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考研313历史学基础学校  > 历史学考研313经验帖

历史学考研313经验帖

我是复旦大学2014级历史系本科,2018年考研复旦历史系上岸。目前在上海某头部高中担任历史教师。曾辅导6位学生考入复旦大学历史系(5名为跨考),有比较扎实的历史学专业知识,也有比较丰富的历史教学经验。复旦大学之前是自主命题,2023年复旦历史系使用313历史学基础。本篇经验帖主要介绍如何记忆学习历史学基础知识,如何建构历史学知识体系。适用313历史学基础。学科历史考研的专业课也是考察历史学基础知识,因此也适合考学科历史的同学阅读。自主命题学校的试题会有一些学校特点,需要在学习基础知识以外再了解目标学校老师的研究方向。

历史学基础,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是重要史实的记忆,即重要事件、制度、人物等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这部分相对客观,以记忆为主。第二是史论,即对史实进行解释、评价,这部分比较主观,当然在考试时不能写自己的看法,要记住学界的权威观点,在答题时写出权威观点即可。第三部分,是考察基础的史学方法,比如史料阅读进而概述或提炼其大意,阐释不同类型史料的价值,考察学生是否了解一下基本的史学研究方法。

历史学是关乎人类记忆的学科,历史学基础更是要记忆史实与前人观点。但如果仅仅认为学历史就是背书,那就会误入歧途。首先历史知识浩如烟海,313古今中外无所不包,单纯的记忆是根本不可能记全的。第二如果成为死记硬背,对知识的掌握就会囫囵吞枣,如此会割裂历史发展的逻辑脉络,把原本有联系的历史切成一个个无聊琐碎的记忆碎片,结果就是花了很多力气,但是怎么都记不住,或者只做到了短时记忆,过几天就忘。最后就是花了很多时间,但总觉得没有回报,学习效率越来越低,信心也越来越小。

简而言之,历史学考研内容的三部分都是“记忆”。成为历史学研究者乃至一流历史学家的基本,就是对所研究的历史非常熟稔,信手拈来。作为初登学术堂奥的学徒,我们要做到的就是尽可能记住史实与前人研究成果。做到了这一点,才符合历史学研究生的选拔标准。

那么如何记忆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构建起一套知识体系,在头脑中有知识网络,把一个个分散的知识点连接起来。比如洋务运动的起因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洋务运动的作用与影响又为甲午战争埋下伏笔,而甲午战争的战败又造成维新运动的兴起,洋务运动时期的所译介的西学又为维新士人带去了新的知识,成为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思想基础。如此一来,晚清政治思想的几个大事件就联缀在一个知识网络之上的,举一可以反三,不仅记忆牢固,而且论述相关史实与史论时,视野更加开阔,理论更有深度。我经常给学生举一个例子,古代的钱是铜钱,一大堆铜钱是不可能把它们带在身上的,怎么才能一起带在身上呢,就是用一条绳子把它们串起来,这样一枚钱都不会丢了。铜钱就好比知识,绳子就是我们的知识网络。

如何构建知识网络呢?在我读复旦大学历史系本科的时候,没有一位老师让我们反复记忆背诵,而是只有两字箴言:读书。之前有位博士生不知道如何选题,他的导师告诉他:读书,读书,还是读书。大一学习中国古代史的时候,有位教授说过一句话,令我印象非常深刻:历史不是背出来的,是读出来的。我不否认背诵可以速成,但仅仅适合突击考试,对培养兴趣、学到真正的知识帮助是不大的。考研是选拔性考试,即要做到比竞争对手更有实力,背诵而来的“知识”,答案肯定是高度同质化,在选拔性考试中缺少开阔的视野,深度的思考肯定是不利于得高分的。目前(2023年2月)距离考研还有10个月,对于建构起基本的历史学知识结构,时间还是充足的。

如何读书呢?全世界大学的历史系,第一节课教授一定是推荐参考书目。哪些书适合313历史学基础和学科历史呢?所谓11本是可以的,但这11本参考书已经是上个世界的成果的了,作为教材是合格的,但是已经不能反映这三四十年来的学术研究成果了,并且许多史料史实也比较陈旧。最关键的是,11本实在太厚,内容太多,对于培养阅读习惯和学习兴趣是不利的。因此教材选取必须具备以下几点:

1, 包括了历史学基础313的考试内容,即史实、史论、史学方法。

2, 脉络清晰,简单易读。既要是专业历史学者的考究之作,也不能太艰难晦涩,否则对跨考同学太劝退。

3, 内容要言简意赅,提纲挈领。不能过于芜杂,无谓地增加学习量。同学们的时间都是很宝贵的,书不能太厚。学习的规律就是太厚的书读不下来。

因此有如下基本书可以部分代替11本。

1,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北大、复旦的中国古代史教材,古代史有此一本足矣。

2,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三联书店。名家名作,观点深刻,极具辩证性。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新文化运动看这一本足够了。

3, 新文化运动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段历史,没有名家写过经典的通史。可以看《中国近代史》,郑师渠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只看新文化运动之后的部分,略看战争相关的内容,侧重记忆国民党历史与共产党历史。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78这段历史,可以看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相关部分。

5, 世界史部分,赵立行:《世界文明史讲稿》,复旦大学出版社。这本书篇幅不大,可以帮助我们建立世界史的基本框架,尤其对于不太熟悉世界史的同学。但缺少细节,需要其他书目作为补充。

6, 以《讲稿》为线索,在《讲稿》内容较少的部分,可以选取一些口碑不错的世界通史补充。中国史肯定是中国人写得最好,同理世界史最好是看外国人写的,有几部通史可以阅读。(1)《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2)《新全球史》,杰里·本特利;(3)《西方的兴起》,威廉·麦克尼尔。以上三本任选一本即可,注意要与《讲稿》互相补充。世界史内容非常多,一定要详略得当。世界通史一般会对史前文明花费不少笔墨,此处略看。重点看世界近代史,即新航路开辟之后的历史;其次西方古典文明,即希腊罗马;其次早期古代文明;其次欧洲中世纪历史。一定要有所取舍,不能淹没在知识碎片中,花费无谓时间。

7, 实际上,目前高中历史课本也是适合阅读的,尤其是适合考取学科历史的同学,313考试就是对高考深度和广度的扩展——考察细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