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电影学院考研复试难度  > 2023届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初试真题&解析

2023届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初试真题&解析

专业一-艺术基础理论

真题解析2023

废话不多说,先上答题思路!只给了最基本的一级得分点/论点。和你的答题思路差距不大就没问题。

名词解释:

1关于延安座谈会的讲话

关键词:毛主席;1942年;辩证唯物主义美学;艺术生产;现实主义;莎士比亚式;艺术作品反映社会现实扎根人民;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与政治;传统艺术作品的从人民中来到人名中去...

2法兰克福学派

关键词:法兰克福大学;马克思主义;后现代批判论;当代艺术对立面;本雅明;阿多诺;马尔库塞;资本主义批判;人的异化;时尚消费艺术;机械复制;灵韵消失;自律性和他律性...

3随类赋彩

关键词:谢赫;《画品》;六法论;随类赋彩定义;以形写神是前提;美与妙;创作灵感;意境表达;意象美学;文人画;散点透视;留白;人生艺术化...

4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关键词:20世纪40、50年代;《电影》杂志;反战反庸俗;人民导向;反好莱坞大制片厂流水线作业;指针朴素的风格;纪实性;“还我普通人”;“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罗西里尼;《罗马,不设防的城市》;德西卡;《偷自行车的人》;桑蒂斯;《罗马11时》...

5吴永刚

关键词:左翼电影运动;现实主义;淡雅含蓄;人物心里刻画;含蓄意境;隐喻表达;《神女》;老导演新成就;《巴山夜雨》

简答题

1艺术作品的形式

首段:形式的定义,结构“艺术形象”“经营位置”;语言“艺术语言”“随类赋彩”;目的“塑造形象以传达内容”。

主体段:1.艺术语言①类型及各类型的优势②关系:是艺术家思维展现的工具,是艺术形象的表达手段,是作品风格/意蕴/民族性的个性化体现 2.艺术形象①各类视、听、文学、综合形象②关系:艺术作品的呈现方式;艺术语言的整体表达;艺术意蕴的体现“审美意向化”;

结尾:中国作品要求融“意象”与“典型”之中,进而展现“意蕴”,因此需要主客观统一、个性与共性统一、内容与形式统一。

(本题笔者按照现实主义作为核心来构思的,即通过形式表达内容的逻辑去构思;也可以按照“形式自成美”,即艺术的本质属性在于形式的逻辑写,)

2现实主义文艺的作品的特征

首段:现实主义定义,现实主义牛逼!

主体段:1.人民至上2.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3.艺术真实 4.典型环境塑造典型人物 (论点后的论据或例证结合下前面几个题吧)

结尾:5.时代精神 6.民族基因(论点后的论据或例证结合下前面几个题吧)

3. “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

首段:下定义,这是艺术创作的过程

主体段:1、“眼中之竹”艺术体验的重要性、必要性、机理;2、“胸中之竹”艺术构思的重要性、民族性、艺术家修养 3.“手中之竹”艺术传达的重要性、艺术接受的必要性;

结尾:艺术创作过程生成一个完整的可触可感的艺术世界,生成各种XXX审美范畴与XXX艺术流派,启迪人生境界(结尾要也行不要也行)

论述题

1.结合具体艺术作品谈谈艺术鉴赏中的主体性

首段:艺术鉴赏重要性

第二段:艺术鉴赏的主体性的确立。现状上:大众文化转型;技术发展信息流通加速;理论上:接受美学建立与发展,期待视野可读文本向可写文本转向 ;时代要求:人民至上- -!

