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粮食化验员资格证难吗  > 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的一般规则和方法 « 食品检验工培训

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的一般规则和方法 « 食品检验工培训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一般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商品粮食、油料和植物油脂的质量检验。

1 粮油样品

从受检的粮、油中,按规定扦取一定数量具有代表性的部分,称为样品。样品是决定一批粮油质量

的主要依据。

1.1 原始样品:从一批受检的粮、油中最初扦取的样品,称为原始样品。原始样品的数量,是根据一批

粮油的数量和满足质量检验的要求而定的。粮食、油料的原始样品一般不少于2kg。油脂的原始样品不

少于1kg。零星收付的粮、油的样品,可酌情减少。

1.2 平均样品:原始样品按照规定方法经过混合平均,均匀地分出一部分,称为平均样品。平均样品一

般不少于1kg。

1.3 试验样品:平均样品经过混合分样,根据需要从中称取一部分作为试验用的样品,称为试验样品,

简称试样。试样用量,按第7章的规定执行。

1.4 样品登记:扦取的样品必须登记。登记项目包括:扦样日期、样品编号、粮、油名称、代表数量、

产地、生产年度、扦样处所(车、船、仓库、堆垛号 码)、包装或散装、扦样员姓名等。

1.5 保存样品:对于调拨、出口的粮、油要保存不少于1kg的原始样品,经登记、密封、加盖公章和经

手人签字后置干燥低温(水分超过安全水分者应于15℃以下,油脂样品要避光)处妥善保存一个月,以

备复验。

2 仲裁方法

一个检验项目只有一种检验方法,或有两种以上方法的第一种方法,除特别注明者外,为仲裁方法。

仲裁检验时以仲裁方法为准。

3 原始记录和检验单

每批粮、油经过检验后,必须有完整的原始记录,并按照检验结果准确填写质量检验单。

4 化学分析用水和试剂仪器

各个检验项目中的化学分析用水,均为蒸馏水;化学分析所用试剂,除基准物质和特别注明试剂纯度

要求外,均为化学纯试剂;所用仪器尽量采用定型产品,非定型仪器应符合误差要求。

5 检验结果计算

各个检验项目中检验结果的计算,在有效数字确定后,其余数据按“四舍六入”缝五奇进偶舍”的规则进

行取舍。

6 安全措施

分析试样时,如产生有毒有害气体,要在通风橱内进行,确保安全。

7 粮食、油料检验程序和试样用量的规定

粮、油检验程序和试样用量的规定见下图:

附录A

误差和数据处理

( 参考件)

A.1 误差

测定值与真值之差称为误差,用以判断测定值的准确度。按其来源,可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A.1.1 系统误差

由仪器、试剂、分析方法和操作等带来的误差均属系统误差,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检验和校正。

A.1.1.1 对使用的量器和仪器进行校正。

A.1.1.2 对照试验:用标准方法或经典方法,或用已知含量的标准物质,或作回收率进行对照试验,

以检验误差大小。

                  回收率(%)=〔(x1-x2)/W〕×100………………………………………(A1)式中:x1──在试样中加入标准物质后测得的被测物质重量;x2──试样中被测物质重量;W──在试样中加入的标准物质重量。

A.1.1.3 空白试验:

在操作程序中不加试样,最后从试样的测定值中减去空白试验值,以检验由试剂带来的误差。

A.1.2 偶然误差

主要由温、湿度、气压以及各种偶然因素等引起的误差,可采用多次重复测定使其控制在一定

范围内。

A.2 有效数字

有效数字是数据中数字的可靠程度,在数据中可保留一位可疑数字。如称得物重为12.3g,因其

称量精度为0.1g,有三位有效数字,所以,不能写成12.30g。

数据中的“0”,在0.0003中的“0”不是有效数字;在数据末尾的“0”,如35600,有效数字有三位时,应

写作3.56×104。

各数值加减或乘除时,保留的小数位数应与其中小数位数最少的相同。

在有效数字确定后,其余数字按“四舍五入”或“四舍六入”(逢五时,前位“奇进偶舍”)规则进行取舍。

A.3 准确度和精确度

A.3.1 准确度:是测定值与真值接近的程度。两数值之间的差异程度用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表示。

   绝对误差(R)=x-μ…………………………………………(A2)式中:x──  测定值;μ──  真值。

相对误差是绝对误差占真值的百分误差:

