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古代文学考研专业课真题  > 2023年苏州大学古代文学考研专业课高分经验【初试+复试】

2023年苏州大学古代文学考研专业课高分经验【初试+复试】

2023年苏州大学古代文学考研专业课高分经验初试+复试

每个考生都应该在备考前,对自己的全年做整体的规划。比如估算下专业课打算过几轮,每轮的大致时间、主要任务是什么。就我个人而言,由于第一年看过两遍教材,复习之初就略微有些厌倦,于是二战3-4月都在广泛涉猎的“开源”阶段,凡是感兴趣的课程、文论尽量都买来翻了翻,尤其是听完杨宁老师的古代和西方文论,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本科未接触过)。6月开始重新看文学史,产生了顿悟的感受,这应该是备考中第一次质变。我把专业一的四门课两两搭配,隔天安排,每一轮四科同时开始。暑假期间开始背文学理论,站在自习室热风吹得睁不开眼的过道,一个小马扎一杯水背完了整本书。9月开始有意识加大练题密度,同时开始整理各科专题,从预测题里找各个角度切入,一遍遍重过文学史。原本以为整理完专题就会获得第二次质变,但碍于整理速度实在过于缓慢,无法和复习教材同时兼顾,到了10月底我常常看着进度陷入沮丧。11月以后,很多精力向公共课转移,专业课只能在熟悉的知识里打转,直到最后考试,我期待的第二次质变都没有到来。所以,详尽的计划总会留下遗憾,我们并非一台严丝合缝的备考机器,不要因为小的挫败感失去信心。

教材:

一战每科我只用了一版教材,二战初期曾经沉迷于疯狂买不同的教材,其实最多也就完整看到两个版本,如果全程只用一种教材完全可以,时间充裕多看一版当然也好。多接触几个版本教材的好处并非在于知识细节的比对补充,而是会意外地启发我们多角度、宏观地把握整个文学史的走向,例如在外国文学这科,虽然我早早就知道应该按国别梳理文学脉络,但在接触《世界文学史》(张德明版)之前也仅限于罗列作家作品,这版教材让我彻底明白了同一时期下各国文学发展差别在哪,再回头看朱版《外国文学史》,就能发现以前没有注意到的地方。这像是《红楼梦》中的名菜“茄鲞”,想深刻理解一个版本的教材,可能需要其他版本教材和课程“炖”出来。

作品:

由于本科期间欠账很多,一战我的大部分精力都花在读作品上,打下作品基础后才能看懂教材。古代文学方面我自己根据积累整理了27页的诗、词、文论名句背诵册子,基本上够用了,很多篇目不用全背,只需要记最有代表性的句子。现当代和外国文学看作品的方法类似,以最重点的作家和作品为核心看起,慢慢往外延展,现当代文学长短篇共看了至少100篇,后期时间紧张,我边走路边在喜马拉雅上听完了许多小说。外国文学有的很多大部头读不下去,有的很难找到纸质资源,我就在网上找电影、视频代替。每看完一部作品,我会在笔记上以大概半页的篇幅简述情节、艺术特色等,这些最直观感性的内容甚至比教材更加印象深刻,答题时有了充足的素材库,可以从中选择最贴合题意、最恰当的作品。(小编有言:自己看作品,自己写故事梗概,自己总结艺术特色,自己分析作品在文学史的价值,而不要依靠市场上那些整理好的,因为世界上就没有完美的笔记,也没有尽善尽美的考研参考书!)

背书:

不知道大家如何理解“背书”,如果是指出声复述知识,那么我认为只有古代诗歌、文学理论、政治大题、英语作文等是有必要的,对于这类不太需要大脑反复加工的内容,口述比动笔写更节省时间。但是对于文学史的复习,更像是中国画中反复皴染的手法,需要不断在大框架中完善细节,这种反复加深理解的过程我是通过一遍遍看书完成的。因此文学史的背诵方法因人而异,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