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工程伦理期末考试  > 工程伦理复习笔记(全)

工程伦理复习笔记(全)

工程伦理第1-5章以及第10章笔记,附前五章问答题

研究生考试系列—工程伦理复习笔记----弗兰大学 参考教材:《工程伦理》清华大学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一章 工程与伦理

第一章通过怒江水电开发的案例引出了工程伦理这一说法并且阐释了何为工程伦理。人类的工程实践不仅仅是一种改造自然的技术活动,也是一种关涉人丶自然与社会的伦理活动。第一章重点探讨了工程与伦理的概念,分析了工程实践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伦理问题,提出处理工程实践中伦理问题的基本原则。 1.1如何理解工程? 这一小节明确了“工程”的概念,但在现代社会,人类的工程活动都要以技术为基础。因此,工程与技术密切相关。讨论工程伦理的相关问题前,厘清技术与工程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技术与工程之间的区别表现为四个方面:第一,二者内容性质不同,技术的核心是发明,工程的核心是建造。第二,二者“成果”的性质和类型不同,技术活动成果的主要形式是发明丶专利丶技术技巧和技能,工程活动成果的主要形式是物质产品丶物质设施。第三,二者的活动主体不同。技术活动的主体是发明家,工程活动的主体是工程师以及工人丶管理者丶投资方等。第四,二者的任务丶对象和思维方式不同。技术方法都具有“可重复性”,而工程项目都具有独一无二的特征。 技术和工程的又有着紧密的联系。首先,他们都是以满足人类的某种需要为目的,都是人类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为了获得更为优质的生活而改造世界的活动。其次,工程活动都要以技术为基础,工程要对技术进行集成。同时,工程也是技术的重要载体,并使技术的本质特征得以具体化。可以说,技术是工程的手段,工程是技术的载体和呈现形式。 工程的概念最初主要用于指代与军事相关的设计和建造活动,近代以后,人们把有目的地控制和改造自然物,建造人工物,以服务于特定人类需要的行为往往都称之为工程。被广泛接受的工程的定义:认为工程是驾驭源于自然界的力量以供人类使用病为人类提供便利的艺术。在现在社会中,广义的工程概念认为,工程是由一群人为达到某种目的,在一个较长时间周期内进行协作活动的过程。狭义的工程概念则认为,工程是以满足人类语言的目标为指向,应用各种相关的知识和技术手段,调动多种自然与社会资源,通过一群人的相互协作,将某些现有实体汇聚并建造为具有预期使用价值的人造表情的过程。 一般而言,计划丶设计丶建造丶使用和结束五个环节构成了工程的完整生命周期。 任何一个工程项目整体上都是一种社会实践。一方面,工程活动本身具有社会性,它是工程共同体通过实践将工程设计和知识应用于自然的过程;另一方面,工程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好的生活”,其造福人类社会的目标具有社会性。工程实践具有不确定性和探索性。 理解工程的几个维度:哲学丶技术丶经济丶管理丶社会丶生态丶伦理。 1.2如何理解伦理 伦理突出以之依照规范来处理人与人丶人与社会丶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伦理规范可分为两种:其一是制度性的伦理规范,其二是描述性的伦理规范。 伦理立场可概括为功利论丶义务论丶契约论和德行论。 伦理困境:价值标准的多元化以及现实的人类生活本身的复杂性,常常导致在具体情境下的道德判断与抉择的两难困境,即为“伦理困境”。 面对复杂的伦理问题或伦理困境时,为了更好的在工程实践中履行伦理责任,可按照以下顺序审慎地思考和处理几对重要的逻辑关系。第一,自主与责任的关系;第二。效率和公正的关系;第三,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第四,环境与社会的关系。 1.3工程实践中的伦理问题 对工程活动的行动者网络的分析可以有两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不同类型的行动者之间的交互作用,这构成我们通常所说的工程共同体。第二个维度是同一类型的行动者之间的交互作用,这以工程师共同体为典型代表。 主要的工程伦理问题:技术伦理问题丶利益伦理问题丶责任伦理问题丶环境伦理问题。 工程伦理问题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历史性丶社会性丶复杂性,其中历史性是从时间的维度,社会性和复杂性分别是参与者和设计因素的维度来看工程伦理问题。 1.4如何处理工程实践中的伦理问题 在一般意义上来说处理好工程实践中的诸多伦理问题,行为者首要的是需辨识工程实践场景中的伦理问题,然后通过对当下工程实践及其生活的反思和对规范的再认识,将伦理规范所蕴含的“应当”现实地转化为自愿丶积极的“正确行动”。 处理工程伦理问题的基本原则:人道主义–处理工程与人关系的基本原则,社会公正–处理工程与社会关系的基本原则,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工程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原则 应对工程伦理问题的基本思路:

具体分为五个方面:⑴培养工程实践主体的伦理意识。⑵利用伦理原则丶底线原则与相关情境相结合的方式化解工程实践中的伦理问题。⑶遇到难以抉择的伦理问题时,需多方听取意见。⑷根据工程实践中遇到的伦理问题及时修正相关伦理准则和规范。⑸逐步建立遵守工程伦理准则的相关保障制度。