相对误差(%)=(R/μ)×100…………………………………(A3)式中:R──绝对误差;μ──真值。

准确度也可用相对误差来表示。在真值不易得到的情况下,通常不用准确度,而用精密度。

A.3.2 精密度:精密度表示一组各测定值之间的符合程度。精密度高,说明各测定值的重现性良好。

精密度常用标准差(S)来表示。S愈小,说明测定值的变异程度愈小。

设以n表示测定次数,以x1,x2,x3……xn表示一组各测定值,以 (读作xbar)表示各测定值

的平均值,各测定值与之差称为偏差(d),与S可用公式(A4)和(A5)求得。

…………………………………………(A4)式中:──各测定值的平均值;Σ──积加符号,读作Sigma;Σx──各次测定值之和;n──测定次数…………………(A5)式中:S──标准差;(x-)2──测定值与平均值之差的平方;d2──偏差之平方。

例:应用下列表A1中有关数值计算S:

代入公式(A5)得

标准差S有以下四点用处:

A.3.2.1 判断测定值分布的离散程度。S大,说明测定值围绕平均值的分布较离散,平均值代表性

较差;反之,S小,说明平均值代表性较好。

A.3.2.2 估计测定值频数的分布情况。应用结合S的计算,按正态曲线下面积分布规律,能估计各

测定值在±S区间出现的概率。

五次测定小麦蛋白质含量结果(占干物)百分率见表A1:

表 A1

测 定 值% x偏 差(X-)=│d│偏 差 平 方d2x211.2011.4011.5011.3011.300.140.060.160.040.040.01960.00360.02560.00160.0016125.44129.96132.25127.69127.69Σx=56.70=11.34Σ│d│=0.44Σd2=0.0520Σx2=643.03

A.3.2.3 用S计算变异系数。当两组测定值单位不同或两组平均值相差较大时,可将两者的S分别

化为变异系数(CV)来判断其变异程度。CV小的一组,说明其变异程度小。按公式(A6)计算:

………………………………………………(A6)

A.3.2.4 用S计算标准误。样品平均数的标准差,称为标准误(S),可用来判断样品平均数与总

体平均数的接近程度。S大小,说明样品平均数代表总体平均数的可靠性大。反之,(S),说明

其可靠性小。

A.4 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主要用于统计上需要了解各测定值围绕平均值的分布情况。正态曲线是一条高峰居中,两端

逐渐下降而对称,并且永远不与横轴相交的钟形曲线。曲线下面积的分布有一定规律(如图)。图中

以作为总体平均μ的估计值,以S作为总体标准差б(小定sigma)的估计值,将曲线下总面积作

为100%。一组测定值如符合正态分布,±S的面积占总面积的68.26%;±2S的面积占总面积的

95.4%;±3S的面积占总面积的99.73%。在统计上常用1.96S代2S,2.58S代3S作为正态分布理

论频数的计算。

粮油检验在正态分布曲线下±S区间内的面积分布图

在一定区间的面积也有不同的表示方式,当u=x-μ/σ为任何数值时,可查正态曲线表来计算理论频数。

表内数值不是以“” ,而是以“O”为中心,对应于不同u值的单侧面积。如u=1.5时,单侧面积为

0.4332,即43.32%。又如稻谷淀粉含量(占干物)重复测定60次,=71.55,S=2.08,

求在70.14~74.39%范围内的理论频数。以代替μ,以S代替σ,则

…………………………………………………(A7)

代入式

u1=70.14-71.55/2.08=-0.68u2=74.39-71.55/2.08=1.37

查表A2,当u1=0.68时,左侧面积等于0.2516,u2=1.37时,右侧面积等于0.4144。所以,

-0.68~1.37区间的面积为0.2516+0.4144=0.6660=66.60%,即淀粉含量在70.14~74.39%

范围内的频数为60的66.60%,约等于40次(60×66.60% =40)。

正态曲线下一定区间的面积见表A2:

表 A2

u面积u面积0.00.00002.00.477250.10.03982.10.482140.20.07932.20.486100.30.11792.30.489280.40.15542.40.4918020.50.19152.50.4937900.60.22572.60.4953390.70.25802.70.4965330.80.28812.80.4974450.90.31592.90.4981341.00.34133.00.4986501.10.36433.10.49903241.20.38493.20.49931291.30.403203.30.49951661.40.419243.40.49966311.50.433193.50.49976741.60.445203.60.49984091.70.455433.70.49989221.80.464073.80.499927651.90.471283.90.49995190

