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怎样查看初中考试卷子及答案  > 2024年徐州中考语文试卷附答案

2024年徐州中考语文试卷附答案

徐州市202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满分为14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华语网说明:网页不能完美展现word试卷加点字、下划线、图片、表格等内容及格式,如果你需要完整word试卷及答案,请点此下载。

【我们还为你准备了《2024年全国中考语文试卷下载》】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古诗文默写。(10分)

(1)欲穷千里目,____________。(王之涣《登鹳雀楼》)

(2)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晏殊《浣溪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对偶手法,真挚自然地表现出伤春惜春、感叹年华易逝的心境。

(4)体育中考前,老师用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鼓励大家:考试中,小徐看到小州奔跑迅速,不由得联想起郦道元《三峡》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试后,面对得失,老师告诉大家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岳阳楼记》中的句子填写)。

2.你准备应聘徐州博物馆讲解志愿者,小徐从报纸上摘抄了一段文字考考你。(12分)

通过考古,采撷大地深处的文明碎片,寻找流淌千年的历史文脉,可以找到一座城市文化的根和魂。将散落的遗址串珠成链,将城下城的碎片拼凑成画,徐州的文化底色由此A(    )。史河流韵、天工汉玉、俑秀凝华、金戈铁马……展示在徐州博物馆的一件件徐州出土文物,带着遥远时光的故事,成为独具辨识度的文化符号,丰厚徐州的底yùn(    )。尘封于徐州大地的一个个考古遗址,记录古城坚韧成长的过去,yùn(    )育B(    )的人文精神。这些由过去流向现在的历史见证,在时代的前行中,滋养徐州的未来。______,______,______,伴随城市更新的铿锵足音,徐州正以文铸魂、以文塑城。在文化强市的化蝶之旅中,徐州不断积蓄高质量发展。

(1)文中有两个同音字,小徐用拼音代替了,请你写出正确的汉字。

底yùn(    )  yùn(    )育

(2)小徐在A、B处各留下一处空白,请你选出合适的词语填入括号内。

A.鲜亮    鲜艳    B.息息相关    生生不息

(3)小徐抄写横线处三个短句时打乱了顺序,请你选出排序正确的一项(   )

①树立时代新风②保护千年文脉③培厚人文精神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②③①

(4)小徐把画线的句子抄成了病句,请你修改过来。

 

(5)如果你应聘成功,小徐打算送你一副对联,你认为最恰当的是(   )

A.采文明碎片,寻文化之根

B.天工汉玉说往事,城市更新足音留

C.讲古彭古事,谱新城新篇

D.忆往昔史河流韵,看今朝培根铸魂

二、阅读(55分)

(一)阅读下面一组古诗文,完成3-7题。(17分)

【甲】孝烈将军传

孝烈将军,隋炀帝时人,姓魏氏,名木兰,毫之谯人也。时方征辽募兵,孝烈痛父耄羸,弟妹皆稚騃①,慨然代行。服甲胄,鞬橐②操戈,跃马而往。历一纪③,人莫识之。后凯还。天子嘉其功,除④尚书不受。恳奏省亲,及还谯,释其戎服,衣其旧裳,同行者骇之。成谓自有生民以来,盖未之见也。遂以事闻于朝,召赴阙。帝方恣酒色,奇之,欲纳诸宫中,对曰:“臣无媲⑤君之礼。”以死誓拒,迫不已,遂自尽。帝惊悯,追赠将军,谥孝烈。土人立庙岁以四月八日致祭盖其生辰云。

(选自明代朱国桢《涌幢小品》,有删改)

【注释】①騃(ái):痴愚的样子。②鞬橐(jiān  gāo):盛弓矢的器具。③纪:十二年为一纪。④除:任命,授职。⑤媲:匹配。

【乙】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潮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选自《木兰从军》)

【丙】题木兰庙

[唐]杜牧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①上祝明妃②。

【注释】①拂云堆:地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堆上有神祠。②明妃:王昭君,西汉人,为解国家之急而自愿出塞和亲。

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

土 人 立 庙 岁 以 四 月 八 日 致 祭 盖 其 生 辰 云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帝方恣酒色,奇之   数建奇功

B.值可汗点兵   后值倾覆

C.长而益精   木兰无长兄

D.度黑山   度已失期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解释。

(1)释其戎服,衣其旧裳,同行者骇之。

(2)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

6.请对【丙】诗“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作简要赏析。

7.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乙】【丙】三段文字都写了木兰女扮男装从军的传奇故事,对木兰战场作战的经过进行了生动而详尽的描述。

B.与【乙】文相比,【甲】文木兰形象更丰满,不仅有动作描写,还有心理描写;不仅有正面描写,还有同行者、帝、土人的衬托。

C.【甲】文和【丙】诗创作时代不同,体裁也不一样,但都体现了木兰生前的不平凡及死后人们对她的纪念。

D.【丙】诗后两句既表现了木兰对家乡的思念,又表现了木兰对同样是女性、同样为国分忧的王昭君的敬慕之情。

 