第二章 工程中的安全、风险与责任

2.1工程风险的来源及防范 工程风险的来源:总体而言,主要由以下三种不确定因素造成;一是工程风险的技术因素,二是工程风险的环境因素,三是工程风险的人为因素。工程风险的技术因素又可分为零部件老化丶控制系统失灵和非线性作用等因素;工程风险的环境因素又可分为意外气候条件和自然灾害等因素:工程风险的人为因素又可分为工程设计理念的缺陷丶施工质量缺陷和操作人员渎职等因素。 工程风险的可接受性的来由:由于工程系统内部和外部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无论工程规范制定得多么完善和严格,仍然不能把风险的概率降为零。因此,在对待工程风险的问题上,我们只能把风险控制在人们的可接受范围之内。 工程风险可接受性的定义:人们在生理和心理上对工程风险的承受和容忍程度。当然,其可接受性因人而异,即工程风险的可接受性是具有相对性的。这种相对性的差异在专家和普通公众之间更为明显。 如何把风险控制在人们得了接受范围之内?这就需要对风险的可接受性进行分析丶界定安全的等级,并针对一些不可控的意外风险事先制定相应的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 工程风险的防范与安全:①工程的质量监理与安全:工程质量监理是真专门针对工程质量而设置的一项制度,它是保障工程安全,防范工程风险的一道有力防线。②意外风险控制与安全:工程风险是可以预防的,事故预防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重复性事故的预防,二是对可能出现事故的预防。建立工程预警系统是预防事故发生的有效措施之一;意外风险的应对通常采取的措施包括风险回避丶风险转移丶风险遏制丶风险化解丶风险自留等手段。③事故应急处置与安全:要有效应对工程事故,应该事先就准备一套完整的事故应急预案。这是保证迅速丶有序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降低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保障。 制定事故应急预案的基本原则:⑴预防为主,防治结合。⑵快速反应,积极面对。⑶以人为本,生命第一。⑷统一指挥,协同联动。 2.2工程风险的伦理评估 工程风险评估的核心问题是“工程风险在多大程度上是可接受的”,其本身就是一个伦理问题,其核心是工程风险可接受性在社会范围的公正问题。 工程风险的伦理评估原则: ⑴以人为本的原则;⑵预防为主的原则;⑶整体主义的原则;⑷制度约束的原则。 工程风险的伦理评估途径:⑴工程风险的专家评估;⑵工程风险的社会评估;⑶工程风险评估的公众参与。 工程风险的伦理评估方法:⑴工程风险伦理评估的主体,评估主体在工程风险的伦理评估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可分为内部评估主体和外部评估主体。⑵工程风险伦理评估的程序,工程风险伦理评估的第一步是信息公开;第二步是确立利益相关者,分析其中的利益关系;第三步是按照民主原则,组织利益相关者就工程风险进行充分的商谈和对话。⑶工程风险伦理评估的效力,效力包括目标确定丶实现目标的能力以及目标实现的效果三个核心要素。 考察工程风险伦理评估的效力,有以下几个原则要遵守:①公平原则②和谐原则③战略原则。 2.3工程风险中的伦理责任 工程伦理责任的主体:⑴工程师个人的伦理责任:工程师作为专业人员,具有一般人不具有的专门的工程知识,他们作为工程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工程师比其他人更了解某一工程的基本原理以及所存在的潜在风险。⑵工程共同体的伦理责任:现代工程在本质上是一项集体活动,当工程风险发生时,往往不能把全部责任归结于某一个人,而是需要工程共同体共同承担。 工程伦理责任的类型:①职业伦理责任,可分为义务–责任丶过失–责任丶角色–责任②社会伦理责任③环境伦理责任。

第三章 工程中的价值、利益与公正

工程的价值特点:(1)工程的价值导向性;⑵工程价值的多元性;⑶工程价值的综合性。 其工程价值的多元性体现在:工程的科学价值丶工程的政治价值丶工程的社会价值丶工程的文化价值丶工程的生态价值等方面。 工程活动是一个项目一个项目进行的,项目是工程活动的基本单元,而工程项目在时空分布上是不均匀的,它只能服务于特定的人群,而不会是所有人。 邻避设施:指能使大多数人获益,但对邻近居民的生活环境与生命财产以及资产价值带来负面影响的“危险设施”。 邻避效应:对于邻避设施的公益性丶重要性以及建设的必要性,当地居民一般是认可的,但是由于他们承受其实实在在的或潜在的危害,所以他们的态度是,这些项目确实应该建设,但“不要建在我家后院”。 社会成本是由于实施建设项目而造成的,但又不能归入参与项目的合同方的直接或间接成本之中。在工程全寿命周期,都有可能对社会造成不利的影响,发生社会成本。 工程活动的社会成本主要表现在:①对环境丶资源影响所形成的社会成本;②对社会影响所形成的社会成本;③对经济影响所形成的社会成本。 利益相关者的狭义定义:存在这样一些利益群体,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企业就无法生存。 广义定义:那些能够影响企业目标实现,或者能够被企业实现目标过程影响的任何个人和群体。 利益相关者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①影响力,即某一群体是否拥有影响企业决策的地位丶能力和相应的手段;②合法性,即某一群体是否在法律和道义上被赋有对企业的所有权;③紧迫性,即某一群体的要求能否立即引起企业管理层的关注。 工程的目标人群与攸关方(承受者)的简单对比

