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知识产权法总论的考试题目  > 知识产权法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知识产权法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知识产权法》是国家级一流课程、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主要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教学中秉持专业学习和思政教育协同理念,挖掘课程知识体系中的育人元素,建构思政育人融入课程教学的实施路径,突出课程的专业特性和育人导向,在知识传授中增进学生的政治认同、文化自信、家国情怀、法治精神,法律职业素养。

基于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对法学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指导意见,课程沿着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三大知识产权的权利主体、客体、内容及权利行使与法律保护的知识体系脉络,主要从道德修养、家国情怀、法治精神、职业操守、全球化视野等不同层面凝练育人元素,重点把专业知识学习与学生的诚实守信、公平正义、辩证思维、守正创新、法律职业素养教育有机融合,通过案例教学、热点问题主题研讨等形式,将挖掘和提炼的思政育人元素融合于教学内容之中。

课程思政教学坚持立德树人与协同育人,采用显隐结合的育人策略,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通过创新课堂教学,强化学科知识教学与思政育人的有机融合。将批判性思维、守正创新、家国情怀及法律职业操守内化于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之中,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和价值追求,点到为止,不作生硬的说教。隐性思政育人往往具有如盐入水、春风化雨的效果。课程在思政教学中,注重借助身边的感人故事,老师的言传身教和对学生的关心关爱,学业关键期的指导、帮助等增进师生情感交流等方式,实现生活中的思政育人、情感支持育人。首先,将思政育人纳入课程资源建设体系。制定融合课程思政的教学大纲、教学设计,完善教案、教学课件、微课视频,甄选与思政育人相契合的典型案例、励志故事、热点事件等,设计涵盖思政育人的线上研讨主题。其次,将思政育人贯穿于课程教学全过程。混合式教学使得传统课堂教学方式有更大的创新空间,也在一定程度上联通和延长了思政育人的时间线,拓展了思政育人的形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课程思政内涵融入课堂教学的实效。

比如,在学习著作权法第三章“著作权的内容”时,思政教学的设计思路和实施路径为:以林志颖“P图”引发的著作权侵权纠纷为例,通过分析著作人身权的内涵及立法保护的现实意义,融入诚信守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及权利正当行使的法治教育。专业教学侧重于知识的“求真”,思政教育则要求“真善美”的统一。作为在课程思政教学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的任课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高等教育不仅仅是单向的知识传授,而是双向互动地探究知识本身所蕴含的价值追求。坚守这一教育的本质和初心,深入挖掘专业知识体系中的思政育人元素,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政教育内容融入各自教学中,正确处理好人才培养中“知”与“德”的辩证关系,才能实现专业教学与思政育人的协同效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