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张 旭

                           

张 旭,回族,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广西民族大学国际学部主任、外国语学院院长、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博士点负责人。香港浸会大学哲学博士,先后执教于长沙铁道学院、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和福建工程学院,闽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为香港浸会大学翻译学研究中心荣誉研究员,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翻译史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通讯评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研究与跨学科研究,兴趣兼及英美文学、哲学、历史学、语言学、比较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等。先后主持国家社会基金项目3项、国家出版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10余项。国际合作丛书《通天塔丛书》主编、《外国文学文化传播研究丛书》执行主编、《翻译史论丛》主编。个人学术专著有《多维视野下的希利斯·米勒文论研究》(2020)、《心田的音乐:黎翠珍的英译世界》(2019)、《视界的融合:朱湘译诗新探》(2017/2008)、《近代湖南翻译史论》(2014)、《中国英诗汉译史论》(2011/2012)、《湘籍近现代文化名人·翻译家卷》(2012)、《跨越边界:从比较文学到翻译研究》(2010)等;合著有《越界与融通——跨文化视野中的文学跨学科研究》(2012)、《外国文学翻译在中国》(2003)等,编著有《中国传统译论文献汇编》(全六册,2020)、《马君武年谱》(2020)、《陈衍年谱》(2020)、《陈宝琛年谱》(2017)、《林纾年谱长编》(2014)、《风筝不断线——张佩瑶教授译学研究纪念集》(2014)等;译著有《一门学科之死》(2014)、《印度的世纪》(2011)、《翻译学导论》(合译,2009)等。另有学术论文90余篇散见在海内外学术期刊上。2007年获“香港翻译学会狮球教育基金会翻译翻译研究奖学金”;2013、2016年分获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二、三等奖;2015年获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2018年获广西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主要科研获奖:

[19] 2018年11月,专著《视界的融合:朱湘译诗新探》(修订版)获广西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18] 2016年6月,专著《近代湖南翻译史论》获第十一届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17] 2015年12月,专著《中国英诗汉译史论》获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

[16] 2013年12月,专著《中国英诗汉译史论》获第十届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15] 2013年12月,论文《从“经世致用”到编译“夷图夷籍”:魏源的编译活动考察》获得第二届天府翻译奖“学术特别贡献奖”。

[14] 2009年,所著《视界的融合——朱湘译诗新探》获湖南省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会30年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13] 2008年,所著《视界的融合——朱湘译诗新探》获中南大学第三届共创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12] 2007年,所撰论文〈朱湘译诗音乐美的现代诠释〉获香港翻译学会狮球教育基金会翻译研究奖学金。

[11] 2007年,所撰〈关于当前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中若干问题的反思〉获中南大学第二届共创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10] 2007年,所撰〈关于当前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中若干问题的反思〉获湖南省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09] 2006年,所撰〈意识形态与近代英诗汉译〉获中南大学首届共创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优秀奖。

[08] 2006年,所撰〈汉语诗学规范与英语诗歌汉译〉获湖南省翻译工作者协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07] 2005年,所撰〈中国英诗汉译史论〉系列论文获湖南省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06] 2002年,所撰〈汇编一部汉译英语诗歌目录的构想〉在第三届全国多语翻译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评选中获特等奖。

[05] 2001年,所撰〈科技隐喻及其翻译〉获湖南省翻译工作者协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04] 2000年,所撰〈近二十年来美国散文翻译在中国〉在湖南省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会优秀论文评选中获一等奖。

[03] 1999年,所撰〈美国诗歌翻译在中国〉(上、下)被湖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评为第一届外国语言与翻译成果优秀奖。

[02] 1999年,所撰〈当代文学中的粘连现象〉在湖南省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会优秀论文评选中获一等奖。

[01] 1997年,所撰〈美国文学翻译在中国〉系列论文在湖南省比较文学学会优秀论文评选中获一等奖。

 

主要教学获奖:

[03] 2014年,获福建省优秀教师称号。

[02] 2009年,获中南大学教学优质奖,中南大学。

[01] 2011年,指导研究生获湖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湖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湖南省教育厅。

 

主要著(译)作:

[29] 张旭、车树昇:《现代湖南翻译史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22。

[28] 张旭、肖志兵编:《中华翻译家代表性译文库·伍光建卷》,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21。

[27] 张旭、张鼎程编:《中华翻译家代表性译文库·马君武卷》,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21。

[26] 张旭、李学宁主编:《融通大学英语跨文化阅读教程:文学与艺术》,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20。

