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大学生创业项目对考研影响大吗  > 大学生创业意愿的演变趋势、驱动因素与效能影响

大学生创业意愿的演变趋势、驱动因素与效能影响

一、引言

当前,大学生创业激励政策不断出台,创业环境也日益完善,但麦可思数据显示,2020年本科生创业率仍旧仅为1.6%,比2017年下滑1.4%。相比之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情调查问卷显示本科生考研比从2017的39%升至2019年的53.7%、出国比也从5.1%升至7.2%。二者对比反映出的问题是,同样是就业替代形式,为何创业与考研呈现出了截然相反的趋势?趋势背离与近年来就业压力攀升是否存在联系?解读上述理论设问是揭示大学生创业内生动力缺失的关键,也对构建新时期下大学生创业动机驱动模型及解读就业压力对创业的影响具有理论参考价值。

有关大学生创业动力缺失的研究大多从外部因素(陈文娟,2015;潘炳超和陆根书,2021)、个体特质(郭志芳等,2013;郭润萍等,2021)及认知调节(李敏和董正英,2014;李爱国和曾宪军,2018)等方面展开。从外部因素看,伴随近年来经济不确定性的上升,情境变化与情景认知调节日益得到学界关注,商业情境(汪昕宇等,2020)、制度情境(韩璐和鲍海君,2021)及文化情境(Bogatyreva等,2019)对个体创业决策的影响均被研究证实。然而,就业市场竞争作为与大学生紧密相关的情境因素,其变化水平对创业决策的冲击作用以及冲击路径至今仍不清晰。生存型创业动机理论认为高就业压力会倒逼创业意愿上升,但是,大量研究证实了这种倒逼效应只反映在教育回报率较低的农村学生或专科生上(靳振忠等,2021),即多数大学生对就业情境变化的应对方式并非转向创业。由于应对方式与个体认知模式(李秀玫等,2021)有关,而个体认知又是社会认知的产物,所以,亟需从社会认知视角重构创业动机模型。但遗憾的是,社会群体性认知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似乎被排除在了现有文献的研究视野之外。然而,近年来考公潮、考研潮的日益热化,无不反映出群体认知正在不断发生变化,尤其是社会对教育功能的认知异化在个体决策方面的影响越发突出。为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