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法学

记者 | 黎宛冰 李秋雨 薛一鸣

编辑 | 张蔚婷 陈冬艳 胡世鑫

孟德斯鸠曾言:“法律,在它支配着地球上所有人民的场合,就是人类的理性。”

一直以来,法学专业都是高考生们填报志愿时的“爆款”。1977年,全国只有3所大学招收法学专业的学生;如今,全国有超过600所高校开设法学专业。“你帮我打个官司,一定要赔得对方什么都不剩!”“你的同事是不是都是何以琛那种类型的?”“学法就是专业抬杠”……虽然外界对法学专业普遍高评价、高尊重,但误解与偏见也同时存在。

我们采访了多位来自法学专业的学生,他们有的来自于“五院四系”,也有的来自于其他名校;有人科班出身,也有人跨专业学法。我们还邀请了一位法学专业的老师为大家提供意见。我们希望通过这份记录,为想要迈入法律专业的新生提供一些思考。

制图:许愿

正义感与实用性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罗翔认为,人们普遍对法学抱有好感,是出于人性深处对于公平与正义的向往。

许多学子正是被法学专业“金光闪闪的正义感”吸引来的。中国农业大学法学专业的田懋迪相信,法学是存在于国家与公民两个层面的“正义”。他坚定地认为,“法律是维护国家稳定最有力的武器,同时也是捍卫人民群众权利和利益的工具。”他希望能通过法律来服务国家与人民,“在最大限度上保证社会的平等,让人们都能过上好日子,”这也是他选择法律专业的初心。

就读于江苏某所高校法学专业的孙洁也不例外。高考结束后,她将法学列为所有志愿院校的第一专业。她希望能运用学到的知识,去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抛开法律理想,孙洁对于法学专业也有一些物质上的期待:“众所周知,学好了法学,薪酬是很乐观的。”

以“实用性”为由选择法学的同学并不罕见。焦焦就读于华南的一所一本院校,修读法学专业的涉外法务英语特色班。她在高中时选择的是理科,但在本科期间,她选择了法学这门“文科属性比较强的学科。”

这个决定看起来有些冒险,但即将迈入大四的焦焦并不后悔当初的选择。“法学是一门比较务实的学科。”她说。

“哪怕我最后没有从事法律相关的职业,也会受益很多。”对焦焦而言,法学不仅具有“实用性”。通过学习法律,她具备了较强的维权意识,同时能用法律思维来看待社会现象。

法学不只是法条

大众印象中的法律专业,似乎总是和“辛苦”挂扣。

堆积如山的法典、背不完的法条似乎早已成为法学专业的代名词。曾在湖北大学法学院求学四年的何洋坦言:“法学就是‘只要专业选得好,年年期末胜高考’的代表。”

“(我们学校)开展的专业课很多,有专业必修和专业选修两大板块。”焦焦回忆道,“专业必修其实就是有关法学专业的一些比较重要且基础的法律学科”,如概述整个专业的法理学,还有以“根本大法”宪法为首的一系列重要学科——刑法、民法、行政法等。

专业选修的范围更广,是对必修科目的一种细分。“比如说民法下面,有侵权法、物权法、婚姻家庭法、债权法等。”焦焦解释道。除了具体的法律,专业选修课也致力于培养同学们的法学思维,“比如法律逻辑、中西方的法律思想史等等”。

西方法律思想史课对何洋影响很深。在大三之前,何洋对法学一直缺乏兴趣——一本本厚重的“红砖书”堆砌成的高墙将法学理论王国层层包围,令他觉得枯燥而疲惫。

法学教材

大三下学期时,湖北大学开设了西方法律思想史课。这门课不像其他课程主要做实证法法条的解读,而是从古希腊哲学家与各大法学流派讲起,进行法律史的梳理。老师在讲解自然法的思想的时候,提到了“实然”与“应然”的概念——若把现实视作一种状态,则还有一种基于现实世界的、我们要去追求的圆满状态。

