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德国交互设计硕士  > 从科隆到IBM:留学德国给我带来什么?

从科隆到IBM:留学德国给我带来什么?

留德华学生的经(xue)验(lei)之(shi)谈👇

王子秋旻 Oscar Wang

一只梨整合创新方向导师

IBM Shanghai Studio用户体验设计师

德国科隆国际设计学院整合设计硕士

中国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士

具有产品/服务/交互的复合型设计经历

(早年TOP5优秀梨学员)

8年积淀的关键词

“纬度”“整合”与“逻辑”

如果给自己过去的8年设计学习提取几个关键词的话,我可能首先会想到的是“ 纬度”“ 整合”和“ 逻辑”。关于纬度,2011年在中国美院刚开始读本科时,当时选择的是工业设计专业。那个时候对工业设计的理解其实就是三维的设计,设计一款产品的外形以及它的功能。我们需要通过建模渲染来完成设计。而从大三开始,,也是因为那几年 互联网在中国的快速发展让我逐渐对服务和交互设计产生了兴趣,所以对于我的设计学习经历来说,有一个 从三维向二维转变的过程,从最开始的设计产品造型到之后的服务系统与交互界面。所以我认为这是对于我来说 最重要的一个角色转型。

而“ 整合”是我在德国科隆国际设计学院 就读研究生时的关键词,它教会了我用 跨学科的思维去解决设计问题,而不仅仅是局限于设计学本身。与来自其他不同专业以及非设计专业的小伙伴一起来完成设计任务,可以从他们身上获得多个角度的一些灵感与启发,这在之前的学习中是没有感受到的,所以我在这个过程中也经历了 第二次的蜕变。

加入IBM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开始,而“ 逻辑”这个关键词其实也是由此而产生的。可以想见在商业项目占主导地位的这样一个全球化公司中, 商业逻辑与设计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去理解客户的真正需求与想法,减少与他们沟通上的摩擦,并最终完成令人惊喜且可靠的设计产品,也是我目前正在不断学习和努力去做到的。

留德太难了

如果你开始考虑要不要去德国

那说明你已经不适合了

如果用一个字来描述选择去德国留学,那就是“ 难”。 语言难,申请难,融入难。再核心一点那就是 : 德国只尊重强者!(点击了解 奥芬巴赫导师如是说 )

语言和思维模式上的巨大差异可以说是中国学生去德国留学面临的最大的挑战。 大部分的德国院校都采用德语授课,重新学一门语言到能上课听懂,用来写论文,并且达到能和教授流利交流的程度,可能我们用学了十多年的英语都觉得不容易,更别说再去掌握复杂的德语了。

同时,德国人不会拐弯的思维模式,也让设计这一门创新学科在德意志的教育体系里变得乏善可陈。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很低,哪怕是中国教育出来的学霸都有 可能因为和教授的想法很难契合而申请不上。不同学校的口味更是难以捉摸,有时被学校拒绝并 不代表这个学生真的不优秀,可能只是真的不适合。

划重点敲黑板:德国教授口味刁钻没有固定套路可循,so与其挖空心思如何投其所好不如老老实实做自己,说不定你的脑洞和教授一拍即合就决定是你了!

所以,如果你没有一个 强大的内心,如果你不是 从小就对德国文化特别感兴趣,一直就想来这里读书且为此而努力,那么当你还在考虑要不要来德国留学的时候,你其实已经不适合来这个 苦逼的国度了😂!

上面的人都认不全的话

《留学千万别来德国啊!!》

“留德华”简明入坑指南

最开始选择专业时并没有一个很强的概念,只是对三维更感兴趣,因而选择了工业设计。美院的工业设计因为有第一年基础课的存在,在课程的设置上会显得局促很多,没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