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上午,2023年广州中考在平稳有序中圆满落下帷幕,今年中考录取计分科目笔试包括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七个学科,各科试题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巩固提高“双减”工作水平,引导深化义务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力求引导教学改革,推动与课程改革的适应与衔接。当天下午,广州市教育局邀多位专家对今年各科试题进行解读和点评。
2023年广州市中考试题内容总体体现了如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要严格依据考试规定。依据教育部有关中考改革的指导意见精神和 “两考合一”“兼顾毕业和升学”的功能定位,科学合理设计考试内容。整体而言,各科试题结构稳定,由易到难顺应学生的心理特征,易、中、难题分值比例兼顾学业水平与选拔功能,无偏题、怪题,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深化改革的需要。
二是要严格依标施考。各学科对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要求,坚持核心素养导向,强调学科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注重考查学科关键能力,突出教考衔接,引导中学教学遵循教育规律,回归课标、回归课堂,依标施教。
三是要探索情境创设。各学科考试注重时代特点和学科特点,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中国重大科技成就、广州本土资源中选取鲜活素材,贴近学生实际,创设真实的、多样化的学习探究情境,将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考查融入到情境中,引导学生经历学习探究的过程,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实现考查并发展核心素养的目标。
今年的中考是党的二十大召开后的首考,广州教育始终扛牢政治担当,保持“赶考”的清醒和坚定,为答好“双减”这道必答题、做好“提质”这篇大文章发挥正向引导的重要作用,以同心实干、共同奋斗在时代考卷上写下广州作为。如今,肩负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重任的广州,正以科技创新锻造有效增量,挺起高质量发展的“脊梁”,因此,解题淡化套路重应用能力,考验核心素养和创新思维,成为今年乃至今后广州中考命题思路的大方向。接下来,我们的考试将进一步科学合理设置试卷难度,既防止过难增加学业负担,也要避免过易难以体现区分度,“反套路”“反刷题”“反死记硬背”,让真搞课改、真实施“双减”的学校和教师带出来的学生考得更好。
语文
聚焦语文核心素养
引领学生精神成长
2023年广州中考语文试题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严格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立足学生学力基础,聚焦语文核心素养,充分发挥课程育人功能,引领学生精神成长。试题稳中有变,在选材的主题化、试题的结构化、情境的一体化、思维的可视化等方面都有新的发展。
第一、创设情境,精选素材,强调学科育人价值
坚持立德树人是最根本的价值取向,贴近现实生活是最主要的选材依据。今年的试题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学生的时代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
古诗文默写、古诗鉴赏均选取我国古代的经典名篇。综合性学习选用“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中的典型材料,直接从生活中选取素材,并与教材中的“我们的互联网时代”、“敬老孝亲”综合性学习相呼应。非连文本阅读语料围绕“低碳行动”主题选材,综合考查学生语言运用和思维发展能力。文学类文本阅读中作者到学校给孩子们讲解植物科学的经历和思考,既为学生提供了文学体验情境,又为学生建构了跨学科学习情境。
第二、遵循课标,指明方法,探索阅读新路径
名著阅读的考查,从“读贵有法”开始,围绕检索信息、圈点批注、参看点评三个阅读环节,符合了一般的阅读规律;而以《水浒传》中的鲁智深为例,让学生学会检索行踪、批注人物性格、参考点评进行鉴赏,强化了阅读方法指导,也为整本书阅读教学指明了路径与方法。“读贵有疑”则引导学生敢于质疑,提出有一定价值的问题,如“为什么孙悟空不直接驾筋斗云去西天取回真经呢?”,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习发现矛盾、反复、关联之处,并能够有根据地、条理清楚地进行自我表达。
文言文阅读选取了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与欧阳修论琴的一个片段进行关联阅读,这是首次采用课内外文段对比阅读,不仅丰富了对课内所学经典的认知,同时实现课内外的知识与能力迁移。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注重知识拓展。
第三、立德树人,尊重个性,鼓励思辨性表达
作文题目《一样的 ,不一样的我》,围绕着“立德树人”,延续去年的半命题形式,题目不设审题障碍,给学生较大的发挥空间。两个短语的组合,在考查思辨素养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是对教学改革的积极回应。
“一样的 ”,作为背景、表现或参照,可选题材广,而“不一样的我”则提供了固定的叙述视角,为“我”的成长变化,或“我”的独特个性,引导学生关注自我成长。两者之间构成辩证关系,提供了积极的价值导向,帮助学生正确认知与客观外部世界的关系。在构思与写作过程中,唤醒学生独特的体验,鼓励思辨性的表达。
物理
情境丰富导向素养
评价育人引导教学
2023年广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中考”)物理试题注重时代性,试题情境丰富多样,加强与生产生活、社会发展及科技进步的联系,凸显“生活·物理·社会”理念,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进一步巩固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双减”成果,呼应“提质增效”号召;试题以课标为纲,以教材为本,充分体现课程标准要求,力求对基础知识和主干内容的考查贯彻落实到所有题型。物理试题主要特点有:
体现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