第三段:艺术鉴赏主体性确立的重要作用。艺术传达的终极目标;审美再创造;反哺艺术家创作;更好体现时代精神...(别忘记结合具体艺术作品,后现代为主,甚至VR电影都能说)

第三段:艺术创作主体性的发展趋势。技术发展呀、媒介融合呀、当代美学建立呀使得欣赏者对沉浸性、互动性、参与性的要求不断加深(别忘记结合具体艺术作品,后现代为主,甚至VR电影都能说)

碎碎念:这题不错,考察基本功和综合素养。

2.结合近几年红色电影谈谈中国新文化电影如何塑造人民形象

首段:新文化电影是啥?(时代发展下(科技)的人民价值体现);最近几年红色电影有哪些?(千万不要以为《金刚川》《八佰》这样的是,《流浪地球》这样的也是,这是人类民运共同体呀喂,《药神》这种无名英雄也是呀喂)

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时代风貌展现(艺术与日常生活);艺术创作者素质(立德树人);民族价值展现(传统文化);艺术接受(多听听群众呼声);艺术作品(掌握一流高超技术与产业形态);

结尾:为什么要塑造人民形象呢?是新时代什么什么要求(政治)

碎碎念:挺好,虽然不难,但区分度很强,阅卷老师肯定会重点看论点后面的具体例证能不能做到理论和作品相结合。有些同学肯定会在这个题上犯假大空的致命陋习。

整套吐槽:今年考题可被称之为“艺术概论之现实主义篇”,合着就只有现实主义一种艺术流派呗?这太不电影学院了……但是往年的一个题成了今年的整套体,考生好爽,谢谢出题老师!

总结:

对暂时解放的23届的同学说:题目尽在掌握之中(除座谈会),考点、重点都在课程和讲义,不过貌似今年这个出题方式也没什么可炫耀的,但相信你们一定可以取得不错的分数。今年题目难度很低,平常练习过程中程度A类得分同学和B类得分同学拉不开差距。对于C类D类能力稍差的同学,可能需要额外警惕,不要觉得题简答得分就能高,因为论述题还是很看基础的,并不是答大套话就能得高分的。但是,管他呢,考都考完了,充分放松,去看看《阿凡达2》吧。友情提示,疫情期间很多大厂都招线上的实习生,利用复试前这段时间结合自己专业刷刷简历也不错。

对马上备考的24届同学说:兴趣很关键!艺术、尤其是理论看似枯燥,实则非常活泼,让我们沉淀浮躁,摆脱功利,提高人生境界。正式备考之前(往往是2月份),不如先从兴趣培养入手,听听肖邦的乐曲,看看但丁的神曲,看看梵高的作品。静下心来,你会发现这是一种无比愉悦的享受!也不妨从《艺术的故事》《谈美》《理想国》这种启蒙散文式的书籍看起,培养自己的艺术修养。同时,要敬仰伟大!肖邦、但丁、梵高,不论那个伟大的艺术家,他们的伟大之处从不在于技艺的高潮,而在于思想的崇高,在于对当时时代发出的咆哮。欣赏之时让好奇心驱使你多多关注作品或艺术家背后的故事,而这个背后的故事,将会成为你答题的利器!

祝同学们圣诞节快乐!也提前祝大家在即将开启的2023平安吉祥,万事顺遂!

玫瑰仙子

2022.12.25

文学系

真题解析2023

电影剧本创作方向:

今年的剧作专业二有意料之外和新鲜的地方,一种之前没出现过的新题型出现在考场,跳脱传统的故事续写和材料分析题型,今年则是给出两段材料,要求考生结合两段材料,以第一段材料中提到的艺术手法改写第二段材料中大家熟知的故事,简单说来就是故事新编,对传统故事进行个人的、新的演绎和改写。这种新题型有优有劣,首先改写的故事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一个寡妇没了孩子,在传统社会的枷锁下遭遇一系列悲惨的、悲悯的事件,这个故事本身极具戏剧性,背后映射了社会问题、个人命运以及封建礼教对人性和人的命运的压迫,而节选的部分恰是关于命运、神灵和现实的思考,因此作为考题来说,大家会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故事可以延伸的方向也十分多元,并且两段材料结合,审题并不难;劣势在于这种题型是第一次出现,大家在拿到考题的时候对它是陌生的,需要一定时间消化和解读,但克服这种陌生感之后,其实故事的改写会有多种选择。

