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研究生期间如何拿国奖  >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个人事迹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个人事迹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个人事迹-王之润、屈鼎然、徐灿文

 

 

 王之润 静待春暖花开

 

【个人介绍】

王之润,2021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2019级集成电路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目前在Optics Express等期刊上发表署名文章2篇,光子学报接收署名文章一篇。研究生期间荣获:2021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21年研究一等学业奖学金。

 

【科研之路】

研一作为科研新人初入新型传感与成像技术实验室,兴奋和紧张并存。为了探寻自己的研究方向,在课程学习之余,我会跟随师兄师姐学习实验室仪器的使用,并熟悉实验室承担的科研项目,除此之外,文献的阅读也必不可少。随着自己对科研方向理解的进一步深入,认识到实验室的研究大方向—新型智能成像,是一个多学科综合的理论,涉及光、机、电、算等各领域的综合知识。从如此庞大的体系中寻找自己的研究方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年间,我的研究方向也经过了数次改变,从散射成像到深度学习再到单像素成像。最终在我的导师王东副教授的指导下,确定了强化学习结合单像素成像的具体研究方向。

作为一种新型的成像方式,单像素成像具有宽波段、高分辨率、低成本的优势,近十年来,对于单像素成像的研究竞争激烈,未来可能作为一种低成本的替代方案被用于生物医学、气体探测等各个领域,是一个具有发展前景的研究方向,导师领导的新型传感与成像技术实验室在该研究方向实力雄厚。

单像素成像在具有以上优点的同时,需要大量采样,其成像速度较慢,提升成像速度是促进其应用的关键技术之一。在我的导师王老师的启发下,我们首次发现可以通过强化学习获取单像素成像的最优的降采样策略,从而大大提高成像速度,课题的理论基础由此建立。课题的研究,包括了实验装置的搭建、程序的编写、论文的撰写几个阶段。由于实验室在此方向有一定积累,整个成像系统已经有了雏形,系统的完善可以与同组的徐灿文同学合作进行。而仿真和实验程序部分,由于我此前并没有基础,可以说是一点一点慢慢摸索的,从python的学习,到深度学习框架的使用,再到单像素成像理论的程序化,期间走了不少弯路。有时太过心急,欲速则不达,但最终在王老师和徐灿文同学的帮助下,实验和仿真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于论文的撰写,起初作为一个新手,我虽然对理论有所了解,但是如何将理论具体化为学术语言,我是手足无措的。因此我的论文初稿不够简练,也不够学术。经过王老师的指导,我慢慢体会,论文撰写中最重要的是让读者能够读懂自己的研究,基于这个思想,我逐渐打磨自己的文章,最终完成撰写。

    回顾过去两年多的科研生活,我认为在科研中,取得成果是各方面叠加作用的结果,刻苦、灵感、运气、指导、合作,每一个因素都可能对最终的结果起到巨大影响。也许我们努力过,但却不能成功,但是每一份努力,都为最终的结果添砖加瓦。我们需要做的,是平心静气,不懈努力,做好自己该做的,然后静观其变。

【全面发展】

求学期间,在学业与科研之外,我也积极参与运动。闲暇时间,我会和课题组的其他师兄师妹一起去操场、健身房运动。运动带给我的不仅是健康,还教会我合作的意识,能够有更加充足的活力和更加向上的心态参与到科研中。我曾担任班级组织委员的工作,负责班级相关活动的组织工作,在科研和生活中都为同学们起到了积极的带头作用。

【点滴感悟】

硕士研究生生涯的学习,是人生中一份宝贵的财富。也许科研并不是每个人人生的必由之路,也许有人毕业之后即转行,再也不会用到所学知识。但是这三年的经历绝不是毫无意义的,虽然会有弯路,但是科研对我是一个磨练意志,学习技能并深化世界观的过程。研究生期间的系统的学习教会了我在一个陌生领域从无到有探索的方法,给了我不惧未知的勇气,也让我能够对世界的认知更加深刻。为此特别感谢课题组老师和同学们两年多的陪伴,不辞辛苦的帮助和指导。

【激励后学】

衷心地对师弟师妹提三点建议:第一,数理基础很重要,作为解析世界的两大基础学科,数学和物理对科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我们学院的相关专业更是如此,推荐抽时间将必要知识掌握,并在实验项目中加以巩固,这对日后科研或是考试都有帮助。第二,怀着平和的心态参与科研生活,平和并不代表荒废或是虚度,而是在遭遇困难时保持耐心,不急躁,不懈努力,厚积薄发。第三,交流很重要,科研之中,无时无刻不存在知识壁垒,这也许是个人认知导致的、也许是人为的,适时和导师同学交流,可以在某种程度打破知识壁垒,事半功倍。