试题通过劳动实践、学生游戏活动等场景落实五育并举,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动机,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强调物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例如第1题介绍我国古代计量方法之一“掬手为升”,第12题结合工人利用杠杆工具搬运石头的情境,利用物理知识可以提升劳动生产效率,也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发明创造和勤劳智慧,增强文化自信。第6题结合学生课外活动“一瓶水提升一个人”游戏情境考查滑轮组相关知识,寓教于乐。
创设多元情境,培养科学素养
试题引入现代科技元素,让学生了解物理在现实生活中的科技应用,增强学科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如第14题的新型测力计和数字气压计,第16题的PTC半导体陶瓷材料发热电阻等。试题也体现跨学科融合,如与数学、化学、生物等学科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迁移能力。如第3题的太阳能路灯照明系统,第4题叶绿素吸收光的波长范围。
重视教材内容,实验考查全面
试题有助于指导一线教学,有助于“教学评”一致性的达成。部分试题素材源于教材的实验、插图及习题,如第2题摩擦起电实验,第5题音叉实验,第9题凝固实验,第10题物体吸放热对比实验情境改编自教材习题;第11题是教材的光学必做实验,考查光路作图规范;第15题取材于学生实验操作考试中的真实情境。此类题目旨在通过考试的反拨作用,让教师和学生认真研读教材,引导教学回归课本,重视物理实验的教学和落实。
突出学科特点,动脑动手并重
试题源自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和实验探究等各种活动,信息呈现形式多样化。注重对学生多方面学科能力的考查,如通过文字、图表、图象、图片等多维度提取和加工信息的能力、运用物理学术语言表达的能力。如第8、13、15、16题。
试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素养,实验探究和逻辑推理能力,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如17、18题均以自制器材为背景,问题设计新颖,由实验现象推理出实验的本质原理,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迁移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素养和创新精神。
2023年广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试题,严格依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命题,凸显育人导向,紧贴教材内容,体现课标要求,重视素养考查。试题重视考查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在考查物理学科能力的同时,引导教学要注重对学生终身发展的关键能力的培养。
化学
感受科学魅力,创造绿美生活
2023年广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考查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体现水平性考试和选拔性考试的双重定位,实现考试育人和学科育人的双重功能。试题精选情境素材,立足学科基础内容,不断深化能力考查,着力体现学科大概念的渗透,较好地发挥出引导教学的作用。
化学主观题的命题背景主要来自实际生产和真实的实验探究活动。学生需要把学到的核心知识和方法与试题的情境充分整合起来,才能较好地解决问题,这也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总核心素养考查的主要导向。以机械记忆知识点和刷题为主要学习方法的学生会感到不太适应。试题通过这种调整,也引导教师要深入研究新课标,把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落到实处,把实验探究教学落到实处,让学生的能力和素养获得真正的发展,才能应对与时俱进的中高考命题。
一、关注日常生活、推进科学普及
试题从日常生活、劳动场景中提取与化学有关的素材,鼓励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将书本里的知识转变为身边真正可以运用的科学。
例如:第3题主要取材于空气质量报告方面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并积极参与到空气污染问题的讨论和治理当中。第4题着重讨论了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化学元素在人体生长发育和机体运行中的独特作用,树立合理摄入营养元素保持身体健康的意识。第5题落实课程标准“在家务劳动中感悟化学原理”的要求,通过讨论家用燃料组成、食物调味、餐具清洗原理、养育花草等问题,体现“生活处处有化学,生活处处用化学”,引导学生把课本知识的学习延伸到生活实践中,建立遇到实际问题要懂得运用科学原理去寻找对策的意识。
二、传承民族智慧、增强文化自信
试题从我国古代工艺技术成果和当代科技成就中挖掘素材,让学生体会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同时感受国家科技进步在民族复兴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对科学的好奇和热爱。
例如:第1题取材于广东本土的优秀传统文化——广彩、广绣、扒龙舟、广东剪纸;第16题取材于我国古代重要科技著作《天工开物》关于金属冶炼的描述,针对不同性质的金属,当时的人们能合理运用符合科学原理的不同技术进行提炼和分离,让人无法不感叹技术的魅力和传承的力量;第17题创设了从天然盐湖水中获取重要盐类的真实情境,让学生在真实案例中感受古代化学技术;第9题以神舟飞船运载火箭的推进剂选择为背景,讨论传统燃料和新能源的利用;第15题取材于广州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背景,讨论了汽车储能电池的原材料问题。
三、浸染生态文明、强化使命担当
试题基于“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重要时事背景,设置了多个与生态保护相关的问题情境,如空气、土壤、水的污染防治,废水的无害化处理,金属资源回收等,大力宣扬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和资源循环利用观念,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呼吁绿美广东从我做起,让学生充分感受化学在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系统方面的巨大贡献,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
