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吉林农业大学研究生学院综合办主任  > “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大安示范区成功召开盐碱旱田改良及其高效利用技术田间现场测产会及观摩会

“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大安示范区成功召开盐碱旱田改良及其高效利用技术田间现场测产会及观摩会

2024年10月16日,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在松原市长岭北正镇和种马场召开了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盐碱旱田改良及其高效利用技术田间现场测产会及观摩会。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纪委书记项尚全面介绍了“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在吉林西部盐碱旱田治理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以及对吉林省“千亿斤粮食”和“千万头肉牛”工程的重要作用,同时,对长岭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协作表示感谢。

测产专家组长由吉林大学都兴林院长担任,成员包括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孙德全、吉林农业大学教授赵曦阳、吉林省土壤肥料总站副站长吕岩、松原市农业科学院院长韩启、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张晓平和梁爱珍。

在中国科学院长岭草地农牧生态研究站位于长岭县北正镇的示范基地,黄迎新研究员详细汇报了预埋秸秆沃土增碳技术的实施过程及经济效益。第一年利用盐碱地周边农田的玉米秸秆,粉碎切段5-8 cm,平铺到盐碱地上,每公顷施加40吨,翻耙至0-20 cm土层,经过一个生长季自然腐烂,次年种植玉米。预埋秸秆改良盐碱地直接成本7000元/公顷,种植当年经济效益显著,可实现重度盐碱地的低成本、持续、有效改良。专家组实地勘察,对实施改良的地块进行小区取样、脱粒、测水等程序,折算成标准水(14%)产量,预埋秸秆改良盐碱地玉米产量达368.86 kg/亩,未实施改良的地块种植玉米未形成有效产量。

在长岭种马场,胡娟助理研究员详细介绍了“324”耕作+浅埋滴灌+密植品种中低产盐碱旱田玉米稳产高产种植技术。“324”耕作是一种新的宽垄双行密植耕作方式,将3个65 cm单垄改为2个98 cm大垄,并在每个大垄上种2行玉米,即98 cm大垄双行种植。经过多年研究及示范验证,“324”耕作通过宽垄保墒、根系养分高效吸收、株数增加奠定了高产,比传统耕作增产15%以上。“324”耕作+浅埋滴灌+密植品种组合技术进一步提高玉米单产。专家组实地勘察,对传统种植和组合技术实施的地块进行小区取样、脱粒、测水等程序,折算成标准水(14%)产量,传统种植玉米产量630.29 kg/亩,“324”耕作组合种植玉米产量810.19 kg/亩,增产显著。

长岭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侯立兵、长岭县农业局副局长冯德华、长岭县北正镇书记王国民、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副主任殷丽娅、长岭草地农牧生态研究站副站长李强以及工程师于达夫和石记博、吉林广播电台和吉林日报等领导、专家和媒体应邀出席本次测产和观摩活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