【导师寄语】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王之润同学获得国家奖学金是对他硕士研究生期间努力的肯定,愿他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中不断积累,永葆初心、充实生活之学与生命之学,并且能够继续保持勤奋好学、能够独立的思考、意志力更强大,争取取得更大的成绩。               

——导师王东副教授

 

 

 

屈鼎然 不畏吃苦,终会苦尽甘来

 

【个人介绍】

屈鼎然,2021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物理与光电学院2019级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目前在《IEEE sensors journal》期刊上发表署名文章1篇。曾任研测二班团支部书记。研究生期间荣获:“2020年研究生二等学业奖学金”,“2021年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并获批2021年山西省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

 

【科研之路】

2019年,我毕业于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同年考入太原理工大学,成为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学术硕士研究生,师从乔铁柱教授。在研究生一年级期间,我认真学习专业培养计划中的每一门课程,结合导师课题,进一步加深了对实际煤炭运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提出的对策的理解。在期末测试中,所有课程均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打牢了基本功。同时,在科研方面,时常向导师乔铁柱教授请教计算机科学、控制科学与煤矿运输领域的交叉知识,并且在导师的安排下前往参加了中国第18届国际煤炭设备展览会进行参观学习,在导师多年专业领域深耕和丰富的现场经验的指导下,在先进知识博览会的熏陶下,我开阔了视野,启迪了思维,为今后的科研素质与精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此期间,完成了两篇相关专利的撰写。研究生二年级期间,我抓住学习机会,多次进行煤矿设备相关的实地调研,深入一线,结合现场具体情况,了解煤炭实际运输过程中出现的“疑难杂症”及其处理对策,力求将书本中的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工程问题上面。同时,积极参与项目,进行试验研究,并与课题组其他同学进行探讨与交流,之后以项目为依托,围绕输送带纵向撕裂智能诊断监测课题开展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结合实地调研与实验室试验研究,最终,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了论文的写作与发表。研究生三年级至此,在导师的路线指引与正确指导下,我成功申请了山西省研究生创新项目,立项并且公示,现在认真完成毕业论文的框架搭建与撰写。

 

【全面发展】

研究生期间,我在学院担任研测二班的团支部书记,一年多的工作经历让我的党性修养、思想素质和综合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并且,在2020年上半年疫情在家期间,我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响应政府动员,积极参加了家乡当地的抗疫志愿者活动,为这次的全民防控战役奉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些经历对我来说宝贵无比,它们让我更加坚守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为我进一步认识社会、步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点滴感悟】

科研道路上,首先我一定要感谢我的引路人,我的恩师乔铁柱教授,感谢乔老师的知遇之恩与培育之恩。此次获得国家奖学金,离不开乔老师一直以来的支持与指导,不论是实验设备的无条件支持,还是实际工作经验的悉心传授,亦或是方针路线的正确指引,都使我受益万分,感悟良多,也为我科研品质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日后的科研中,我一定会继续保持一丝不苟的精神,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不断克服新的难题,为自己成为更深层次科研人才做足准备,不辜负导师的培养,不辜负学校的培养,不辜负国家的培养!

 

【激励后学】

不畏吃苦,敢于攀登。科研是吃苦的过程,不论是亲身去煤矿进行实地考察,还是在模拟实验环境中进行一次又一次的数据采集,不论是埋头写数据处理的代码,将模型改之又改,还是最终测试时一次又一次的跑不通。科研是吃苦的过程,却也是最开心的过程,当你发现问题,大胆猜想,实地考察,分析可行性,调整角度,进行实验,数据反馈,最终解决问题,这难道不也是世界上最值得开心的事情吗?不畏吃苦,敢于攀登,砥砺前行,厚积薄发,相信如此,终会苦尽甘来。

 

【导师寄语】

屈鼎然同学在硕士期间的学习生活中,不仅表现出了较强的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论文写作功底,也展现了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学术钻研精神,具有进一步培养成为更深层次科研人才的潜质,希望日后能够不忘初心,艰苦奋斗,取得更大的进步。

                                ——导师乔铁柱教授

 

 

 

 

 

 

徐灿文 勤奋好学与独立思考

 

【个人介绍】

徐灿文,2021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2019级集成电路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目前在Optics Communications期刊上发表署名文章一篇。公开发明专利两项。研究生期间荣获:2019年太原理工大学研究生三等学业奖学金,2020年太原理工大学研究生二等学业奖学金。

