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老师没考编制有工资吗  > 取消编制,“铁饭碗”不“铁”,教师还香吗?

取消编制,“铁饭碗”不“铁”,教师还香吗?

还有专家认为,将教师岗位与编制脱钩,主要还是从财政经费角度来考虑的。教师工资一般由财政经费支付,是一笔长期稳定开支,而缩减编制,有利于解除教育财政经费长期与一个任职人员的锚定。

与编制脱钩,其实也是为了学校的灵活管理,毕竟编制是死的,但人是活的。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学校队伍方面有许多需要调整的地方,这需要一些灵活的空间。再加上如今学生和家长的教育需求总在变化,对教师的需求也处在动态变化中,如果全部按照编制来进行管理,太过于死板。

其实,关于编制的争论由来已久。

长期以来,社会上一直有两种声音:一种要求扩大中小学教师编制,更好地保障教师待遇,让教师安心从教;另一种则要求逐渐取消编制,实行退出机制。而后者主要是因为体制内常有一些“躺平”的现象,有的人拿到“铁饭碗”就不思进取,不好好上课,引起了诟病。

取消编制能否逐渐淘汰教学态度和能力差的老师、激励老师上进,其效果有待验证,目前还不好说。但这一政策首先影响到了从教的积极性。

02

没有编制,教师还会是香饽饽吗?

每年毕业季,“教资热”都会形成一股潮流。尤其疫情以后,毕业大学生规模逐年增加,但中小企业缩招,再加上一些大企业经常性裁员,导致教师编成为求职市场上的“抢手货”。

数据显示,全国教师资格考试报名人数由2012年的17.2万人次,跃升至2022年的1144.2万人次,10年间增加了近66倍,其中800万报名者是非师范生。

3月11日是2023年上半年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日,仅上海一地就有3.6万余人报名参加。

就连北大清华以及海外世界名校的硕博毕业生都加入了激烈的竞争中。曾经一份深圳中学新入职教师名单就引起过网友热议,学校新入职教师几乎全是博士博士后,学校涵盖清北、中科大、牛津等名校。

有调查显示,稳定、体面、福利待遇好、具有成就感是教师职业受到热捧的几个主要因素。但体面、福利待遇、成就感都没有变化的情况下,仅“稳定”这一项的缺失就阻拦了一些人加入教师队伍。

据报道,本次厦门教师招聘提供了1409个岗位,网传只有850人左右参加了笔试,连1:1的比例都不到。要知道,招聘的年薪达到25万,按照往年的情况,报名的人数至少应该在3000人以上。

一些本想参加考试的年轻人表示,“教学非常需要稳定的教职体系,没有编制,年轻人不可能用爱发电”,“如果所有教师都取消编制就不说啥,但有的有编,有的没有,很不公平”。从中可以看出他们对于失去编制的“心理落差”。

长期以来,各地各校都有一些“合同工”“临时工”,这些编外教师干着和在编教师一样的工作,有的工作量甚至远远超过了在编的教师,但是拿到手的工资却没法相比,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五险都没有。这种情况或许引起了大家对取消编制的担忧。

一些“临时工”曾吐槽,“苦活累活抢着干,就怕被解雇,苦不堪言”,“代课多年,每年都被评为优秀,每天连轴转,拿的工资却不到编制内教师的三分之一”,“替学校拼命争取荣誉,却没有任何晋升的空间”。在有编制和没编制待遇存在天差地别的情况下,没编制的教师招聘遇冷,几乎是可以预见的结果。

厦门市的政策强调,聘用人员的工资福利、社会保险、职业年金、住房公积金、住房补贴、住房货币化补贴等方面均参照事业单位在编人员管理。但究竟能否实现真正的“同工同酬”,社会上普遍还有疑虑。长远来看,退休待遇会不会不一样?晋升和职称评定有没有区别?有编制的教师和没有编制的教师如何公正评价与管理?这些都是大家关心的问题。

这些问题切实得到解决,或许才能消除大家的忧虑。

03

如何让教师安心稳定从教是关键

教师队伍稳定性是学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有的学校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和时间,投入了许多培训和教研成本,将入职的年轻教师培养成为“行家里手”,就面临教师辞职或跳槽的局面。

有家长反映,孩子一学期语文老师就换了3个,有的怀孕,有的跳槽,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学习进度。

没有编制后,教师的流动会不会更大?怎样让教师稳定从教?这或许是个矛盾。

过去,在民办教育领域,即使开出双倍的工资,公办学校的好老师都不愿意过去,因为不愿意抛弃编制和离开稳定的岗位。甚至有人对比说,公办学校是“旱涝保收”,民办学校是“朝不保夕”。但如果以后教师都是“合同制”,不再能端稳“铁饭碗”,那好老师还愿意留在公办学校吗?

学校最稀缺的资源就是优质名师。以前教师受编制所限,在公办校之间流动也并不太容易。如果打破编制限制,教师流动性大大增强,那一所学校要用什么继续留住名师?

还有农村学校的教师直言:我们学校有45个老师,本地的不到一半,大部分都是外地的,这些外地人为什么愿意来到偏远的乡镇教书?还不是因为有编制。如果没有编制,去民办学校拿高工资不香吗?

的确,在一些农村学校,教师还面临严重不足的局面。一个老师身兼多门学科教师的情况普遍存在。教师编制调整还要考虑到乡村教育发展问题。专家认为,脱钩的政策主要还是针对一二线城市编制较为饱和的地区,而不适用于农村地区,城乡有必要区别对待。

那么,如何让优秀教师安心从教呢?

提供进入编制的机会

在一项“如果没有教师编制,你还会选择做老师吗”的投票里,23%的人选择“会的”,76%选择了“不会”。可以说,编制仍然是稳定和吸引教师、保障中小学校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要优化管理编制,更好发挥效益。

一些城市在探索参聘制和员额制之时,也为教师进入编制提供了机会。比如成都规定,支持对纳入员额管理满3年及以上的优秀教师采取定向招聘、引进等方式吸纳入编。这就给出了明确信号,只要教师努力工作、成效显著,就有入编的机会。相信在这样的政策下,教师的活力和积极性会得到进一步激发,有了更足的工作动力,自然也会收获更好的教学成效。

优化教师培训,减轻教师负担

教师是最追求知识更新和个人进步的职业。如果学校能有长期的系统的培训体系,帮助教师不断取得进步,相信教师也会更愿意留在学校。培训一定要盯准教师的持续发展,而不是一时一刻的成果。要把握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段性特征,根据新入职教师、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名师等群体的不同特点,打造专业化的培训体系,根据教师个体需求实现“高级订制”。

当然,还要减轻教师负担,靠好的环境、氛围、感情留人。要解决好教师在教研、教学、生活等各方面面对的困难,为教师安心、静心、舒心从教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改进考核评估

脱离编制内的“平均主义”与“大锅饭”,学校必须完善科学公平高效的考核评估制度,让真正有能力、有实力、受欢迎的教师实现个人发展与个人价值。

有些地区实行了教师职级晋升积分制,不受名额限制,达到相应的积分,便可晋升一个薪级。还有些地区对于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在正常考核的基础上可另行奖励,破解了传统教师职称评聘中难以量化、岗位受限等问题。打破教师专业发展的“天花板”,真正实现“优劳优酬”,才能更好留住教师。

关于这些建议,您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留言区发表您的看法~

喜欢今天的文章,别忘了在文末右下角点个 “在看” 并转发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