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美国硕士gap一年  > GPA3.0,渣背景,gap一年后的申请总结

GPA3.0,渣背景,gap一年后的申请总结

作者@weizore发布在一亩三分地

欢迎大家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到原帖与作者交流讨论哦!

此篇主要写给有如下彷徨疑问的留学党:

1.申请结果不好,我是拿保底校还是gap一年?2.低三维,水科研,gap如何提高自己?

至于文书/timeline/考GT…的问题,地里有很多非常好的帖子聊到这些,所以只会在最后稍微写一点自己的经验。

1. gap的决定

明明早就想好了要出国,却一直没有好好搞自己的成绩,也没有积极的去找科研。到了18年底正常申请的时候,面对自己神仙难救的gpa陷入了沉思…至于科研,除了一个学校的水大创和跟着导师一段无疾而终的科研外空无一物。申请需要的软硬背景可以说都十分糟糕了。

摆在一个毕业生面前的路无非那么几条:保研,考研,出国,工作。本科学数学的我在工作上没有任何竞争力直接pass;保研成绩不够pass;考研太苦了pass(事实证明出国也很苦),最后也就剩下了出国这一条路。那新的问题产生了,是拿保底校还是gap一年?

我选择gap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名校情结,人总是得不到的最珍贵。很多人说名校title无用,阶级内差距大于阶级间差距也是不变的真理,但不可否认名校确实有他过人之处。先说最俗的,人都是有虚荣心的,哈佛说出去肯定比哈尔滨佛学院让人有面子。人活着就是在往自己身上贴标签,其他人第一眼看到的也是标签,随后才能看到你内在的实力品格。

往里说,名校标签可以提高人的自信,我不再是过去那个差学校的了;往外说,名校学历是简历上的加分项,是工作的敲门砖。除去这些,名校有更优秀的faculty质量,更雄厚的资金支持,更广泛的校友资源,这也是确确实实的好处。

至于gap的其他原因,一个是跟家里讨论过了,家里支持我追求名校,经济上也能供得起;第二是遇到了很好的中介老师,为我指了一条明路;第三是身边有几个一起gap的朋友,大家相约奋斗一年。非常感谢家人老师朋友的支持帮助,没有他们的支持帮助不会有今天的结果。

2. 那不得准备点啥?

既然决定了要gap,这一年干什么是关键。首先我定的专业是统计,那么科研要优于实习,这是大前提;其次我需要的有三样:科研,推荐信,弥补gpa,这样一分析,唯一能三样都满足的只有到国外学校去交换。

我们学校几乎没有到国外交换的项目,有的几个项目也不是很好。好在很多名校还是有可以个人申请的渠道,我当时申请了三所:NYU,Columbia和UCB,三所最后都拿到了机会,毫不犹豫选择了伯克利。

说一下选择的标准,主要看选课限制和开课老师。选课力求能和本校生上一样的课,如果是专门给交换生开的课很多都很水,有些项目还会强制要求你上一些语言课,这种直接叉掉。大家花十几万去交换不是为了学语言体验culture shock的,硬课专业课才是我们需要的。

开课老师是为了拿推荐信,要拿就拿professor甚至chancellor‘s professor的信,最少也要是个AP,拿讲师的信作用有限。我一查伯克利选课基本没限制,再加上当时有个大牛居然给本科生上课,上的还是我很感兴趣的方向,思考了没两分钟就奔向伯克利了。

既然决定了要去交换,也明确了去交换想要拿到的东西。我在还留在学校的期间主要干了两件事:一是跟我导师说了声,继续在他组里挂了名,准备交换期间远程干活。二是找我们院里所有的老师聊,不管是教过我的还是没教过我的。至于原因,到了国外拿信或是套科研,和老师交流是重头戏。

我在本科期间别说找老师聊,就是上课问老师问题的次数都屈指可数,这样的状态怎么可能让老师记住我熟悉我。笨办法就是逼着自己去和老师聊,一回生二回熟,聊了几次恐惧心理也就克服了。至于内容,我中介每次聊之前会给我列个大概方向,聊完之后还会一起复盘,哪里聊的不太好心态该怎么调整,断断续续聊了十几次。这就是出国之前的一些准备了。

3. 抑郁的第一学期

在UCB的交换生一学期是三门专业课加一门水课的配置,除了大牛的课我还瞄准了一位年轻AP的课,最后随便选了一门课凑学分。

其他两门课都好说,大牛的课真的是超级抢手,开学的时候就已经没有空位置了,但还有一百多个交换生在等待名单上虎视眈眈。随着课程进行,逐渐有人被难度吓退(也有可能是被早八点名吓退XD),到最后空出来十几个名额。