“那个时候这样一种理论学说的观点就非常具有诱惑力,让人觉得似乎我们的世界存在一个黄金时代,我们可以通过制定法则,还有一些人与人之间相处的规则去打造这样一种状态。”谈到过去的课程,那种高昂的情绪又回到了何洋身体里,“那个时候你就发现原来法学是如此的精美,或者说它的意义之重大了。就是因为它站在一种比立法者还要高的角度,是从上帝或者神的角度去看待法律这样一种社会规范与世界的。”

何洋接触到这些观点后,对法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他眼中,它不再是枯燥法条的罗列。在准备考研时,他又复习了实证法。这时候他发现具体的法条里充满了以前理解的理论的影子,触类旁通的成就感让他对法学产生了一种“热烈的爱”。

不止何洋曾被层层叠叠的法条困扰,田懋迪同样认为,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理解法条是最大的难点之一。法条为了保持简洁客观,往往采用十分精炼的陈述句,这令他时常觉得晦涩难懂。“这时候就要深入研究这个条文中的每一个字,了解它讲的是哪一部分的法律关系,然后在案例分析中尽可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让人们都能看懂。”

“法学生就是天天背法条”已经成为了法学专业最经典的刻板印象之一。在进入法学专业学习前,田懋迪也这么认为,但他很快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我发现最重要的其实不是背,而是去理解。”理解法律精神是他认为的另一个学习重难点,“死记硬背的话,只能记住文字内容但是不会运用,也不会了解他内在的法律精神”。

孙洁与田懋迪的观点不谋而合。“一开始我也以为法学就是单纯的学习法条,像网上说的那样要把所有的法都背下来,但是学了之后完全不是这样。”孙洁认为法学学习的是法条背后的原理与精神,法条的运用不是靠背,而是靠理解。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分析这样立法是否合理,分析这个法条如何理解”。“掌握了这些,即使你不知道这个问题背后具体的法条是什么,你也能通过背后原理分析出来。”

法学不是枯燥的,同样不是呆板的。

美国法理学家博登海默曾说:“正义有着一张普罗透斯似的脸,变化无常、随时可呈现不同形状并具有极不同的面貌。当我们仔细查看这张脸并试图解开隐藏在其表面背后的秘密时,我们往往会深感困惑。”

这是李浩喜欢的一段话。他与何洋一样毕业于湖北大学法学院,他认为自己在进入法学专业后,变成了“一个矛盾的人、确定和不确定的统一体”。

确定的一面体现在,法律实践中,他“必须按照程序去按部就班地、不可变动地做完某件事儿”。当谈及案例的宣判,他可以根据已有的法条给出一个既定的答案。

但另一方面,法学理念或概念往往带有不确定性,这使得对于这些理念与概念的思考往往不会形成一个唯一的答案。“有A说,也有B说,没有对错之分,只有立场之别。”除此以外,法学当中还有许多不确定的东西,“如法律的语言、法治的概念等等。这些毫无疑问构成了不确定的一面”。李浩分析道。

在焦焦看来,学法最需要的特质便是“灵活”。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无穷性,立法相对实际问题往往是滞后的。法律在一定程度上是刻板的,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法律也会不断调整,甚至会出现新的法律。“在这个时候死学可能会很痛苦,所以需要你不断的去发现背后的法理,去了解立法的背景,然后才能更好的理解这个法律出台的意义、修正的意义,甚至去预测立法动态。”

博登海默及其代表作

展开“内卷”

孙洁常和同学自嘲法学专业是“内卷大户”。

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五所老牌政法类大学和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四所高校的法学院共同构成“五院四系”,代表着中国法学教育的顶尖水平。“‘五院四系’的毕业证书是许多著名律所的敲门砖。”孙洁介绍道。

“如果本科院校不是‘五院四系’,就只有靠读研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了。”目前在一所重点综合性大学求学的孙洁大一时便定下了考研的目标。“而且法学的本科学历在大城市是没有什么竞争力的,必须要是研究生,除非本科超级优秀。”

在孙洁看来,只有学历的光环是不够的:“‘卷’完学历,还要‘卷’科研。有没有发过论文,是不是发的c刊。”

