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洛阳市高一地理期末考试  > 河南省洛阳市2023

河南省洛阳市2023

资源简介

河南省洛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生命。虚假报道、失实报道永远是新闻工作的天敌,也是新闻界的“顽疾”。198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经典文献《多种声音和一个世界》就罗列出了新闻失实的若干表现: 用不准确或不真实的报道代替确凿的事实;或是通过使用一些具有轻蔑意义的形容词和千篇一律的陈词滥调,将带有偏见的解释编入新闻报道之中。还有其他各种方法可以歪曲事件和形势的全貌:突出强调并不真正重要的事件或把表面性的和毫无关系的事情与真正重要的事情混杂在一起;把各种零散情况拼凑成新闻,并且作为整体加以描述,或是将部分真实情况汇集在一起,拼凑成一个看来好像是完整事实的样子;通过一种暗示的办法介绍事实,以造成曲解,从而使读者、听众和观众作出有利于特殊利益的结论;用一种办法描写各种事件,以激起无根据的或夸张的疑虑和担忧,目的在于影响个人或者整个社会和政府决定今后的行动,对于假定公众不感兴趣的事实或事件,保持沉默。 有无明显的倾向性是衡量一篇报道专业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对于普通公众而言,在判断一篇报道的倾向性时,可以先问几个问题。(一)记者是否在报道中表达了观点?如果记者在报道中鲜明地表达了个人的观点,或者在对事实的陈述中,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那么,这篇报道就不够客观。因为新闻报道只提供事实,新闻评论才提供观点,新闻客观性的核心要求就是将事实与观点分离。(二)报道中是否使用了感彩浓厚的形容词或副词?感彩浓厚的形容词或副词,往往能够体现报道者的主观倾向,进而会影响受众对于新闻事实的判断。(三)报道是如何呈现涉事多方的观点的?新闻客观性要求记者在报道中基于中立的立场,平衡地、准确地呈现各方的观点。对于一篇涉及多方的报道来说,如果通篇只见一方的观点而其他几方的观点却隐匿不见,或者一方观点所占篇幅明显高于其他几方,或者记者在使用直接引语时,引用的话语明显不符合说话者的身份、背景,采访对象有“被代言”之嫌;那么我们就可以基本认定这篇报道不够客观。 另外,新闻报道是否具有人文关怀,是否低俗,报道是否侵犯了他人的隐私等等,受众通过这些方面可以帮助判断报道是否专业。(摘编自刘勇《如何解读新闻》)材料二: 基于传统PC互联网技术的、以网络和信息高速公路为主体的“第四媒体”——网络媒体的兴起深刻地改造了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将把受众带入一个全新的传播世界。2014年,我国网络媒体的广告收入第一次超过广电媒体的广告收入,这标志着网络媒体已经逐渐成为今天的“第一媒体”! 2013年,我国移动通信4G正式启动,进一步推动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应用的出现。移动媒体——以手机等移动终端载体和无线网络为传播介质,实现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内容的传播和服务的新兴网络媒体——应运而生,以移动网络为依托的媒体形式被划归为“第五媒体”,与传统媒体形式相比,它融合了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四类媒体的内容和形式,同时又具有便携性、实时性、定制性等新特点。 (1)互动性借助网络的技术优势,受众可以即时与传播者沟通,传播者也能即时回答,使大众传播转化为人际传播,这让研究者欢呼雀跃,人们终于不必再做媒体的奴隶,而是要做媒体的主人了。随着网络新闻的发展,个人制作、传播新闻成为可能。 (2)超文本结构 所谓超文本结构,就是文本的构成,不仅有文字文本,而且有声音文本、图画文本、动画文本甚至影视文本。在超文本结构中,常常有多个主题连接,通过特定程序的功能把与主题相关的新闻都连在一起,使受众对新闻事件有一个全面的认知。网络新闻的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