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导师对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论坛怎么写  > 校企合作导师团队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模式探讨

校企合作导师团队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模式探讨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2009年中国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纳入研究生培养主渠道,开启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时代[1]。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成为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然而研究生培养中偏重知识学习、轻视能力培养的问题仍十分突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尤为不足,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2013年3月,教育部等三部委下发《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和创业能力,建立学校与行业企业相结合的专业化教师团队和联合培养基地等具体措施。许多教育工作者围绕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团队的建设,在导师团队的构建模式[2-3]、指导模式[4-5]、基于导师团队指导的研究生培养模式[6-10]和创新能力培养[11-12]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与探索,促进了中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健康发展。

构建与职业发展能力紧密衔接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需要企业全方位参与人才培养,形成产学结合的培养模式,通过组建校企合作的研究生导师团队,在联合培养基地共同指导研究生,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依照武汉理工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和探索经验[13],结合专业学位研究生团队指导项目之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工作的具体实践,从导师团队的构成与运行管理制度、实践教学改革与特色课程建设、学位论文选题与质量评价等方面,探索校企合作导师团队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运行模式,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规范化发展。

一、导师团队的构成与运行管理制度

武汉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建设的全国重点高校,具有鲜明的建材、建工、交通行业办学特色。2015年学校在武汉马房山理工工程结构检测有限公司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以下简称基地),进入基地实习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以土木水利为主,兼顾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等专业类别,涵盖建筑与土木工程、材料工程、安全工程等领域。武汉马房山理工工程结构检测有限公司(简称公司)长期专注于工程结构检测与评(鉴)定、材料检测、新型工程技术的开发与推广等项目,尤其擅长复杂工程结构监测与咨询。公司现有技术人员6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24人。2018年学校在公司聘任了一批实践经验丰富、热心教育事业的高级技术人员作兼职教师,和学校教师一起组建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团队,依托基地开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试点工作。

(一)导师团队的构成

校企合作的导师团队现有学校导师和企业兼职导师近40人,企业导师占比1/4,校企导师在研究生专业实践中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指导和管理学生[13]。团队导师分别来自土木工程、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等4个一级学科。其中,2/3的团队导师具有土木工程学科背景,3/4的团队导师具备指导土木水利类别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资格(见图 1)。由此可见,团队导师的学科背景具有鲜明的多学科交叉特色,为开展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生教育活动奠定了良好基础。

图 1(Figure 1)图 1 团队导师的学科结构和指导类别的分布(二)团队运行管理制度

导师团队在基地建立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主要职责是根据公司的生产实际和发展要求,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提出更新课程内容的指导性意见,负责基地研究生的管理、运行与监督,为研究生培养提供组织保障。教指委下设主任1人,副主任1人,分别由公司总经理和团队负责人担任。教指委成员5人,由公司技术人员与学校教师组成。教指委下设“指导与管理”和“监督与评价”2个职能机构(见图 2),具体负责基地研究生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图 2(Figure 2)图 2 导师团队的组织机构

1.指导与管理

负责基地研究生的实践实习指导、实践环节的具体落实与实施,负责基地研究生的日常管理、设备等硬件管理、信息化平台运行与维护等。导师团队制定了较为完善的运行管理制度,主要包括研究生培养管理、日常管理,学术管理、安全管理、团队导师管理、团队导师指导经费使用管理等规章制度,确保研究生在基地的全过程管理。

2.监督与评价

负责学生实践能力、教学环节以及基地运行情况的监督与评价。定期反馈意见,并根据实施中的问题进行整改与建设。研究生一旦进入基地,将按公司正式员工的管理办法进行管理。研究生进入基地后,由教指委召开工作布置会,根据公司开展的科研和生产项目,结合基地研究生的研究方向,确定基地研究生的研究课题和依托的科研项目,并制定相应的实践培养方案。教指委定期召开研究生座谈会,了解基地研究生的基本情况,落实研究生实践和培养计划,解决研究生在公司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导师团队在基地开设特色研究生课程,构建公司与学校导师共同参与的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负责研究生实践环节考核。

二、实践教学改革与特色课程建设

研究生在基地的实践教学效果与企业的生产活动密切相关,良好的实习活动需要有岗位作保障,有项目作支撑,以确保实践教学质量。近5年,基地承担了954项各类科研和生产项目,项目经费1.5亿元,项目以建筑结构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地基与基础工程、材料工程等领域为主,项目经费则是地基与基础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建筑结构工程等领域较多(见图 3),综合反映了近年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房地产业的发展状况。大量的工程项目和充足的项目经费,为研究生提供了大量的实习岗位和丰富的实习内容,提高了研究生专业实践的教学质量。同时,项目中的工程实例也为研究生课程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案例资源。

