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以金融学、国际贸易学为代表的经济学相关专业依旧是考研报考的热点。无论是本科阶段还是研究生阶段,经济学相关专业(通常为商学院、经济学院或者工商管理学院名下的专业)的规模不断扩大,报考人数增多。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不少考生怀揣着美好的致富之梦一无反顾地走上了经济学相关专业的考研之路。最近两年,“冷了金融市场,热了商学院”的风气依然不减。这种影响巨大的“经济学报考热”背后有着怎样的深层原因呢?
姓“经济”的行业是高薪行业?
就业状况,往往成为考生及家长选择专业的重要依据。高薪、稳定、需求多,是很多考生家长对经济类专业今后就业前景的看法,而一些人力资源公司、调查公司公布的数据更让家长们获得了有力的支持。智联招聘公布的一份数据显示,最近两年以来,金融业对人才的需求一直呈快速增长趋势。翰德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公布的一份薪资调查报告显示,在销售、法律、制造、电信等9个行业中,金融业仍是年收入最高的“金领行业”。全球著名管理资讯公司华信惠悦的一份数据则显示,银行业去年在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四个城市的总体加薪幅度均超过了9%。
然而,事情的发展并不一定和考生的美好愿望一致。经济相关行业依靠竞争来维持其生存,人与人容易拉开差距,处在顶端的人只是少数,少数的人占有多数的资源,领取高额的薪水。一名刚毕业的学生生要能脱颖而出,绝非易事。整个行业的高收入水平是一种统计造成的假象——这种高收入是纯粹的平均水平。事实上,这个行业内管理层与基层,经验丰富者与应届毕业生,甚至不同公司的员工之间,收入水平都会有天壤之别。
经济热催生扩招
据国务院学位办公室发表的统计数据,我国大学授予的经济学学士占学士总数的14.36%,授予的经济学硕士占硕士总数的5.24%,经济学博士占博士总数的5.34%。本科生充足的数量保证了考研的高报考率。此外,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金融服务业发展迅猛,于是金融专业成为众多开设经济学专业学校的“金字招牌”,就业前景大家一致看好。
然而,经济学专业的扩招也埋下了许多隐患。经济学类专业知识结构复杂,内容繁多,现代经济学又强调数量化的概念(这是对我国传统经济学的巨大革命),而且特别强调实战能力。扩招很容易降低整体的师资水平、学习条件以及单个学生受关注的机会。本科生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也导致了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下降,毕业生就业困难也就自然而然了。对于市场来说,需要大量的大量需要“经济类人才”,但却不一定需要“经济学毕业生”。一方面是市场对高素质经济类人才的强烈需要,另一方面这也是高等教育中经济学人才培养的缺陷。这种巨大落差导致报考经济类研究生面临着巨大挑战。
报考经济类研究生应该从自身实际出发
有必要澄清对经济学读研的三个误解: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读经济类研究生;并不是所有的经济类专业前景都一样;并不是所有经济类毕业生都能找到理想的工作。
(一)更适合读经济类专业的条件
一些具有学术基础和理想的同学,希望在经济学研究领域或者经济教育领域有所作为,可以从事理论经济学或者经济学理论的研究。金融危机只会使经济学更加受到人们的重视,有很多需要研究和探索的问题现在已摆在人们的面前。从调查得知,有学术研究兴趣的人不多,因为从事科学研究的路是坎坷和孤独的,需要有一定的决心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