(二)阅读下列材料,完成8-11题。(11分)

材料一:

①近年来,一大批乡村赛事备受关注。红红火火的乡村体育,为人们带来丰富的文体享受,也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体育元素。

②2023年6月,国家体育总局等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35年在全国培育100项以上‘最美乡村体育赛事’”。

…………

⑪小女孩突然大哭起来:“爸爸不会来接我的,他是警察……他牺牲了……爸爸就埋在青石峪山上。”车内骤然静默起来……

⑫那位妇女一把抱住小女孩:“好孩子不哭,你爸爸是英雄。”车停了下来,司机匆匆走过来,掏出自己的名片说:“想爸爸了就打电话告诉我,叔叔接你!”小女孩停止了哭泣说:“妈妈告诉我要坚强!让我不哭!”此刻,我眼眶湿润了,扭过头去,看车窗外的阳光。

⑬小女孩下车,我们也下了车。我们几个人没有到后山看红叶,而是陪着小女孩去看她爸爸。小女孩下车没走多远,有两个巡逻民警认出了她,她跟着他们向山上走去。小女孩爸爸埋在半山坡上,周围是一片片松柏。她跑了过去,边哭边喊:“爸爸!我想您了……”

⑭我用蒙眬的泪眼望着山上的红叶,感慨道:“这红叶真红……”

⑮小女孩边抹泪边向爸爸倾诉着……

⑯B.泪水在我眼睛里猛地打着转儿,唰啦一下子流了出来,滴落在台阶上的一片红叶上,红叶慢慢被泪水打湿了,一片又一片……

⑰下山的时候,阳光透过树叶洒落在台阶上,几枚红叶在风中轻轻地飘着,飘着。小女孩手里多了一枚红叶,我们每个人手里都多了一枚红叶。那是心中的红叶,永远记住,永远陪伴……

(选自《齐鲁晚报》2023年4月4日,有删改)

小徐想把这篇文章拍成微电影,请你担任文学顾问。

12.小徐拍摄前根据故事发展梳理了“我”的心情变化,请你结合第⑤—⑫段内容帮助完善。(3分)

(1)______    (2)______    (3)______

13.小徐认为小女孩的日记本是拍摄中的重要道具,请你分析文中日记本的作用。(3分)

 

 

14.你建议把A、B两处画线句拍成特写镜头,小徐请你分别解释原因。(4分)

 

15.塑造小女孩的形象离不开“我”、妇女、司机、巡警等次要角色,小徐请你说说为什么。(4分)

 

16.小徐想仍以文章标题为微电影命名,请你谈谈标题《永不凋落的红叶》好在哪里。(4分)

 

 

(四)名著阅读(9分)

班级举行“读名著·谈读书”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分享成果。

17.读《红星照耀中国》,你发现毛泽东喜欢读《水浒传》《西游记》等;读《朝花夕拾》,你发现鲁迅喜欢读《____________》;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你发现保尔喜欢读《____________》。

18.请你结合下面《红星照耀中国》(人民文学出版社)中的文字和插图,说说读书给穷人带来了哪些影响。

①年轻人,有时甚至是上了年纪的农民一开始朗读短句,就在认字的同时吸收了其中的思想。例如,你一进到山区这种小“社会教育站”,你就会听到这些人在这样高声问答:

②“这是什么?”

③“这是红旗。”

④“这是谁?”

⑤“这是一个穷人。”

⑥“什么是红旗?”

⑦“红旗是红军的旗。”

⑧“什么是红军?”

⑨“红军是穷人的军队!”

⑩“穷人也要读书”

 

19.阅读《红星照耀中国》这部纪实作品,在关注文字的同时,还要关注斯诺提供的近50幅珍贵插图。请你简要探究该书中插图的作用。

 

三、写作(63分)

20.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歌里唱道:“袅袅炊烟,小小村落,路上一道辙……”

辙,本义是车轮轧出的痕迹。

世上深深浅浅、曲曲直直的“辙印”,会让你产生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你联系生活,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④不少于600字;⑤书写正确、规范、力求美观。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 ①更上一层楼

②海内存知己

③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④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⑤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2.(1)蕴 孕

(2)鲜亮   生生不息

(3)D    

(4)在文化强市的化蝶之旅中,徐州不断积蓄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解析】成分残缺,在句末加上“的动力”。

(5)C

【解析】A.强调了采集文明碎片和寻找文化根源这两个方面,但没有突出讲解的工作以及对徐州这座城市新发展的体现;

B.侧重于天工汉玉讲述往事和城市更新足音,突出了天工汉玉和城市更新两个点,不能全面地涵盖讲解志愿者的工作内容和意义;

D.重点在回忆往昔和当下的培根铸魂,对于讲解志愿者的工作及徐州这座城市的特色体现不够具体和全面;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