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研究生回顾与展望  > 喜迎校庆活动之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回顾与展望之二十二: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喜迎校庆活动之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回顾与展望之二十二: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一、基本情况

曲阜师范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成立于2020年6月,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高等学校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名誉主任沈昌祥担任特聘教授、名誉院长。学院现有软件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和电子信息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

“十三五”期间,学院依托“中国教育大数据研究院”、山东省“十三五”高校重点实验室“网络安全与大数据技术实验室”、山东省“十二五”高校重点实验室“智能控制技术实验室”和山东省工程实验室“山东省物联网信息技术工程实验室”等平台,依靠软件工程校级优秀教学团队,面向技术前沿,凝练学科方向,融合地方特色需求,注重应用研究,于2016年获批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重点支撑专业,在2018“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软件工程学科位列前50%(69名)。

二、师资队伍与人才培养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现有专任教师38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7人、讲师20人,硕士生导师17人,兼职硕士生导师18人。研究生导师毕业于四川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科院计算所、苏州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和台湾成功大学等境内外著名高校,学缘结构优良;兼职硕士生导师分别来自济宁市科技局、济宁医学院、济宁学院、安徽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菏泽学院、山东省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山东省齐鲁大数据研究院、山东省计算中心、潍坊先进光电芯片研究院、北京航天中认科技公司和北京优炫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十三五”期间,学院培养了数十名优秀硕士研究生,部分毕业生到国内知名院所和高校攻读博士学位。毕业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专业素养,用人单位评价较高。目前在籍硕士研究生68人。

三、专业建设

近年来,曲阜师范大学围绕国家教育发展纲要,为更好服务山东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输送社会急需的合格人才,学校在学科布局、培养方案设置等方面都做了很大的调整,并制定了加大新兴学科建设的倾斜政策。学院紧随国家、省、市和学校政策,积极申报增设网络空间安全本科专业和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博士点。同时,学校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高等学校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名誉主任沈昌祥为特聘教授、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名誉院长。沈昌祥院士将在学科建设、人才梯队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给予顶层设计和决策指导,促进学院快速发展。

网络空间安全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是具备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应用服务工作能力的专业人才。具体研究内容包括网络空间安全基础、密码学及其应用、系统安全、网络安全、应用及内容安全等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该新增专业的建立能够强化学科交叉,促进形成学校的优势学科。新增专业能够与我院已有专业(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及其它相关专业(数学、计算机应用技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形成有效渗透和相互促进,进一步补充和完善现有专业结构布局,形成不同专业和学科之间的有机、高效配合,并产生相得益彰的协同效应。相信我院一定有能力、有条件办好网络空间安全专业,并使之成为一个培养目标明确、培养方法先进、学科基础扎实、专业特色鲜明的专业。

四、学术交流

学校鼓励和支持学院与海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平台,深化研究生课程建设、联合授课、学分互换等领域的合作。每年安排专项资金,选派导师出国研修,引进国外高水平人才,提升导师队伍的国际化水平。

“十三五”期间,学院有30余人参加各类学术会议,10余人次做了学术报告;邀请国内外专家学术报告20余次,专家不仅包括海外孙婧夷、刘万泉、李海宽等院士、教授,还包括天津大学、南京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著名高校教授。与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共建“智能数据工程”联合实验室,与中国科学院、北京邮电大学签订研究生联合培养协议,搭建师生学术交流平台。

五、“十四五”建设目标

(一)强化顶层设计,加强产学研结合

依托院士团队和山东省可信云信息技术研究院,成立网络空间安全研究院,做好该专业的顶层设计和决策指导: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可信工控芯片及可信云服务等方面开展关键技术研究、行业应用创新及产业化示范推广,采用“科技创新+产业聚合+资本助力”的研产投协同发展模式,构建可信云产业生态体系,抢占中国新一代信息安全技术创新高地、成果转化示范区和国际竞争制高点,对积极推动我省数字经济建设和新旧动能转换具有重要意义。

(二)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打造一支高水平的专业师资

依托学校人才计划和院士团队的影响力,学院将进一步加大网络空间安全学科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大力提升我校网络空间安全学科的学术水平和办学层次,探索和实践“学术领军人物+创新团队”的人才队伍组织新模式。同时,立足内部培养,加快教师队伍国际化进程,利用国家、山东省和学校公派教师出国留学的培养计划,选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