[25] 张旭、车树昇、龚任界编:《陈衍年谱》,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20。

[24] 张旭编、林纾译:《林纾译作选》,南京:商务印书馆,2020。

[23] 张旭编、梁遇春译:《梁遇春译作选》,南京:商务印书馆,2020。

[22] 朱志瑜、张旭、黄立波编:《中国传统译论文献汇编》(全六册),北京:商务印书馆,2020。

[21] 张旭、苏玉鑫导读、注释:《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德]亚瑟·叔本华著,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20。

[20] 张旭著:《多维视野下的希利斯·米勒文论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0。

[19] 张旭、车树昇编:《马君武年谱》,南京:商务印书馆,2019。

[18] 张旭著:《心田的音乐:黎翠珍的英译世界》,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

[17] 张旭、肖志兵导读、注释:《历史的观念》,[英]科林伍德著,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9。

[16] 张旭、肖志兵导读、注释:《方法论》,[法]勒内·笛卡尔著,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9。

[15] 张旭编、伍光建译:《伍光建译作选》,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

[14] 张旭著:《视界的融合:朱湘译诗新探》(修订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

[13] 张旭、车树昇、龚任界编著:《陈宝琛年谱》,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7。

[12] 张旭著:《近代湖南翻译史论》,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4。

[11] 张旭著:《风筝不断线——张佩瑶教授译学研究纪念集》(主编),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4。

[10] 张旭著:《林纾年谱长编》,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

[09] 张旭著:《一门学科之死》(斯皮瓦克著,译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08] 何云波、张旭等著:《越界与融通——跨文化视野中的文学跨学科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07] 卡迈勒·纳特著、张旭译:《崛起的印度》,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

[06] 张旭著:《湘籍近现代文化名人·翻译家卷》(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成果),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05] 张旭著:《中国英诗汉译史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

[04] 张旭著:《跨越边界:从比较文学到翻译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03] 张旭著:《视界的融合——朱湘译诗新探》,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02] 罗选民主编,田德蓓、张旭副主编:《外国文学翻译在中国》,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4.3。

[01] 罗选民、张旭等著:《话语分析的英汉比较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

 

CSSCI源刊论文:

[27] 张鼎程、张旭:《翻译与诗学重构:辜鸿铭汉诗英译研究》,《外语导刊》2024年第2期。

[26] 张旭、张鼎程:《知识考古与区域翻译史研究:之构想》,《上海翻译》2023年第5期。

[25] 胡卫伟、张旭:,《自然辩证法》2023年第2期。

[24] 张旭、苏玉鑫:,《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22年第5期。

[23] 张旭:,《外语教学》2022年第2期。

[23] 孙艳、张旭:《中国翻译史的海外发声——基于九大国际译学期刊的考察(1955—2020)》,《上海翻译》2022年第1期。

[22] 张旭:,《中国翻译》2021年第6期。

[21] 朱志瑜、张旭、黄立波:,《外国语》2019年第2期。

[20] 张旭:,《文化与诗学》2015年第1辑(总第20辑)

[19] 张旭:,《中国比较文学》2013年第4期。

[18] 张旭:〈融化新知与诗学重诂——白话文学语境中“学衡派”英诗复译现象考察一例〉,《外语研究》2010年第6期。

[17] 张旭:〈“权利转向与自我再现——评罗选民等编《翻译中国》〉,《中国翻译》2010年第4期。

[16] 张旭:〈文学转型与反思——试论全球化与数字化时代希利斯•米勒的文学新观念〉,《当代外国文学》2010年第1期。(该文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15] 张旭:〈诠释·会通·翻译——评罗选民译《现代语境中的上帝观念》〉,《外国语文》2012年第2期。

[14] 张旭:〈郁达夫英诗汉译散体化现象考察〉,《外语教学》2009年第6期。

[13] 张旭:〈刘半农早期英诗汉译活动考察〉,《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12] 张旭:〈“天籁之音”:吴芳吉早期英诗汉译寻踪〉,《外国语文》2009年第3期。

[11] 张旭:〈历史的重构:一部中国英诗汉译断代批评史的构想〉,《外语研究》2009年第2期。

[10] 张旭:〈从失语到对话——兼评张佩瑶等编译《中国翻译话语英译选集》〉,《外语研究》2008年第1期。

[09] 张旭:〈“桃梨之争”的美学蕴涵——朱湘译诗中文化意象传递的现代诠释〉,《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08] 张旭:〈关于当前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中若干问题的反思〉,《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07] 张旭:〈关于翻译研究术语汉译的讨论〉,《中国翻译》2004年第4期。

