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研究生组会穿什么  > 组会的正确打开方式get一下,让学术交流快乐无边

组会的正确打开方式get一下,让学术交流快乐无边

每每看到这张形象的照片,小研菌简直是深有同感昂~

下面这幅图是师生组会众生相( 戏谑版)

切勿当真!

某课题组组会师生众生相

现在/未来,你可能在图中神马位置?

读研期间除了做不完的实验,处理不完的数据,当然还有 一周/一月/半学期/anytime一次非常重要的『组会』时刻,可能是工作汇报、文献讨论,也可能是学术专题研讨或者anything,那么问题来了: ☟☟☟

什么是组会?

所谓组会就是研究组的会议,洋气一点也叫 lab meeting (实验室会议)。

其主要的流程包括但不限于, 汇报工作分析问题,讲文献 、下一步工作计划 。

为什么要定期开组会?

组会之所以定期,是为了及时跟踪和发现问题,所以首先定期的周期设置要确实达到这个目的。

组会的时间怎么定?

一般导师都会安排在一个自然周的开始或结尾,也就是 周一或者周六。

根据课题组的大小不同,组会的持续时间一般会控制在 三小时左右,中间一般会休息一次,时间过长容易导致疲劳;时间过短则可以通过增长组会间隔的方式来将其适当延长。

组会都有哪些类型?

一个课题组的例会一般会分为 文献组会和 工作组会和 主题组会这三种形式。

下面小研菌给大家具体分析一下各自的不同及安排方式。

01

文献组会

对于 刚进组的研究生来说,开始主要还是是 文献阅读报告。讲文献的时候,是从审稿人的角度去看待的。不光要讨论哪里做得好,还要看哪里做得不好,哪里缺个什么实验等等。所以基本上,跟在开 吐槽大会一样,基本上所有的paper都会被我们批判一番,只有很少的文章能够幸免,实在很难挑出刺来。这样子的好处是,可以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科研中。

对于文献组会而言,一般又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对于最新的文献的跟踪,另一个部分是对于某一个专题的全面的讲解。

对最新的文献进行跟踪,即文献报告。组会时需要讲解这个期刊里面你认为重要的文献,并对其中最重要的一篇或几篇的源头进行归纳,提出自己认为这篇文章可以发表的原因及这个领域内仍需要解决的问题。与此同时,还应当把两次报告之间的这段时间内有必要阅读的文章整理出来发给组内成员供大家参考。

文献报告一般比较简单,不要求花费过多的时间对某个领域有绝对全面的了解,而是更接近于 科普性的,准备时间一般较短。

与此同时, 讲解专题报告就是对于某一个具体的研究领域进行 深入的分析,从起源发展到目前的现状,并总结出这个专题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以及这些内容是否对组内的工作有所借鉴。

专题报告一般都会要求深挖某一个特定的领域,对这个领域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有极其详尽的了解,准备时间一般都会比较长。

02

工作组会

所谓工作组会,就是在组会中讲解两次组会之间的时间里总结自己完成的工作,并且对将来一段时间的工作进行规划。总的来讲,要从 背景开始讲起,然后是 假说,然后是 实验结果和结论,最后是 下一步计划。按照完整的故事线叙述,着重是分析近期的实验进展和数据。

在工作汇报的过程中,任何人都可以打断提问题。一般会问为什么要这么做,哪里存在不足等。当然,提这些问题的最终目的,不是批评别人做得不好,而是给出具体的建议,比如可以做哪个实验,设计什么实验组等,帮助主讲人如何把科研做得更好。

03

专题组会

不定期的专题组会,比如导师认为某种计算工具、某个数据集、某种软件等等,对大家都会有用,就会组织大家一起关注学习。当然也可以由大家建议,确定主题以后,给每个人都分配一个小主题,各自做报告,在一起交流讨论。这是非常好的方式,因为人多少是有些惰性的。自主学习和要做一个报告给所有人听、还要预备回答别人的问题,这能调动起的积极性和时间精力的投入程度,肯定是有很大不同的。

总之,组会的类型很多,内容也可以很灵活,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最终都是为了课题的开展、组内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以及成员各个方面的健康发展。

组会有什么用?

01)

开组会首先是要讲清楚自己的研究

因为要在组会上发表意见,你得为发表做准备,就得看论文,弄懂论文就要查很多其他的资料,这整个过程下来, 组会是源驱动力。而产出则是你把自己的研究内容,研究进度,存在的问题理清。

02)

聆听研究方向不同的主题

可能同伴/师兄师姐与自己的研究方向并不一致,但多听听也很好,毕竟做研究不可能只了解自己方向领域内的东西。而且其他研究方向的老师同学们的发言,常常也会带来 意外的启发。

组会的意义

交流科研进展,优化科研方案

创造一种开放的讨论氛围,就当前出现的问题展开讨论。有效的讨论能激发 头脑风暴,从而优化主讲者的科研方案。

分享重要文献,深度加工资料

在组会上分享文献,将一篇或几篇文献整理成自己的总结展示出来,还要加上自己的理解。所以, 组会分享是让参与者深度加工资料并在其中灌入自己思想的最佳途径。

重视平时训练,以求水滴石穿

精心地准备相关PPT材料,梳理自己的语言来图文并茂地汇报科研进展,进行数据分析。这种日积月累的训练,能最大限度 锻炼参与者制作PPT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会聆听他人,扩展知识范畴

参加学术会议的目的在于了解领域前沿、分享研究成果、启发科研思路和重新自我评估。而参加组会交流,其实就等于参加了一次小型学术会议。通过聆听他人的工作汇报, 扩展自己的知识范畴,开拓思路。

积极参与讨论,成就自我他人

萧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一下,一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我们交换一下,一人就有两个思想。”在组会交流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将想法完美地表达出来,不仅使主讲者的表现更加完善,还可以让自己的思想获得用武之地。

最后:组会,重要的不是次数和时长,而是思想碰撞中迸发出了多少火花。

从集体中寻求帮助,也向集体提供帮助。

小研菌

老师老师,关于组会您有什么想说的呢~

希望你们尽可能成长为能够独立判断和合理设计自己实验的人,尽管这并不是立竿见影的。 聊聊前途, 聊聊将来的生活和眼下有什么联系, 聊聊眼下的这种生活到底有什么意义…… 聊聊就好

老师

歪~ 导师喊你开组会啦~~~

思绪很乱?进度缓慢?

汇报无话可说?

小研菌将继续为大家带来

组会汇报的干货!

作为组会大咖的师兄师姐们

也可以在下方为大家分享你的经验和心得噢~

编辑 | 赵文清

文案 责编 | 李敏娜

封面 编审 | 洪文姣

返回搜狐,查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