例如:第2题倡导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用品,妥善处理生活垃圾和废旧金属,研发和使用更加低毒高效的农药,结合学生身边的生活,引导他们形成节能低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态度。第19题将课外学习小组如何正确处理实验活动后的有害废液的真实经历转化为中考试题,让学生从他们自己的环保实践中获得启发。今后不论是从事哪一行,都能将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视为责任使命。
2023年中考化学试题在传统工艺、现代科技、生态建设等真实的化学情境中负载知识点考查,用内容形式创新来着力避开简单刷题训练得高分的模式,考查方式灵活,传递正面价值导向,促进学生对化学科学本质的理解,鼓励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将化学用于生活,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引导学生为民族复兴和人类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四、凸显科学思维、发展核心素养
试题通过创设真实的学科探索情境,将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考查完全融入到情境中,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让学生解决真实化学问题,从而实现考查并发展核心素养的目标,着力避开简单刷题训练得高分的模式。
例如:第8题、第19题均取材于我市初中学生“我与化学”跨学科实践活动的真实案例成果,一个是某校活动小组制作的净水器,另一个是某校活动小组的重金属影响植物生长研究报告,这些活动蕴含了丰富的化学观念、科学思维和工程技术,是核心素养获得良好发展的集中体现。
建构和运用模型是科学思维的重要方面,在试题中有大量涉及,第17题通过解决用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获取硫酸钠的实际问题,考查学生建立和运用物质分离探究模型、物质制备探究模型;第19题考查了学生建立和运用对比实验模型、物质检验探究模型。第14题、第18题和第20题着重考查了基于实验事实进行证据推理的能力,14、18题以教材典型实验为背景,20题以教材实验向工业生产的拓展性实验——铁矿石的还原为背景,引导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带着学生经历真实的探究,勇于提出合理的见解,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方法获取证据,并培养基于证据进行推理的思维能力。
化学试卷综合性大题区分度较大,解答对科学思维的要求较高。例如第19题,以初中学生所做的一个真实的实验探究活动为命题背景,考查对比实验的设计能力。用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就能解答这个题,解题思路是运用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和溶液稀释的简单计算方法,浓溶液是5%,要稀释为3%、1%,根据溶质质量不变,100*1%=a*5%,因此a=20,根据总体积为100,b=80。另外根据对比实验设计方法,为了实验结果更加严谨,需要设计空白实验消除水本身的影响,因此应设计一组不含重金属离子的实验,即直接用100g水做浇灌试剂。
又如第20题,以课本上的一个化学反应(铁矿石炼铁)为探究的起点,逐步深入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生成物种类的影响,考查基于证据进行推理的能力。其中最后一问难度较大,但解答此问也只是用到初中基础知识,再加上提取和加工信息的能力。解题思路是:试题中明确学习小组实验检验出的固体成分含Fe3O4和Fe,但分析工程师作出的研究发现,600℃的反应温度下,固体成分应该是Fe3O4和FeO,不会有Fe生成,考生就要思考Fe的可能来源,根据元素守恒的基本观念,再结合题目的提示,发生了一个分解反应,因此可以大胆猜测是FeO分解为Fe3O4和Fe,并可以从各物质原子个数比、元素质量比这些基本定量视角对自己的猜测进行合理验证。
数学
突显学科特色
顺应新课标稳中创新
2023年广州市中考数学试题呼应2022《新课标》提出的“素养为纲、综合育人、实践育人”的课程理念,很好地将数学学科特点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机融合,从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数学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数学与科学技术的进步等方面,全面考查初中阶段学生应具备“四基”“四能”和“九大数学核心素养”,展示学科价值,发展学生能力。
一、减负提质,贯彻改革精神,
落实双减要求
2023年广州市中考数学试题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双减”政策要求,发挥中考命题对初中数学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试卷排版美观大方,表述简洁无歧义,试题根据多维度科学编制,结构稳定,易、中、难题分值比例兼顾学业水平与选拔功能,做到简单题舒服,难题有区分度,由易到难顺应学生的心理特征,体现了2022《新课标》的要求和有关评价理念,顺应数学课程改革的趋势和潮流。
二、遵循课标,重视活动体验,
突出数学本质
试题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第7题以航海中方位角和距离问题为情境,以数学眼光、数学语言提炼成题,用数学思维思考和解决问题。试题设置遵循新课标要求,重视教学过程中的数学活动经验,强调学习活动中的探究体验与思维形成,感悟数学的本质。
三、回归教材,夯实运算功底,
强化基础知识
试题大部分题目可以在教材找到原型,这些题根据教材上的定理、例题、习题或数学活动等进行改编,例如,第9题的命题素材源自教材“24.2.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有关三角形内切圆的习题。运算是数学的“童子功”,试卷从数的运算到整式、分式、根式运算,从方程求解到不等式求解,从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到二次函数问题求解,无不渗透着对运算基本功的要求。试题设置淡化模型与套路,重视对教材的理解,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基本能力的培养。
四、强化作图,发展思维品质,
促进初高衔接
试题强化作图能力的考查,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