A.5 直线回归

标准曲线上的点偏离直线时,可应用直线回归方程计算后,再绘制曲线。

              y=a+bx………………………………………………………(A8)式中:b──直线斜率;a──直线方程的常数项。…………………………………………(A9)a=(∑y/n)-(b∑x/n)………………………………………(A10)

设n=5,Σx=47.2,Σy=85.85,Σ(xy)=821.266,Σx2=459.26,(Σx)2=(47.2)2。代公式(A9)、(A10)得b=0.978,a=7.884,将a和b值代入公式(A8)得:

y=7.884+0.978x

当x=7,y=14.73;x=12,y=19.62。

由算出的两对x、y值即可确定回归直线。

A.6 相关系数

相关系数(r),表示两个变数的相关程度。

……………………………………(A11)

假设有两组5对测定值如表A3:

表 A3

ⅠⅡⅢⅣⅤ平均值完全相关x 1y 325374951137不完全相关x 1y 328334651037

以表内完全相关的数据为例,计算相关系数r。Σxy=125,Σx=15,Σy=35,Σx2=55,Σy2=285。

代入公式(A11)得:

如将表内x的顺序颠倒为5,4,3,2,1时,则x与y的关系为完全相关的负相关,r为-1。

附录B

几种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参考件)

B.1 1N、0.5N及0.1N氢氧化钠标准溶液

B.1.1 配制:将氢氧化钠配成饱和溶液,注入塑料桶中密闭放置至溶液清亮,使用前以塑料管虹吸上层

清液。

a.1N氢氧化钠标准溶液:量取52ml氢氧化钠饱和溶液,注于1000ml不含二氧化碳的水中,摇匀。

b.0.5N氢氧化钠标准溶液:量取26ml氢氧化钠饱和溶液,注于1000ml不含二氧化碳的水中,摇匀。

c.0.1N氢氧化钠标准溶液:量取5ml氢氧化钠饱和溶液,注于1000ml不含二氧化碳的水中,摇匀。

B.1.2 标定

B.1.2.1 测定方法

a.1N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称取6g于105~110℃烘至恒重的基准苯二甲酸氢钾,称准至0.0002g。溶于

80ml不含二氧化碳的水中,加2滴1%酚酞指示液,用1N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溶液所呈粉红色与标准色

相同。同时作空白试验。

b.0.5N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称取3g于105~110℃烘至恒重的基准苯二甲酸氢钾,称准至0.0002g。

溶于80ml不含二氧化碳的水中,加2滴1%酚酞指示液,用0.5N 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溶液所呈粉红

色与标准色相同。同时作空白试验。

c.0.1N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称取0.6g于105~110℃烘至恒重的基准苯二甲酸氢钾,称准至0.0002g。

溶于50ml不含二氧化碳的水中,加2滴1%酚酞指示液,用0.1N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溶液所呈粉红

色与标准色相同。同时作空白试验。

注:标准色配制:量取80mlpH8.5的缓冲溶液,加2滴1%酚酞指示液,摇匀。

B.1.2.2 计算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当量浓度按式(B1)计算

       N=G/〔(V1-V2)×0.2042〕…………………………(B1)式中:G──苯二甲酸氢钾之重量,g;V1──氢氧化钠溶液之用量,ml;V2──空白试验氢氧化钠溶液之用量,ml;0.2042──每毫克当量苯二甲酸氢钾之克数。

B.1.3 比较

B.1.3.1 测定方法:量取30.00~35.00ml盐酸标准溶液(1N、0.5N、0.1N),加50ml不含二氧化

碳的水及2滴1%酚酞指示液,用相应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近终点时加热至80℃继续滴定

至溶液呈粉红色。

B.1.3.2 计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当量浓度N按式(B2)计算:

              N=V1·N1/V………………………………………………………(B2)式中:V1──盐酸标准溶液之用量,ml;N1──盐酸标准溶液之当量浓度,N;V──氢氧化钠溶液之用量,ml。

B.2 1N、0.5N及0.1N盐酸标准溶液

B.2.1 配制

a.1N盐酸标准溶液:量取90ml浓盐酸,注入1000ml水中。

b.0.5N盐酸标准溶液:量取45ml浓盐酸,注入1000ml水中。

c.0.1N盐酸标准溶液:量取9ml浓盐酸,注入1000ml水中。

B.2.2 标定

B.2.2.1 测定方法

a.1N盐酸标准溶液:称取1.6g于270~300℃灼烧至恒重的基准无水碳酸钠,称准至0.0002g。溶于

50ml水中,加10滴溴甲酚绿-甲基红混合指示液,用1N盐酸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绿色变为暗红色,煮

