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
1.这门课是工程专业学位的必修课。2018年国务院学位办将工程伦理作为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必修课。
2.把握工程实践的社会性。工程是科学,但更是社会实践。不能把工程仅仅看作一门科学或者技术。工程是一种社会实践,离不开人,更离不开社会的。
3.增强学生的获得感。通过介绍制造业企业行为规范,使学生能够获得工程现实感。
4.提高工程创新的能力。工程创新是一种集成创新,它是运用各种科学方法,不局限于自然科学方法、技术方法,也包括社会科学方法和人文思想,与实际的场景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赋能个人促进社会的福祉。
二、这门课的主题是什么?
本课程研究新时代工程性质和工程实践的伦理属性。
1.新时代工程的基本性质。探讨第4次工业革命背景之下的工程基本性质。
2.新时代工程实践的伦理属性。工程实践的伦理属性是工程的基本属性之一,技术的卓越离不开伦理的完整。工程创新应该是技术卓越和伦理完善两者内在的统一,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负责任创新。
3.“一带一路”跨文化工程规范。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工程实践应当遵循哪一套法律体系、社会习俗和文化规范?随着“一带一路”的拓展,中国工程走向世界,法律、规范和习俗与文化的差异,这为中国工程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挑战和机遇。
4. 工程师的行为规范,结合最新出版的研究成果《世界500强企业伦理宣言精选》,介绍工程师在企业的行为规范。
三、学习这门课可以获得什么帮助和作用?
1. 把握工程未来发展的新趋势。
2.提升新一代工程师职业能力。
3.培养工程师跨文化协同工作的能力。
4.帮助你更好的做出工程决策。
四、这门课有什么特色和亮点?
模块化设计满足学习者不同的需求:本课程包括基本理论与方法(第1-3讲)、职业实践(第4-8讲)和社会治理(第9-13讲)三大单元。
足够的拓展空间:学习者可根据自己的专业领域,结合治理的理念,探讨各专业领域的工程实践伦理问题,从而形成了具有专业特色的工程伦理。
聚焦工程热点问题与领域:致力于工程的实践性与风险性、伦理的预防性和激励性、道德的习得性和建设性的贯彻与融通。
感受具体情境中的工程职业实践:引领学习者了解技术变革与工程创新的不确定性,体验人类工程职业生活的复杂性以及工程与社会、自然、自身的密切关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