例题做完之后,再去模块宝典中找同类型的题目进行练习巩固,之前做过的题目也会重新用技巧做一遍,感受一下技巧的便捷之处。

我曾经就见过一道带图的资料分析题,求17年的某个数据,如果先看题目的话很容易被带进去,拿起纸笔就开始演算,需要运算的数字又都是两位小数的,算起来很麻烦,可是我还记得阿甘说以图为主的原则,果然,答案在图上标着呢,直接选B就行,整个过程连20秒都不到……

技巧学到手之后做题就会变得容易很多,原本不会的题目掌握了解题规律之后迎刃而解、原本繁琐复杂的题目也可以用技巧抽丝剥茧,快速解答、甚至发现某个明显特征之后还能有秒杀的效果。通过刷题把技巧掌握熟练之后就是通过模考来检测学习成果,查漏补缺,很快我的成绩就保持在了70分以上。

就不同模块来说,言语理解与表达占有40道考题。这部分题目看似简单,正确率却很难稳定下来。和很多人一样,我最开始在这一部分也是按照“语感”来作答,导致错误率较高。复习这里的时候就着重掌握做题技巧以及总结,像关键词、主题词、总分结构、分总结构、分分总结构、转折之后是重点等解题技巧,结合语感练习模拟题,只要做到熟练运用,坚持实践与总结相结合,就能让正确率大幅提高。

判断推理部分占卷面35道题目,题型包括图形推理、类比推理、定义判断、逻辑判断题型。判断推理与言语理解与表达不同,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一定的做题技巧。比如逻辑判断中的图形推理,大部分题目乍一看没有头绪,可如果掌握了图形推理的25条规律,很多题目都能很快看出端倪、稍加思索就能选出正确答案。

最开始我对于数量关系基本是处于半放弃状态的。可如果这样,行测是不可能得到高分的,所以也没敢完全放弃,学过一些技巧也经过一定量的练习之后,我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在规定时间内挑选出简单的题目来作答,并保持题目的正确率,然后尽量做其他题目,时间到了之后就赶快放弃进行下一个模块;

资料分析其实是好拿分的,就是审题和计算方面会比较麻烦,只需要掌握快速审题的方法和一些速算法,这部分就能快速提高,审题要提高速度就得先看问题,学会快速锁定关键词,在关键词附近找到目标数值,带入公式之后,用插板法也好、直除法也好,总之用速算法快速算出答案,我的资料分析就是这样从最开始的四五十分钟做题时间变成最后的半个多小时的。

常识判断部分通常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包括文学、地理、计算机、历史、时事政治等多方面等。所以平日里注意各个方面知识的积累,多关注和了解时事热点和政府工作报告等信息也就够了,没有必要刻意搜集背诵,这种题一般都是猜不到的,花时间在上面并不划算。

最后半个月左右的时间按我的计划是用来做真题的,当时重新买了省考真题来做,做真题的时候就按照模拟考试来,包括涂卡,考虑到做完题之后还要订正总结,申论的答案对照起来比行测麻烦得多,所以规定自己至少每天一套行测题,每两天一套申论题,做过的题都要有痕迹,做错的题整理、订正,做对的题也要分析有没有蒙的成分,以及有没有更快的做法……

行测是一场对我们各方面能力的综合考验,要在行测中获得好成绩,比起来按照什么顺序复习,更需要我们有足够的毅力,也要足够灵活变通,知道如何取舍以及如何运用各类技巧。

最后也要祝你取得好成绩。返回搜狐,查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