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考公务员申论字数要求  > 什么是申论,为什么公务员要考申论?

什么是申论,为什么公务员要考申论?

申论作为一种应试文体,最早出现在2000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中。经过几年的实践,以及专家学者们的改进与完善,申论现已成为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的一门基本科目,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申论考试科目形式相对完整,包括注意事项、给定材料和作答要求三个方面。每一部分都有着特殊的规定和要求。

一、申论考试是公务员日常工作的再现

作为一名公务员,在日常工作中要经常阅读国家出台的政策,总是要对政策出台的背景进行分析,理解政策的具体要求,对服务的百姓进行具体地阐释和解读。所以,申论考试就是公务员日常工作的一种重现。

二、申论考试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

在申论科目的考试中,完成作答要求只是一个结果,分数的高低不仅仅是完成题目要求那样简单,需要的是各种能力的综合性,比如,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如果不能读懂材料,理解其中的专业知识;如果不能对给定段落中材料的属性进行分类,把握材料的不同类型;如果不能采用规范化的表达方式,只是使用白话说明;如果不能把多年的积累在作文中灵活运用,只是机械地抄袭材料。这些都是能力的体现,只有具备了这些综合能力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三、申论是古代科举在当代的创新延续

我国古代选拔国家公务人员早就具备一套完整的制度,并且在最大程度上保障了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

汉代采用的是“策论”,就是论证某项政策的可行性。魏晋南北朝通过荐举任官制一直占有重要地位。明经、进士两科成为唐代科举的主要科目。最初都只是试策,考试的内容为经义或时务。后来两种考试的科目虽有变化,但基本精神是进士重诗赋,明经重帖经、墨义。所谓帖经,就是将经书任揭一页,将左右两边蒙上,中间只开一行,再用纸帖盖三字,令试者填充。墨义是对经文的字句做简单的笔试。帖经与墨义,只要熟读经传和注释就可中试,诗赋则需要具有文学才能。

宋代科举基本上沿袭唐制,进士科考帖经、墨义和诗赋,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后,对科举考试的内容着手进行改革,取消诗赋、帖经、墨义,专以经义、论、策取士。所谓经义,与论相似,是篇短文,只限于用经书中的语句作题目,并用经书中的意思去发挥。

明清各种考试主要是考八股文和试帖诗等。八股文题目出自四书五经,略仿宋代的经义,但是措辞要用古人口气,所谓代圣贤立言。结构有一定的程式,字数有一定的限制,句法要求排偶,又称为时文、时艺、制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相当长的时间没有实行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主要是采用直接分配的方式。从2000年开始,我国积极探索选拔专业性高素质人才模式,借鉴国外的方式,实行了公考制度。考试科目包括两门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公共科目包括申论和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申论就是通过对给定材料的阅读完成给定题目的作答,体现一种综合性的素质和能力。

四、申论考试认识误区

一是把申论考试等同于传统的高考作文。申论考试的题目一般四至五个,高考的作文只是语文考试的一个题型;申论给定材料通常有六七千字,而高考作文的材料通常不超过二百字;高考作文需要多年的积累和发挥,申论小题目要紧扣材料,作文的观点也需要来自材料;所以申论与高考作文是不同的两种写作形式和思路。但是高考的某些事例和道理运用在申论作文中是可行的。

二是把申论理解为社论评论。二者针对的事件是不同的,社论多是国家大事,申论作文只针对给定的句子或材料:社论的要求形式是多样的,申论的作文写作相对固定;社论写作多为大家或专业人士的看法和观点,申论的写作通常是具备基本公务员素质的学生为主;二者的要求和目的也是不同的。

三是把申论理解为机关的公文。公文的有些题目确实在申论考试中出现过,如报告、意见、通知等,但只是个别试题中,申论题目形式多样;公文是应试者考上公务员之后主要的写作文体,申论考试整体上侧重的是综合能力。但是公文中规范化的语言值得申论作答借鉴。

(编辑:于慧 潘国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