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地理学科教学硕士  > 河南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宣传

河南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宣传

河南大学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学科门类齐全、专业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的高校。河南大学是一所拥有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医、农、教育、艺术、交叉等13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有36个学院(教研部)、4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0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0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82个本科专业进入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

 

二、专业介绍与师资队伍

学院拥有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下设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经济地理学、生态地理学、遥感信息科学与技术6个二级学科方向;设有测绘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资源与环境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学院现有教职工194人,其中教授59人,副教授65人;教师队伍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2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6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中科院“百人计划”2人,全国模范教师、优秀教师3人,省、校特聘教授13人,博士生导师7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60余人。

 

三、科研平台与科研成果

科研平台

学院拥有河南大别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环境与规划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部共建黄河文明协同创新中心、黄河中下游数字地理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黄河中下游科学数据中心、河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区域经济研究中心、河南省时空大数据产业技术研究院、大气污染综合防治与生态安全河南省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地球系统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土壤重金属污染控制与修复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等研究与教学机构。

 

科研成果

学近5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60余项;获省级以上科研奖励5项,其中“由王家耀院士牵头的“智能化地图综合与多尺度级联更新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发表SCI、SSCI等论文900余篇。

 

四、对外交流与学院贡献

学院先后与美国科学院、美国环境系统研究所(ESRI)、德克萨斯州立大学(UTD)、迈阿密大学(UM)等20多家学术机构和高等院校,开展联合培养与合作研究,建立了河南省数字地理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沿黄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引智平台,受聘的海外教授Ronald Briggs、Milan Konecny先后获得河南省人民政府“黄河友谊奖”。

 

学院聘请海外教授18人,开设全英或双语教学课程10门;与美国科学院院士Michael Goodchild等50多名国外专家开展了合作研究,选派教师、优秀学生到国外知名高校深造百余人次,三年来组织召开国际学术会议10余次。

 

学院以服务社会经济建设、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为己任,围绕国家“一带一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数字经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国(河南)自由贸易实验区等重大战略需求,为政府决策咨询、政策制定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撑;深化产学研融合,先后完成区域发展战略和城镇体系规划、国土空间规划、旅游及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等委托课题500多项;培养了在职研究生三千多人、培训各类人才万余名;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等曾经来院视察,学院的贡献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肯定。

 

五、招录情况与学生培养

以下是近三年地理与环境学院分数线及录取情况、近5年各专业硕士研究生报考与录取情况。

 

学院重视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围绕资源开发与“双碳”目标、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产业集群与创新地理,聚焦两山两河进行研究,在国际期刊上发表高质量论文多篇。

 

学院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竞赛活动,近年来,学院研究生在国际会议、学术竞赛、“共享杯”科技服务大赛等方面获得多项优秀作品一等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