沸2min,冷却后继续滴定至溶液呈暗红色。

b.0.5N盐酸标准溶液:称取0.8g于270~300℃灼烧至恒重的基准无水碳酸钠,称准至0.0002g。溶于

50ml水中,加10滴溴甲酚绿-甲基红混合指示液,用0.5N 盐酸 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绿色变为暗红色,

煮沸2min,冷却后继续滴定至溶液呈暗红色。

c.0.1N盐酸标准溶液:称取0.2g于270~300℃灼烧至恒重的基准无水碳酸钠,称准至0.0002g。溶于

50ml水中,加10滴溴甲酚绿-甲基红混合指示液,用0.1N盐酸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绿色变为暗红色,煮

沸2min,冷却后继续滴定至溶液呈暗红色。

B.2.2.2 计算

盐酸标准溶液的当量浓度N按式(B3)计算:

       N=G/〔(V1-V2)×0.05299〕………………………………(B3)式中:G──无水碳酸钠之重量,g;V1──盐酸溶液之用量,ml;V2──空白试验盐酸溶液之用量,ml;0.05299──每毫克当量碳酸钠之克数。

B.2.3 比较:方法按照B.1.3。

B.3 1N、0.5N及0.1N硫酸标准溶液

B.3.1 配制

a.1N硫酸标准溶液:量取30ml浓硫酸,缓缓注入1000ml水中,冷却,摇匀。

b.0.5N硫酸标准溶液:量取15ml浓硫酸,缓缓注入1000ml水中,冷却,摇匀。

c.0.1N硫酸标准溶液:量取3ml浓硫酸,缓缓注入1000ml水中,冷却,摇匀。

B.3.2 标定:方法按照B.2.2。

B.3.3 比较:方法按照B.2.3。

B.4 1N及0.1N碳酸钠标准溶液

B.4.1 配制

a.1N碳酸钠标准溶液:称取53g无水碳酸钠,溶于1000ml水中,摇匀。

b.0.1N碳酸钠标准溶液:称取5.3g无水碳酸钠,溶于1000ml水中,摇匀。

B.4.2 标定

B.4.2.1 测定方法

a.1N碳酸钠标准溶液:量取30.00~35.00ml1N碳酸钠溶液,加50ml水及10滴溴甲酚绿-甲基红

混合指示液,用1N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绿色变为暗红色,煮沸2min,冷却后继续滴定至

溶液呈暗红色。

b.0.1N碳酸钠标准溶液:量取30.00~35.00ml0.1N碳酸钠溶液,加20ml水及10滴溴甲酚绿-甲

基红混合指示液,用0.1N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绿色变为暗红色,煮沸2min,冷却后继续

滴定至溶液呈暗红色。

B.4.2.2 计算

碳酸钠标准溶液的当量浓度N按式(B4)计算:

       N=V1·;N1/V……………………………………………(B4)式中:V1──盐酸标准溶液之用量,ml;N1──盐酸标准溶液之当量浓度,N;V──碳酸钠溶液之用量,ml。

B.5 0.1N重铬酸钾标准溶液

B.5.1 配制:称取5g重铬酸钾,溶于1000ml水中,摇匀。

B.5.2 标定

B.5.2.1 测定方法:量取30.00~35.00ml0.1N重铬酸钾溶液,置于碘量瓶中,加2g碘化钾及20ml4N

硫酸,摇匀。于暗处放置10min。加150ml水,用0.1N硫代硫酸钠 标准溶液滴定,近终点时加3ml

0.5%淀粉指示液,继续滴定至溶液由蓝色变为亮绿色。同时作空白试验。

B.5.2.2 计算

重铬酸钾标准溶液的当量浓度N按式(B5)计算:

       N=(V1-V2)N1/V………………………………………………(B5)式中:V1──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之用量,mL;V2──空白试验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之用量,mL;N1──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之当量浓度,N;V──重铬酸钾溶液之用量,mL。

B.6 0.1N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

B.6.1 配制:称取26g硫代硫酸钠(或16g无水硫代硫酸钠)和3.8g硼砂,溶于1000ml水中,缓缓煮沸

10min,冷却,放置两周后过滤备用。

B.6.2 标定

B.6.2.1 测定方法:称取0.15g于120℃烘至恒重的基准重铬酸钾,称准至0.0002g。置于碘量瓶中,

溶于25ml水,加2g碘化钾及20ml4N硫酸,摇匀。于暗处放置10min。加150ml水,用0.1N硫代硫

酸钠溶液滴定,近终点时加3ml0.5%淀粉指示液,继续滴定至  溶液由蓝色变为亮绿色,同时作空白试验。

B.6.2.2 计算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当量浓度N按式(B6)计算:

      N=G/〔(V1-V2)×0.04903〕………………………………………(B6)式中:G──重铬酸钾之重量,g;V1──硫代硫酸钠溶液之用量,ml;V2──空白试验硫代硫酸钠溶液之用量,ml;0.04903──每毫克当量重铬酸钾之克数。

B.6.3 比较

B.6.3.1 测定方法:准确量取30.00~35.00ml0.1N碘标准溶液,置于碘量瓶中,加150ml水,用0.1N硫

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近终点时加3ml0.5%淀粉指示液,继续滴定至溶液蓝色消失。同时作水所消耗碘的空

白试验,方法如下:取250ml水,加0.05ml0.1N 碘标准溶液,3ml0.5%淀粉指示液,用0.1N硫代硫酸钠

溶液滴定至溶液蓝色消失。

B.6.3.2 计算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当量浓度N按式(B7)计算:

式中:V1──碘标准溶液之用量,mL;N1──碘标准溶液之当量浓度,N;V──硫代硫酸钠溶液之用量,mL;V2──空白试验硫代硫酸钠溶液之用量,mL;0.05──空白试验碘标准溶液之用量,mL。

B.7 0.1N碘标准溶液

B.7.1 配制:称取13g碘及35g碘化钾,溶于100ml水中,稀释至1000ml,摇匀,保存于棕色具塞瓶中。

B.7.2 标定

B.7.2.1 测定方法:称取0.15g 预先在硫酸干燥器中干燥至恒重的基准三氧化二砷,称准至0.0002g。置

于碘量瓶中,加4ml1N氢氧化钠溶解,加50ml水,加2滴1%酚酞指示液,用1N硫酸中和,加3g碳酸氢

钠及3ml0.5%淀粉指示液,用0.1N 碘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浅蓝色。同时作空白试验。

B.7.2.2 计算

碘标准溶液的当量浓度N按式(B8)计算:

       N=G/〔(V1-V2)×0.04946〕……………………………………(B8)式中:    G──三氧化二砷之重量,g;V1──碘溶液之用量,ml;V2──空白试验碘溶液之用量,ml;0.04946──每毫克当量三氧化二砷之克数。

B.7.3 比较:方法按照B.6.3。

B.8 0.1N高锰酸钾标准溶液

B.8.1 配制:称取3.3g高锰酸钾,溶于1050ml水中,缓缓煮沸15min,冷却后置于暗处密闭保存两周。

以4号玻璃滤埚过滤于干燥的棕色瓶中。

注:过滤高锰酸钾溶液所使用的4号玻璃滤埚,事先,应以同样的高锰酸钾溶液缓缓煮沸5min,收集瓶

也要用此高锰酸钾溶液洗涤2~3次。

B.8.2 标定

B.8.2.1 测定方法:称取0.2g于105~110℃烘至恒重的基准草酸钠,称准至0. 0002g。溶于100ml含

有8ml硫酸的水中,用0.1N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近终点时加热至65℃,继续滴定至溶液呈粉红色保

持30s。同时作空白试验。

B.8.2.2 计算

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当量浓度N按式(B9)计算:

       N=G/〔(V1-V2)×0.06700〕……………………………………………(B9)式中:G──草酸钠之重量,g;V1──高锰酸钾溶液之用量,ml;V2──空白试验高锰酸钾溶液之用量,ml;0.06700──每毫克当量草酸钠之克数。

B.8.3 比较

B.8.3.1 测定方法:量取30.00~35.00ml0.1N高锰酸钾溶液,置于碘量瓶中,加2g碘化钾及20ml4N硫

酸,摇匀。于暗处放置5min。加150ml水,用0.1N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近终点时加3ml0.5%淀粉

指示液,继续滴定至溶液蓝色消失。同时作空白试验。

B.8.3.2 计算

高锰酸钾标准溶液当量浓度N按式(B10)计算:

       N=(V1-V2)N1/V……………………………………………(B10)式中:V1──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之用量,mL;V2──空白试验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之用量,mL;N1──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之当量浓度,N;V──高锰酸钾溶液之用量,mL。

粮油食品检验员资格证考证小编温馨提醒您关注:食品检验员资格认证培训班报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