公正的基本概念:每个人都应获得其应得的权益,对平等的事物平等对待,不平等的事物区别对待。公正不等于平等。 公正的四种类型:①补偿公正,是对一个人曾经遭受的不公正待遇进行补偿;②惩罚公正,是对违法者或做坏事的人进行惩罚;③分配公正,指公正地分配福利和负担;④程序公正,规定了判决的过程丶行为或达成的协议的公正性。 在工程活动中,公正的实现必须要考虑现实活动目标的效率。公正应该是工程实践的内在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公正的实现应该与效率的追求相统一。效率的实现要以基本公正为条件。基本的公正既是效率合法性的前提,也是长期效率的保障。 基本分配公正的基本实现途径是在不同利益与价值追求的个人与团体间的对话的基础上,达成有普遍约束力的分配与补偿原则。 为了实现基本公正,需要建立和完善以下几方面机制:①进行项目社会评价。②针对事前无法准确预测项目的全部后果,以及前期未加考量的公正问题,应引入事后评估机制。③针对仅瞄准目标人群的局限,扩大关注的视域,开展利益相关者分析。 利益相关者分析的主要内容:根据项目单位的要求与项目的主要目标,确定项目的主要利益相关者;明确各利益相关者的利息所在以及与项目的关系;分析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利益相关者参与项目实施 的各种可能方式等。 如何改善矛盾冲突:建立相关者的利益协调机制,吸收广大公众参与工程的决策丶设计和实施全过程。

第四章 工程活动中的环境伦理

工业化过程中保护环境的两种思路:资源保护主义和自然保护主义。两者都强调自然资源保护的重要性,但价值观和保护目的却截然不同。资源保护主义的主张是“科学的管理,明智的利用”,目的是更好地开发利用。自然保护主义的目的是为了自然自身,而不是人类的利用。 人类中心主义的三层涵义:生物学意义上的丶认识论意义上的丶价值论意义上的人类中心主义。 工程环境伦理的基本思想: ①价值论意义上的人类中心主义,把人看成是自然界唯一具有内在价值的事物。 ②非人类中心主义,人类只是自然整体的一部分,他需要将自己纳入更大整体中才能客观地认识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③动物解放论和动物权利论,主张把道德关怀的对象范围扩大到一切有生命的存在,倡导一种尊重生命的态度 ④生物中心主义,生态整体主义,主张整个自然界及其所有事物和生态过程都应成为道德关怀的对象。 环境伦理学的核心问题:是否承认自然界及其事物拥有内在价值与相关权利。 自然界的价值:工具价值和内在价值。工具价值是指自然界对人的有用性。内在价值为自然界及其事物拥有内在价值与相关权利自身固有,与人存在与否无关。内在价值是工具价值的依据。 工程活动中的环境影响:①消耗大量的能源和天然资源;②产生各种建筑垃圾丶废弃物丶化学品或危险品污染环境;③工地产生的污水造成水污染;④噪声和振动的影响;⑤排除有害气体或粉尘污染空气。 工程理念是工程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工程活动的灵魂。 工程活动中的环境伦理原则:① 尊重原则,一种行为是否正确,取决于它是否体现了尊重自然这一根本性的道德态度。这是我们行动的首要选择②整体性原则,一种行为是否正确,取决于它是否遵从了环境利益与人类利益相协调。③不损害原则,一种行为,如果以严重损害自然环境的健康为代价,那么它就是错误的。④补偿选择,一种行为,当它对自然环境造成了损害,那么责任人必须作出必要的补偿,以恢复自然环境的健康状态。 当原则出现冲突时,我们可以依据一组评价标准对何种原则具有优先性进行排序。这一组评价标准由两条原则组成:①整体利益高于局部利益原则,人类一切活动都应服从自然生态系统的根本需要。②需要性原则:在权衡人与自然利益的优先秩序上应遵循生存高于基本需要丶基本需要高于非基本需要的原则。 工程共同体的环境伦理主要指工程过程应切实考虑自然生态及社会对其生产活动的承受性,考虑其行为是否会造成公害,是否会导致环境污染,是否浪费了自然资源,要求企业公正的对待自然,限制企业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最大限度地保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工程决策是避免和减少生态破坏的根本性环节。 工程师的环境伦理责任包含了维护人类健康,使人免受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带来的痛苦和不便;维护自然生态环境不遭破坏,避免其他物种承受其破坏带来的影响。 工程师的环境伦理责任不只是赋予工程师责任和义务,还同时赋予他相应的权利,使得他能在必要时及时终止他的责任和义务。。

第五章 工程师的职业伦理

传统工程师“职业”的概念:一是专业技术知识,二是职业伦理。而现代赋予工程师“职业”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