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大一经济学基础考试重点  > 经济学基础

经济学基础

1.基本指标混淆不清

“经济学基础”部分有许多的指标,准确地把握这些指标,是学习经济学基础基本原理和用精确的经济学语言对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分析的必要前提。但由于指标太多,且许多指标颇多相似之处,初学者特别容易搞混。因此建议同学们把全书主要的指标收集起来,在比较中掌握这些指标。全书的指标主要有三类:

(1)总量指标

总效用(TU);总产量(TP L 、TP K );总成本(STC 、TVC 、TFC 、LTC);总收益(TR)。

(2)平均指标

平均产量(AP L 、AP K );平均成本(SAC 、AVC 、AFC 、LAC);平均收益(AR)。

(3)边际指标

边际效用( MU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MRS 1 2 );边际产量或边际报酬( MPL 、MP K );边际技术替代率( MRTS L K );短期和长期的边际成本( SMC、LMC );边际收益( MR );边际产品价值( VMP );边际收益产品(MRP);边际要素成本(MFC);产品的边际转换率(MRT XY )。

对于以上几类指标,同学们可观察一下它们在定义方式上的一致之处和区别;但更重要的是要搞清每个指标的确切含义,搞清不同指标间可能存在的内在联系。

2.曲线形状与曲线间关系把握不牢

曲线和图形是最直观同时也几乎可以说是最精炼的经济学语言。在分析具体的经济问题的时候,一条曲线或一个图形可能远胜过一大堆文字。同学们首先应把单个的曲线搞清楚,明确曲线的形状是什么样的以及为什么是这样的。本课程的各种曲线都是以一定的“规律”为依据的。比如,前已述及,单个消费者的产品需求曲线进而市场的产品需求曲线,单个要素所有者的要素供给曲线进而市场的要素供给曲线,甚至凹向原点的无差异曲线,都是以“边际效用递减律”为根据的;厂商的等产量曲线,短期产量曲线即TPL、APL、MPL三条线,短期成本曲线中的STC、TVC、SAC、AVC和SMC五条线,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为SMC上升段的一部分)进而完全竞争市场的供给曲线,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若不考虑行业调整,即为VMP线)进而完全竞争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卖方垄断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即MRP线)进而卖方垄断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都是直接或间接地取决于“边际报酬递减律”的;长期成本曲线即LTC、LAC和LMC三条线,则是以规模报酬的变化规律和规模经济、规模不经济的变化规律有关系的;各类厂商的收益曲线,则取决于各种市场的不同特点。搞清曲线与特定的“规律”或“规定”的联系,就能在“知其所以然”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这些曲线的形状。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掌握不同曲线之间的关系,就显得比较容易了。

3.学习中抓不住关键,基本经济关系混淆不清

根据调查,绝大多数同学们都倾向于认为,宏观经济要比经济学基础更难学。客观地说,经济学基础所讲述的大多都是触手可及的、动用我们的感觉和经验就能够很好理解和接受的小尺度的东西;相比而言,宏观经济的许多原理和结论则远超出感觉和经验的范围,其内容要更加抽象。也正因为这样,与经济学基础相比,宏观经济显得离我们更“远”、更难理解,也更加难以掌握。但事实上,如果我们能在学习过程中抓住关键,深刻领会宏观经济关系的实质,宏观经济的学习也应该是不难的。

宏观经济的学习,可以从我们已有的关于经济学基础的经验得到支持。供求矛盾是一切经济矛盾的最一般和最集中的表现,供求关系是最基本的经济关系,它不仅是微观经济分析的核心,也是宏观经济分析的核心。相应地,在宏观经济中,“均衡”这个概念也具有和在经济学基础中同样重要的地位。明确这一点很重要。举例说,在“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这一部分,最重要最基本的问题就是要搞清楚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是什么。在这里,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就是“总需求(更精确地讲,是合意的总支出)等于总供给”,其具体形式如下:

两部门经济:i=s           (或  y=c+i)

三部门经济:i+g=s+t       (或  y=c+i+g)

四部门经济:i+g+x=s+t+m  (或  y=c+i+g+x-m)

可以看出,这三种情况下的均衡条件在形式上是很有规律的:左边的三个等式,等号的左边都是“总注入”,右边都是“总漏出”;括号内与之等价的三个等式,等号左边的y代表“总供给”,右边各项的和则代表“总需求”或“合意的总支出”。在任何情况下,只要“总注入”等于“总漏出”,同时也是“总供给”等于“总需求”,“经济浴缸”里的水位就总是不变的,而“不变”或“相对静止”正是“均衡”的应有之义。体会一下,宏观层面的产品市场均衡和微观层面的面包或牛奶市场的均衡其实质有甚区别吗?使用上述的均衡条件求解均衡产出或均衡收入,与根据供给方程和需求方程求解面包或牛奶的均衡数量有甚区别吗?一点也没有!

至于后面的IS-LM模型、AD-AS模型以及IS-LM-BP模型等,也并没有多少新奇之处。与简单情况下的国民收入决定相比,IS-LM模型增加了对货币市场的分析,AD-AS模型又进一步增加了对劳动市场的分析,而IS-LM-BP模型则增加了对国际收支和外汇市场的分析。将利率看作货币的价格(注意:这个价格不能理解为货币代表的实际价值),将工资看作劳动的价格,将汇率看作一种货币用另一种货币表示的价格,则不管在分析框架里增加了哪种市场,我们的分析都没有脱离供求分析的基本模式,“均衡价格”也一直是我们所着力寻找的。

唯一的难处可能在于,在微观部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