[06] 张旭:〈比较文学课程教学在香港〉,《中国比较文学》2004年第3期。

[05] 张旭:〈也谈网络翻译文学〉,《中国比较文学》2002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期刊复印资料《外国文学》2002年第11期全文复印转载。)

[04] 张旭:〈近二十年来美国散文翻译在中国〉,《中国比较文学》2000年第2期。

[03] 张旭:〈走近通天塔〉,《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年第4期。

[02] 张旭:〈’98“文化与翻译”学术研讨会综述〉,《中国比较文学》1998年第3期。

[01] 张旭:〈美国现代诗歌翻译在中国〉,《中国翻译》1997年第6期。

 

海外学术期刊论文:

[17] 张鼎程、张旭:《黎翠珍英译粤剧研究》,《翻译季刊》2022年总105期。

[16] 张旭:,《翻译季刊》(香港)2015年第76期。(英国曼彻斯特大学Translation Studies Abstract源刊)

[15] 张旭:〈翻译规范·文本诠释·审美再现——从霍克斯和杨宪益夫妇译《红楼梦》第五回看文化意象的传递〉,《广译》(台湾)2012年第6期。

[14] 张旭:〈经典的重构——一部《古兰经》汉译批评史的设想〉,《翻译季刊》(香港)2011年第60号。(英国曼彻斯特大学Translation Studies Abstract源刊)

[13] 张旭:〈朱湘译诗建筑美的现代诠释〉,《翻译季刊》(香港)2008年第48期。(英国曼彻斯特大学TranslationStudies Abstract源刊)

[12] 张旭:〈朱湘译诗音乐美的现代诠释〉,《翻译季刊》(香港)2007年第44期。(英国曼彻斯特大学TranslationStudies Abstract源刊)

[11] 张旭:〈文化外求时期朱湘的译诗活动考察〉,《诗网络》(香港)2006年第29期。

[10] 张旭、何云波:〈沉舟中的梦遊(下)——中国最后一位象征派诗人沈宝基的诗艺旅程〉,《诗网络》(香港)2006年第25期。

[09] 张旭:〈跨越边界与话语反思——试论希理斯•米勒的解构主义翻译观〉,《翻译学研究集刊》第九辑(台湾)2005。

[08] 张旭:〈意识形态与近代英诗汉译〉,《中外文学》(台湾)2005年第11期(总34期)。(美国MLA PeriodicalIndex源刊)

[07] 张旭、何云波:〈沉舟中的梦遊(上)——中国最后一位象征派诗人沈宝基的诗艺旅程〉,《诗网络》(香港)2005年第23期。

[06] 张旭:〈中国近代英诗汉译若干史料钩沉〉,《诗网络》(香港)2004年第4期。

[05] 张旭:〈英诗汉译中新格律体实验考察〉,《翻译季刊》(香港)2004年总31期。(英国曼彻斯特大学Translation Studies Abstract源刊)

[04] 张旭:〈胡适与英诗翻译〉,《翻译学报》(香港)2003年秋季号(总第8期)。

[03] 张旭:〈网络时代的翻译文学研究──以中国的翻译为例〉,《世界文学》(台湾)2003年春季号(总第7期)。

[02] 张旭:〈为了忘却的纪念──记一位中国的象征派实验诗人沉宝基〉,《文学世纪》(香港)2003年第3期。

[01] 张旭:〈译经文学传统与近代英诗汉译〉,《世界文学》(台湾)2002年冬季号(总第6期)。

 

其他期刊论文:

[49] 张旭:《经典的重现——读》,《中国教育报》2023年11月29日第10版。

[48] 蓝岚、张旭:《抗战时期桂林俄文专修学校翻译人才培养考察》,《外国语文》2022年第1期。

[47] 张旭:(上),《翻译史论丛》2020年第2辑。

[46] 张旭:,《翻译史论丛》2020年第1辑。

[45] 张旭:,《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研究》第一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

[44] 张旭:,《外国语文》2018年第4期。(北大核心)

[43] 张旭:,《外国语言与文化》2018年第1期。

[42] 张旭:,《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2018年第7辑。

[41] 张旭:,《外语与翻译》2018年第1期。

[40] 张旭:,《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2015年第1辑。

[39] 张旭:,《燕山大学学报》2015年第1期。(北大核心)

[38] 张旭:〈知识考古与历史重诂:编撰《林纾年谱长编》的构想〉,《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

[37] 张旭:〈从“经世致用”到编译“夷图夷籍”:魏源的编译活动考察〉,《译苑新谭》2013年第5辑。

[36] 张旭:〈曾纪泽与晚清外交翻译〉,《外语与翻译》2013年第4期。

[35] 张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