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考研招生人数多少不建议报考  > 新东方发布《2023硕士研究生招生数据解读报告》,为考生择校择专业提供科学指导

新东方发布《2023硕士研究生招生数据解读报告》,为考生择校择专业提供科学指导

考研时代,是否意味着无尽压力与焦虑?

对此,一组来自教育部的数据时常被人们引用:2010-2023年间,中国考研报名人数以平均每年25.7万人的速度增长。而到了2021年、2022年,全国报考人数分别为377与457万。

对考生而言,“信息不对称”现象值得关注:受人数激增的压力,以及舆论场中“缩招”“高分”等真假掺杂的信息影响,考生容易在选择院校、备考学习中陷入焦虑,导致“动作变形”,并在错误信息中做出错误决策。

因此,如何排除虚假信息的干扰,掌握真实、精准的考研信息,从而稳定心态,避免焦虑,并找到一套行之有效、切中关键的备考方法,做出正确决策,或许才是考研时代真正的“刚需”。

近日,新东方在《2023硕士研究生招生数据解读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汇总了2023年考研全部864所招生单位的官方招生数据,分别从招生单位属性、十三大学科门类(暂未涉及2021年初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新增的第十四类交叉学科)所有二级学科、考研一/二区三大数据方向入手,在细分学术型硕士、专业型硕士等维度,为全国备考学生提供了准确真实的数据,以及科学综合的择校择专业与备考建议。

一、2023年考研更难了吗?

过去三年中,疫情反复下就业压力的提升,让大量往届生和在职人群选择考研。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共有474万考生报名参考,较2022年总体上涨了17万,再创历史新高。

想要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真实准确的信息必不可少。《报告》强调,科学的备考有两个核心环节,其一是合理制定自己的院校专业目标,其二是根据招生简章要求进行系统性备考。而达成这一切的前提,则是对考研信息具有宏观和准确的认知。

历年来,考研最具备“迷惑性”与“冲击力”的信息是“报录比”,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当年考生们“上岸”的难度。《报告》指出:当年招生单位公布的招生数、每一年招生人数的变化,以及推免生名额占总招生名额的占比变化,都会对最终录取的难度有较大影响。正因如此,《报告》汇总了2023年、2022年考研全部招生单位的官方招生数据,力求对数据分析做到客观准确。

《报告》显示,2023年考研全国共有864个招生单位总计招考761763人(不含推免及博士研究生,以下同),较2022年考研非推免招生总人数新增10245人。其中,学术型硕士新增2532个招生名额,增长0.9%;专业型硕士新增7713个招生名额,增长1.6%。可以说,这对当下所谓的“缩招现象”进行了正面回应。

报告称,2023年研究生考录比约为4:1。(用2023年考研474万报名总人数减去网传弃考165万人的差值,比上研招网官方招生总名额 761763人。)

二、学术型硕士 or专业型硕士?镀金不成,镀银也可以!

近年来,“学术型硕士or专业型硕士”成为考研学子热议的话题,报告认为,考生应该在评估各专业招生名额变化后,结合录取难度和自身目标综合评估、顺势而为。如仅以上岸/提升学历为主要目的的考生,报考专业型硕士能够一定程度上减轻竞争的压力。

《报告》显示,2023年考研中艺术学、哲学、教育学、文学、管理学以及工学门类下,学术型硕士招生名额相比2022年考研呈现下降趋势。历史学、经济学、管理学、医学、文学门类的专业型硕士招生人数呈现上升趋势。管理学学术型硕士招生人数较去年有小幅下降,专业型硕士招生人数则明显上升。

另一方面,近年来“逆向考研”(即本科就读985工程高校、211工程高校、双一流高校的同学在考取研究生时,“降级”选择报考普通髙校的现象)成为常被提及的热门概念。

《报告》指出,2023年985工程高校的招生名额虽然总体上涨——在原本招生人数126070人的基础上,又新增2641人,但从工科、理科等多个学科录取名额变化分析而言,破除名校“迷信”,选择去39所985工程高校、116所211工程高校之外的高校就读,不失为一种可取的策略。

《报告》显示,2023年考研理学门类学术型硕士,双一流高校(指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中,除去39所985工程高校、116所211工程高校的剩余高校)共减少263个招生名额;而普通高校则增加了950个招生名额。工学门类方面,2023年全国的普通高校总计64个二级学科(即专业)开放工学专业型硕士招生,虽仅占招生单位该门类全部二级学科总数量的25%,却提供了79417个招生名额,占据了工学专业型硕士总体招生的50.6%。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法学中。《报告》指出,相较于2022年,2023年全国不同单位累计有255个相关二级学科开设法学学术型硕士招生,985工程、211工程、双一流高校开设招生的二级学科总数占比达60%以上,但仅提供总占不到40%的招生名额。与此同时,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法学学科门类招生单位下的以浙江工商大学、烟台大学、甘肃政法大学等为代表的“双非”院校已成为众多考生的新选择。

报告认为,上述招生变化会影响学员的报考决策,“双非”高校已成为部分考生的热门报考选择。

三、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事实上,数据仅是基础。如何在宏观数据中寻找到微观机会,并做出符合自身定位的考研决策,才是问题关键。

《报告》就除去交叉学科以外的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等十三大学科门类所有二级学科,历年来招生情况的变化进行了详细分析与趋势归纳。

显而易见的是,不同学科蕴含的“机遇”与“挑战”不尽相同。

一方面,作为历年来报考“大户”的管理学,招生名额仍在持续提升,为考生提供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