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背景
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我们人生的各个阶段都面临着各种复杂多样的人际关系。作为在校大学生,宿舍之间、班级之间、组织之间、师生之间等等,都需要进行人际关系的处理,一旦处理不好,就会出现影响人际关系问题。例如人际交往出现群体分化问题后,使得人际关系发展出现障碍(李赛,2009),若得不到及时解决,甚至会引发更大的冲突。有关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案例随处可见,无论是由心理问题导致的不良社交,还是由性格问题产生的社交冲突,或是寝室关系不和谐导致的惨案,这无一不体现大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的经验以及社会实践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欠缺。
随着“社交恐惧症”这一网络热词的出现,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群体的声音才以这样一种娱乐化的方式被大众听见。大学生群体的“社恐”问题似乎尤为严重:小组讨论时不敢与不熟悉的同学交谈,更不敢提出反对意见;课堂展示时,不管准备得多充分,上台后还是紧张到大脑一片空白;路上遇到同学老师总想回避,不敢大方打招呼;戴上帽子、塞好耳机、一副遮住半张脸的墨镜、最后加上口罩才敢出门,走路的时候也一直低着头看手机……
社交恐惧症又称社交焦虑,其特征是当处在公共场所或与人打交道时出现显著而持久的害怕,怕被别人注视或否定评价、担心在他人面前出丑或遭遇尴尬,因而尽力回避社交(郭晓薇,2000)。具体表现为害怕负面评价,倾向于回避社交场合,避无可避时则会出现焦虑心理并伴随一定的生理反应(刘洋,张大均,2010)。研究表明,从儿童期到青春期,个体社交焦虑呈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李波等,2003),并在13至23岁期间达到高峰(田学英,2007),而我国在校大学生的年龄恰好处于社交焦虑的高发期,约80%的社交焦虑会发生在个体20岁之前(李新影,2018)。还有数据表明,我国大学生社交焦虑水平偏高,有27.2%的大学生处于高度焦虑状态,另有14.1%的大学生表现为高度恐惧交流(李英等,2005)。社交焦虑程度高的个体除了社交回避及苦恼等问题外,往往还伴有抑郁、双相情感障碍等并发症,严重的社交回避及苦恼不但会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诱发心理疾病,甚至也会使个体产生自伤、自杀、攻击性行为。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明何种因素是社交焦虑的前因变量,以及各因素的影响力和相互作用机制,为更好解决大学生社交焦虑问题提供参考。
2. 文献回顾
2.1. 社交焦虑
社交焦虑(Social Anxiety)是个人可以经历的最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之一(Schry et al., 2012
目前国内学者有关社交焦虑的研究从家庭等角度介入,主要集中在社交焦虑的成因分析层面。就总体而言,对社交焦虑的成因解释大致可分为外部环境和个体两个层面。其中,外部环境层面包括父母冲突(Grych et al., 2000
产生焦虑情绪是导致社交焦虑个体产生社交回避的主要原因(Spence & Rappee, 2016)。而社交焦虑作为大学生中常见的一种心理问题,其不良影响早已涉及到个体生活的各个方面,具体包括人际交往、心理健康、求职面试等(吴桐等,2021)。
2.2. 负面评价恐惧与社交焦虑
负面评价恐惧(Fear of Negative Evaluation, FNE)被定义为个体处于社交情境中时,会主动地对他人所给予可能的负面评价持有的恐惧(Weeks et al., 2008)。
社交焦虑的认知行为模型认为,产生社交焦虑的首要因素是个体对他人负面评价的恐惧(Cheng et al., 2015)。负面评价恐惧高的个体具有更高的社交焦虑。实证研究发现负面评价恐惧与自尊(Cheng et al., 2015)、外表完美主义(刘港,成俊会,2023)、社会自我效能感(张文溪,2016)密切相关,而自尊(杨静等,2022)、外表完美主义(刘港,成俊会,2023)、社会自我效能感(曹呈旭等,2021)则是大学生社交焦虑问题的显著预测因素。基于此,本研究假设负面评价恐惧对社交焦虑有正向预测作用。
2.3. 负面评价恐惧与社会自我效能感
社会自我效能感(Social Self-Efficacy)这一概念最早来源于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此后Smith和Betz于2000年正式明确界定了社会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即个体对自己参加社交任务,且对社会互动中发展、维持人际关系能力的自信心和信念,是人们对自己社交能力和表现的一种主观认知(Smith & Betz, 2000)。
有研究对负面评价恐惧与社会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得出负面评价恐惧会对个体社会自我效能感有一定影响。若个体拥有较高的负面评价恐惧,其社会自我效能感越低(张文溪,2016;寇沛雍,2021)。总之,个体对自身的评价水平能够显著影响其自信心水平。个体由于负面刺激而导致对自身的负面评价,则会导致个体的自信心下降,进而导致个体在社会互动中发展、维持人际关系的能力的自信心下降(寇沛雍,2021)。这说明负面评价恐惧能够显著预测社会自我效能感,二者之间显著负相关。
2.4. 社会自我效能感与社交焦虑
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指出:个体社会自我效能感的降低可能会导致社交焦虑(Bandura, 1997)。在社交情景中,社会自我效能感较低的个体在社会交往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