刘雨欣本科就读于中山大学的传播学专业,大四时她获得了保研的资格。出于对法学的喜爱,她大胆地选择了法学专业,最终凭借优异的专业成绩在清华大学落脚。在她看来,周围同学大多都有有强烈的求知欲,也有明确的目标,立志研一秋季学期就过法考、找实习、各科成绩都要争取得A的人不在少数。

对这种说法,刘雨欣保持着谦逊的态度和清醒的认知。“伴随着信息的开放、社会交流的增多,同辈压力也会越来越大”。她回忆起自己给师弟师妹的寄语:“坚持自己的选择,我们可以被同辈激励变得更好,但不能因为别人的选择去改变自己的初衷”,现在的她依然喜欢这句话。

当“内卷”的压力成为法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一部分,大二的孙洁渐渐适应。她在学习中更注重熟悉专业知识、培养法律思维,将思路放得更长远:“法学的就业是比较广的,只要敢尝试,总有出路的。”在她看来,如果将要求放低,不执着于进入红圈所(中国八大顶级律所),“是没有那么难的”。

红圈所

热流之下的暗涌裹挟着每一个人,在实践道路上,大家各有选择。

何洋表示,对于许多法学生来说,毕业后的首选都是进入公检法部门,所以毕业生往往会把握好“应届生”的身份参加公务员考试。如果没能进入体制内,或对其不感兴趣,大部分人会选择进入律所。刘雨欣身边的同学“大多会选择民商法方向”,因为案源更广、收入更可观,但她却对偏冷门的“刑法和刑事诉讼方向”情有独钟。

也有人选择了一条更加幽静而淡泊的道路。李浩希望自己能保持对知识与真理的追求,在法学的学习上继续探索。“但愿未来的路,一直有思考,少些杂念和浮躁,保持自己的纯真和求索的心态。这样看来,那就是继续读书、做研究。”

不管选择怎样的职业道路,都需要良好的基础素质做支撑。汕头大学法学院的吴正茂老师认为,法学专业的学生最需要追求公平正义的理想、严谨务实的态度和较好的表达能力与沟通技巧。他鼓励学生们在学习中不断拓展法学伦理视野,并积极参与各项实习活动。

“建设法治国家,需要优秀的法律人才。”具有法律理想的法学生是中国法律事业的希望所在。对想要选择法律专业的学生们,吴正茂老师寄予殷切期盼。

对此,孙洁也满怀激情:“希望每一位选择法学的学弟学妹,都能够带着法科生的自信,坚定地说出‘我将用毕生维护法律的尊严’。”

本期分享者:

李浩

湖北大学 法学本科 2016-2020

西南政法大学 法理学 21级研究生

何洋

湖北大学 法学本科2016-2020

西南政法大学 经济法学 20级研究生

田懋迪

中国农业大学 法学专业 19级本科生

刘雨欣

中山大学 传播学本科 2016-2020

保研至清华大学法学院法律专业 20级研究生

孙洁

南部某重点综合性大学 19级本科生

本期作者:

黎宛冰

湖北大学 深度营八期成员

李秋雨

汕头大学 深度营八期成员

薛一鸣

中山大学 深度营八期成员

即日起,深度营将推出系列文章,解密各大专业!帮助大家了解各个专业究竟在学什么,以及该专业学生的就业选择情况。

往期推荐:

Notice

如果你有熟悉的高中愿意与深度营进行合作,共同为高三学子提供专业分享,欢迎留言。与此同时,如果你想深入了解某个专业,也请在留言区评论,我们将一一为你解密!

如果你还有其他疑问,在公众号“深度训练营”回复“法学”即可获取咨询群二维码。扫码入群,法学专业的同学将为你解答

专业开箱统筹组:陈冬艳、张蔚婷、施嘉翔、胡世鑫、许愿、施展、唐雨筠、江欣仪

- END -

运营总监|谢 婵

统筹编辑|陈星萌

原标题:《法学 | 不仅是一种热流》

阅读原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