具体构思剧本故事的部分,材料一给出了三种创作手法,其实也是在暗示改写可以选择的三种方向。第一种现实主义,祥林嫂的故事本身就是一个强烈的批判现实主义的悲剧,所以选择这一方向的同学,就可以把故事向更深的现实层次挖掘,对人性、个体对抗命运的无力,以及对现实的讽刺和对可气又可悲的祥林嫂的同情,这些方向都具备挖掘精彩深刻的现实主义故事的可能;第二种,梦境幻想想象化的风格化表现,这种方法有助于用更虚幻、哲理的方式表达故事,但如何拓展梦想和幻想的空间有难度,如何用想象化的风格表现一个纯现实主义的故事也有难度,用力过度可能会使故事变得悬浮和狭窄,只活在角色的精神世界里,但如果能和祥林嫂的故事很好结合,也会变得很出彩,风格强烈,总的来说梦境想象的部分必须十分充实、扎实、有真正的内容,不能只是一些玄而又玄的话让角色翻来覆去说;第三种,现实主义和想象化的风格结合,这就比较自由了,需要注意的就是两种风格的出现比例,以及它们能不能很好地融合在一个故事里。

关于故事改写的部分,大家不妨脑洞开大一点,不用被局限在原来的祥林嫂的故事里,你只需要把握住故事框架(发生在一个祝福节前夕),人物关系(“我”和没了孩子命途多舛的祥林嫂)、主题(那几个问句)就可以了,剩下的想怎么发挥就怎么发挥,举极端一点的例子,“我”完全可以是一个可以乘坐时间飞梭机器的人,可以在未来和过去之间穿梭,寻找某些困扰自己的答案。其次既然是故事改写,它完全可以更具现代意义,就像鲁迅的《故事新编》,里面都是对神话故事的改写,鲁迅给它们加入了很多民国的、很新鲜的东西,比如大禹治水里教授们在山上吃面包,所以改写的目的其实就是赋予它新的意义,祥林嫂的故事其实很容易和现代议题联系起来,比如很时髦的女性主义,民权运动,以及个体“我”自我精神的困境。所以希望大家都能写出新的、属于自己的祥林嫂的故事,也祝大家都能取得好成绩~

电影创意策划方向:

解析:专业二近年回归前几年的考试画风,不再掺杂去年的电影史知识。

科目一分两大板块,第一板块落实到对考生阅片量的考察,具体为对影片类型的总结归纳(如奇幻、科幻、悬疑)。给出的片例都是耳熟能详且必看片单,如果考生对类型化清晰,并且阅片量足够,此题应该迎刃而解。但需要注意,策划科目是立足于中国电影市场,所以不但要求考生有类型化意识,也要有商业化意识(如题中简述中国电影市场表现)。

第二板块为国产电影的细节题。票房、口碑俱佳的国产电影向来是策划电影的热门,但策划很罕见地选择了被下映的《隐入尘烟》。此题考察的是黑马电影,要求考生在准备影片资料时尽可能全面,掌握导演、票房等基本信息,以及成为黑马电影的原因,如果提前准备过(换句话说这部片子是现象级影片属于必看),此题不算难。

科目二依旧是长片故事大纲,给定情境。此题不算难,只需要回归到人物。根据情境去想人物。两个人物之间是什么关系,为何有这样的对话,他们口中的“他”是谁,很容易破题。

综合来看,策划今年的考题算是难易度比较简单的。

导演系

真题解析2023

故事片创作方向(库斯图里卡师哥分析):

总体评价:

今年的导演系专业二试题和往年比没有什么太大变化。整体的题型上,还是40道选择、3选2 的论述或简答、一道剧作题,分值比例也分别是40,40和70分。因此,考试的分值大头还是剧作,剧作拿分高专业课二基本就稳了。选择题虽然有40分,但因为题目切入角度都比较偏,在选择题的准备上花太多功夫没有意义,大多数人都是很多不会的。论述题也有40分,但分成两道题一道20分,分值比例也不高。且论述和剧作加一起考的都是导演思维,怎么去看别人讲故事和自己要怎么讲故事。因此专业课二光纸上谈兵还不够,还是得多写多拍多看。