图 3(Figure 3)图 3 不同领域项目的数量和经费比例(一)实践教学改革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实践以顶岗实习方式进行,采取“开放式合作指导,集中式答辩考核”的实践方法,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研究生在基地提交实习计划后,在团队导师的指导下,按实习大纲的要求进行实践。研究生在基地实践期间,为保障实践教学质量,实行全过程的管理和质量评价,校企合作导师团队共同指导和管理学生,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定。在毕业论文答辩前,需结合各方面的成绩,给出研究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二)特色课程建设

团队导师根据公司生产实践需求,对一些实践性强的课程,利用所承担项目中的工程实例,建设案例教学库,并实时补充和动态更新,通过汇集最新实践成果,开展研究生特色课程建设。近年来,团队导师依托基地在土木工程检测、监测和实验技术上的优势,建设了结构全寿命维护技术、结构检测评定与加固改造、桥梁与隧道工程检测技术及试验、土工试验、岩土工程测试技术等特色课程,其中,土工试验课程已作为学校的研究生公共实验课程立项建设。

三、学位论文选题及质量评价体系(一)学位论文选题

依据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结合基地的实际情况,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类型主要有调研报告、应用研究、工程设计、技术研发等4种形式,其主要特点见表 1。不同类型论文的基本要求是:选题来源于实际项目需求或具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是企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工程和技术问题,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实用性和一定的先进性、新颖性,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价值或工程应用前景。

表 1(Table 1)表 1 学位论文的类型及主要特点论文类型主要特点调研报告对企业面临的工程和技术问题进行调研。通过调研发现本质,找出规律,给出结论,并针对存在或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或解决方案应用研究来源于工程实际问题或具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综合运用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开展应用性研究。研究成果能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工程设计综合运用工程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与技术手段、技术经济、人文和环保知识,对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工程项目开展设计技术研发针对生产实际的新技术研发、关键部件研发及对国内外先进产品或技术的引进消化再研发,包括各种软、硬件产品的二次研发等表 1 学位论文的类型及主要特点

专业学位研究生主要采用项目导向性的培养机制,基地研究生的实践内容与学位论文选题紧密结合,有利于保障研究时间的连续性,同时研究成果也具有实用性,有助于公司技术能力的提高。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团队导师的多学科背景有利于营造学科交叉环境,进而形成新兴交叉学科。近年来,团队导师发挥交叉学科背景优势,将一批交叉领域的新课题作为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例如,采用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技术和硅烷有机物包裹技术处理再生骨料,研究改性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强度和透水性能,展现了生物技术、有机化学与土木工程技术的交叉与融合。又如,被动辐射降温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回收轮胎钢纤维混凝土的动静态力学特性及短柱受压性能研究、玄武岩筋废旧钢纤维混凝土梁受弯性能及短柱偏心受压性能研究等一批学位论文选题,体现了材料科学与土木工程学科的交叉与深度融合,提高了研究生教育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水平。通过这些交叉课题的研究,培养研究生的交叉思维,开拓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提升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

为保障研究生论文质量,导师团队对学位论文的研究内容、方法和成果均提出了明确要求。在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进行理论分析、仿真或实验研究,研究内容具有一定的广度、深度、难度。研究方法要体现科学性、规范性、先进性,通过资料检索、定性或定量分析等实验技术手段开展工作,做到实验方案合理,数据来源可信,分析过程严谨。研究成果需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及实际应用价值,应体现作者的新观点或新见解。

导师团队针对不同类型的学位论文制定了相应的撰写要求。调研报告型论文应对调研对象存在的问题或调研结果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或建议,且这些对策及建议应具有较强的理论与实践依据,具有可操作性及实用性;应用研究型论文要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并对成果的先进性、实用性、可靠性、局限性等进行分析;工程设计型论文应系统概括工程设计所涉及的主要工作及结论,简要论述工程设计的优缺点,并明确指出在设计中的新思路或新见解,以及对工程应用前景的展望,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技术研发型论文则要求对所研发的技术或其核心部分进行试制,测试其性能及对比分析,必要时提出具体改进建议。

对于基地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评价,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评定,不同类型的学位论文采用基本相同的评价指标体系,包含4个一级指标和12个二级指标,见图 4。4个一级指标的分值占比为:选题10%,内容45%,成果30%,写作15%。每个二级指标都有2~3个主要观测点,分别标出相应的权重分值,不同类型的学位论文侧重点有所不同。最终的定性评价结论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4种,相对应的定量评价分数为:总分≥85为优秀,84≥总分≥70为良好,69≥总分≥60为合格,总分≤59为不合格。

图 4(Figure 4)图 4 学位论文评价指标四、结语

武汉理工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团队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改革试点工作,践行了企业全面参与、校企密切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实践教学有校企导师团队指导和共建基地作支撑,论文选题为社会发展和企业生产实践所需求,培养质量有校企共同参与的过程监控和评价体系作保障”的实践成果,推动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转变与创新。团队导师具有多学科交叉背景,这一特色促进了研究生教育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在新形势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需要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进一步探索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模式,通过“边研究、边实践、促完善”的方法,不断集成研究成果,形成校企合作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相关参考规范,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