助教让大家发成绩单和简历给他来做筛选,我一听就懵了,我那渣gpa又开始要我命了。幸好刷脸还有点成效,硬着头皮拿着成绩单去找了助教,指了自己考的还可以的几门课给他看,还有之前交过的作业证明自己完全有能力胜任这门课。

这种时候助教最关心的是这门课对你能不能起到帮助和你能不能听懂跟上这门课,卖惨没啥用,还是说明自己的热情和有能力胜任最重要。当然混脸熟也是一方面,最终还是成功选上了这门课。

之后这一学期就处于沉默学习的状态,虽动过套辞的念头但被中介阻止了,原因是这一学期的重点是保证自己的gpa,如果因为科研耽误了成绩那得不偿失。再者以我当时的背景去套很难套到科研,就算套到也很难做的很好,最终的结果很有可能科研惨淡收尾,gpa毫无起色,那才是真的亏。

初到国外再加上身边没有一起的伙伴,熟悉的亲人朋友都在国内,第一学期过的着实抑郁压抑。到学期结尾的时候,gpa拿到了3.6,虽然比不上学神们的成绩但对我本人也是个进步了。

回头来看其实很感谢中介老师当时的决定,贪心不足蛇吞象,以我当时的状态去套科研是还没学会走就想着跑。在这一学期我除了认真做功课干的最多的事就是去OHS刷脸。不管是大牛还是年轻ap,每周办公答疑时间我必到,就算自己没有问题了也会留下来听别人问问题。上课提前到教室坐在第一排和老师保持互动也是常规操作,和助教搞好关系也是必须的。某种程度上说,这一学期的抑郁为下一学期打下了良好基础。

4. 全面开花的第二学期

第一学期没拿到科研,因为忙着毕业的事情也没有搞暑研。回国待了两个多月参加了毕业典礼和朋友放纵的浪了一圈,八月底回到了伯克利开始了第二个学期的交换。当时年底就要申请,之前给自己定的三样东西只有gpa算是勉强达标,可谓任重道远。

学期开始干的第一件事不是选课,而是去办公室蹲大牛。大牛没蹲到倒是先碰见了助教,和助教说了自己想要跟着做科研的想法,他说自己手里有个项目但还是得看大牛的意思。

第二天就蹲到了大牛,跟我说我实力还是太差,英语说的也不咋地,上个学期课也就勉强拿了A,聊到最后没个准话,但我瞅着意思眼看是凉了。谁想到郁闷了两天助教给我发邮件邀请进组了,估计助教也帮我说了些好话,刷脸起到了作用,大牛还是给了我这个机会。这样就拿到了第一段科研。

在郁闷的那两天我又去蹲了上学期那个年轻AP,说了自己想要跟着做科研的意向,她说没问题让我再发邮件给她另约时间聊。谁想我梦寐以求的科研一来还来了俩,整个人狂喜乱舞,当时跟我的中介老师说时间肯定忙不过来要不推掉一个,被我中介嘲笑幼稚,虽然嘴上答应谁知道科研真开始是啥时候呢,就算两个都开始了也可能有老师忙不过来或出情况暂停掉科研的情况,退一万步讲就算真的忙不过来再推掉也不迟。事实又证明了我中介的预见性,年轻AP的这个科研直到学期快结束了才正式开始,不过好处就是一直延续到了现在我还在继续跟着做。

说一下申请结果,最终拿到了Umich biostat,Umich Applied stat,Duke biostat,Columbia Biostat,和GWU的stat,对我来说很圆满了。

5. 其他

至于T/G和timeline我自己规划的不是很好,托福GRE都考了很多次,绝大多数学校的申请都是压着ddl提交的,所以就不写了。

关于文书,我的感觉是只要有真东西不用怕文书,我主要写了本科的一段科研和大牛组内的科研,到最后字数超了又删减到合适。此外看到有很多中介机构宣传跟着神校导师做远程科研的项目,上一些课程有人远程指导,最后优秀者给推荐信的那种,我中介是嗤之以鼻的,说大部分都很水,是万不得已的下下策。第一是真正厉害的导师都很珍惜自己的羽毛,不会来参加这种项目;第二是参加这种项目的人太多了,价值变得有限;第三是很难学到真本事,性价比很低。仅供大家参考。

申请结束最大的感触是人生是场马拉松,领先或落后都是暂时的,如果不满意自己当下的位置,那就撒开腿去追吧。

大家如果还有相关的问题和看法,欢迎点击“阅读原文”到一亩三分地讨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