【科研之路】

2019年,为了进一步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拓宽视野,我作为一名研究生进入了太原理工大学,期间很荣幸能加入到王东副教授领导的新型光电传感与成像实验时深造。经过了两年多的学习,从一个科研小白,逐渐成长为一个能够独立负责并完成实验的合格硕士研究生,在这个过程中,十分感谢导师的悉心指导,实验室翟爱平老师、赵文静老师以及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们的帮助。

很清楚地记得,研一刚开学的时候,老师热情地给我们介绍实验室的研究方向,有单像素成像方向,散射成像方向以及三维成像方向,此时已经产生了浓厚好奇心。开始时是找相关文献研读,同时跟着师兄的课题一起做实验,每周也跟着听师兄师姐的汇报。在参加了几次组会了之后,我对这几个方向有了大致的了解,并且老师为了让我们能更快地适应课题组,给我分配了一些任务并且参加组会汇报每周的学习进展。考虑到我的专业和兴趣,让我开始做一些单像素成像系统方面的编程控制,由最初的matlab的仿真和实验程序编写,到labview的系统仿真和实验程序的编写。在这个过程中,虽然遇到了各种问题和困难,但是在经过自身的思考以及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之后,能够顺利完成,并且不仅快速掌握了各方面的知识还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

在经过研一的打基础以及确定课题研究大方向之后,研二便开始专注于研究单像素成像领域的难点和可能的创新。经过大量的文献阅读和调研,发现虽然单像素成像技术具有低成本,弱光成像,非可见光成像等一系列优点,但是其成像速度和质量限制了进一步发展。成像质量越高速度会越慢,目前并没有技术能够很好地权衡成像质量和速度的关系。经过大量的仿真和实验观察到其成像频谱特征具有明显的分布规律,利用这个规律提出了一种自适应降采样的单像素成像方法,该方法在保证成像质量的同时显著提高了成像速度,为推进单像素成像技术在实际中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此外,在实际实验装置搭建,仪器设备编程控制和论文撰写以及投递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大量的难题。面对这些难题,我并没有轻易放弃,先去自己思考,查询相关资料,尝试所有可能的解决方案,并且和老师同学们讨论,完善实验方案,经过不懈地努力,终于在这个研究方向取得了相应的进展和成果,发表了一篇SCI论文和公开发明专利两项。

【全面发展】

在读研期间,我也积极学习其它方面的知识,比如机器学习,FPGA编程,python编程等,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另外,也会不时参加观看一些线下或者线上的学术讲座,了解各个领域的发展情况;也在关注国家时事和阅读相关书籍,积极学习党的精神和政治品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生活方面,坚持锻炼身体,充足和规律地作息,保持每天都能有一个精神和健康的状态。

【点滴感悟】

光阴似箭,转眼研究生生涯就要过去了,期间遇到了许多的困难和挑战,在这个过程中也得到了许多收获和成长。在科研的道路上,这样的困难和挑战总是不可避免的,不能害怕更不能逃避,作为一名研究生,要做的就是迎接挑战、克服困难,无论是否成功,在这个过程中都能够得到成长,甚至可能在困难和挑战中产生新的有意义的想法和发现。这一点是很重要,也是老师常常挂在嘴边的,在经历过之后,让我对此的感悟更加深刻。能得到这么多的收获和成长,真心地感谢我的导师王东副教授在各方面给予的悉心指导和深刻教诲,让我受益匪浅,终身难忘,也非常感谢课题组的王之润等同学们在我遇到困难时给予的帮助。

【激励后学】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研究生,一定要学会独立思考,多阅读相关文献,思考每一篇文献所作出的贡献、优点以及不足,对于其中的优点思考是否能引入到我的课题,其不足我能否有办法改进,同时分类好每一篇文献并做好笔记。一定要多做总结和规划,对每周的学习与科研进行全面地总结,对实验做好详细的记录,分析实验失败或者成功的原因,进一步做好下一步的合理安排和详细规划,这样才能少走很多的弯路。一定要合理安排时间,保证充足的科研时间,科研没办法走捷径,需要花大量时间去专研去做实验,科研之余也要有充足的时间去锻炼身体,有规律地作息,这样才能保证有一个好的身体,并且提高科研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导师寄语】

硕士就读期间,徐灿文同学能够刻苦勤奋,谦虚严谨,认真负责地投身于学习和科研,并取得优异成绩,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努力了,才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希望往后也能始终怀着一颗勤奋好学,认真踏实,不骄不躁的心去学习和工作。

 

                                ——导师王东副教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