选择题:

40道选择题切入角度各有不同,但和往年比没有太跳脱的角度。结合往年和今年的试题看,选择题的出题方向仍旧集中在以下几块:年度热片的所有有关信息、年度电影节(奥斯卡、戛纳、柏林等)、剧组行话和术语、北电老师年度事件、导演和作品对应、知名导演基本信息和作品信息、电影史基本流派人物及作品、北电学校及圈子有关信息。当然,就具体的题目而言这些方向都偏大,关键是根据这个方向去细化,然后不停思考各种切入点。当然,还是那句话,没必要花太多时间在准备选择题上。

论述题:

几年前的论述题是二选一,需要实打实地论述。近两年改成了三选二,题目难度其实有所降低。综合近几年考题,论述题的出题方向仍然是两个大方向:电影导演创作和电影的市场相关话题。如今年的三选二的第一和第二题属于前者,第三题属于后者。另外由第三题及近几年对主旋律电影的考察可以看出,论述题甚至整个业务课二的政治属性比较重要,为了应考,要着重关注一下这方面的内容。当然,最本质的还是需要做导演研究,你得有几个你非常熟悉且喜欢的导演,这样你才有话可说。

剧作题:

剧作题今年考的是疫情相关的,结合历年可以总结出几个方向:热点事件、诗词改编、续写、文学作品改编、命题创作等。所以备考的时候需要对这些保持一定的敏感,但当然,本质上还是需要剧作能力过关。剧作能力又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需要良好的电影观念,清楚的知道电影是什么;又需要敏感的创作神经,擅于发现和创造电影化的瞬间;另外也需要大量的练习,不管是写作练习还是业务课二不会考的拍摄练习,都需要进行。把一个片子从一句话梗概、人物小传、故事梗概、分场大纲、文学剧本、分镜头剧本、视听转化、剪辑、配乐、拟声、调色等全流程多走走,有用的。

故事片创作方向(维伦纽瓦师哥分析):

难度:★★★★☆。维持了过往十年的考察方向,但同时兼顾了实效性。

与以往一样,选择题依然分成三个部分,一部分是对经典影史知识的考察(如戈达尔的创作顺序),一部分是对本年度内热点影片和新闻的考察(如水门桥票房比较,但也兼顾国际新闻的敏感度,如金棕榈等热门奖项的相关资讯),最后,同样也有一部分专业知识的考察(如几个专业名词的缩写,三点布灯等概念)。

简答

1.关注基本的影史观念,依然没有摆脱影史-作者-片例-风格的体系,只要对影史有系统性的了解,回答考题并不困难。

2.同样注重中国电影的产业思考,对产业内热点影片熟悉度的考察、以及当下国内产业如何与世界相联系保持着关注。所以,在备考过程中,不能丢失对国内电影产业的关注,也要积极思考国产电影在世界电影产业中的位置。并对产业内的热门影片和作者在世界电影范畴内有所思考。

创作题

1.保持了对热点事件对关注度(疫情),所以要求考生在备考期间保持对社会事件的敏感度。

2.相较于去年对视听的考察,今年又回归到了对剧作创作,但也不代表来年不再考察视听……但值得注意的是,创作题的分值出现了较大变化,导演阐述的分值大大提升,一定程度上也是近几年来导演方向对观念和实操能力的强调。

表演学院

真题解析2023

电影表演创作方向:

首先恭喜同学们结束考试,无论结果如何暂时都不要想了,先好好休息好好玩,日后再说。整体上看,表演学院的考题越来越有综合性、实用性、全面理解性的倾向,从上课起我始终强调,死记硬背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全面学习、自主理解、大量积累才是未来,今年的真题再次证明了我的观点,不知道有多少同学真的听进去了。

一、名词解释

1、直接表演结果

2、语言性格化

3、表演的最佳瞬间

4、形体动作结果

5、借地位

难度:适中

今年的名词解释难度有了一定的提升,比起往年的对《电影艺术辞典》进行“全文熟读并背诵”就能拿下,今年显然需要你对电影表演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