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初三语文适应性考试试卷分析怎么写  > 2024年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4年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福田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说明:1.答题前,请将姓名、准考证号和学校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好。2.全卷共8页,共22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3.作答单项选择题时,选出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答案标号的信息点框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作答非选择题时,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写在本试卷或草稿纸上,其答案一律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一、书写。(3分)本题根据卷面的书写情况评分,请你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正确、规范、整洁。二、2024年,簪花和英歌舞等民俗文化火爆出圈,为提升传统文化素养,同学们开展了“非遗”文化探究活动,【感受非遗】1.请你给“乔”字加上不同偏旁组成汉字,填入下方括号内,用以形容两种非遗文化的风格。(2分)簪花:( )柔 英歌舞:( )健2.以下是某同学了解两种非遗文化后发表的感言,请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将内容补充完整。()(2分)簪花盛放的是人间四时芳菲,是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对生命的眷恋与温存;英歌舞舞动的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是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它们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在发展过程中始终汲取时代元素,在传承中创新。A.不仅······还······虽然······但是······B.虽然·····但是·····之所以······是因为·······C.不仅······还······之所以·······是因为······D.因为······所以······虽然······但是······【追溯非遗】3.簪花习俗古已有之,下列古诗所写内容不属于簪花的一项是()(2分)A.山花插宝髻,石竹绣罗衣。(李白《宫中行乐词》)B.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C.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杜牧《九日齐山登高》)D.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苏轼《吉祥寺赏牡丹》)4.有人认为英歌舞取材于《水浒传》“时迁火烧翠云楼,吴用智取大名府”情节,请结合小说内容回答问题。(3分)(1)英歌舞表演者面部会画色彩鲜艳、图案独特的脸谱,既是装饰,也有寓意。根据下表推测,英歌舞中关胜的扮演者应画以________色为主的脸谱。(1分)(2)“智取大名府”体现了水浒英雄的智、勇和义,智体现为里应外合的智谋,勇体现为争先鼓勇的胆略,义体现为________________。(2分)【传承非遗】5.请你从以下三则新闻中提取传承非遗文化的具体做法。(3分)新闻一“95后”泉州姑娘陈墨用300多片玻璃制作成晶莹剔透的玻璃“簪花围”,让玻璃工艺和簪花文化碰撞出新意。这则玻璃“簪花围”的视频在各平台播放量达350万,点赞数超35万。新闻二近日,福田区一中学开设英歌舞课程,广受学生欢迎。据悉,该校聘请了英歌舞教练进校悉心教导学生槌法、身法、舞法,让学生与非遗文化亲密接触。近年来,深圳不少学校大力推动非遗文化进校园,在学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课程。新闻三2024年4月6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账号向全球推介了河南卫视“2024清明奇妙游”的《中华战舞》节目:“中国广东的英歌舞是一种传统表演,它崇尚祖先的智慧,表达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体现了正直和坚强的价值观。”【学习评价】6.综合以上探究过程,阐述你在本次活动中的收获。(4分)三、阅读下列文言文材料,完成7-11题。(25分)材料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①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材料二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材料三香令人幽,酒令人远,茶令人爽,琴令人寂,棋令人闲,剑令人侠,杖令人轻,塵①令人雅,月令人清,竹令人冷,花令人韵,石令人隽,雪令人旷,僧令人淡,蒲团令人野,美人令人怜,山水令人奇,书史令人博,金石鼎彝”令人古。吾斋之中,不尚虚礼。凡入此斋,均为知己。随分款留,忘形笑语;不言是非,不侈荣利;闲谈古今,静玩山水;清茶好酒,以适幽趣。臭味之交,如斯而已。(选自陈继儒《小窗幽记》)材料四人莫乐于闲,非无所事事之谓也。闲则能读书,闲则能游名胜,闲则能交益友,闲则能饮酒,闲则能著书。天下之乐,孰大于是?(选自张潮《幽梦影》)7.请将文言文知识清单补充完整。(2分)8.翻译句子。(4分)(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天下之乐,孰大于是?9.联系所学古诗文,完成以下题目。(12分)(1)材料三第一段写古人闲时对事和物的感受,让人浮想联翩。请你展开联想,填写古诗文。(10分)①香令人幽:零落成泥碾作尘,____________。(陆游《卜算子·咏梅》)②琴令人寂: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王维《竹里馆》)③棋令人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赵师秀《约客》)④杖令人轻:____________,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⑤雪令人旷:雾凇沆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张岱《湖心亭看雪》)⑥山水令人奇: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吴均《与朱元思书》)(2)“剑令人侠”让我们想起了李贺的诗句“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请你分析这两句诗是如何体现“侠气”的。(2分)10.从以上四则文言文材料中可提炼“闲”这一主题,请根据材料内容将下表补充完整。(3分)11.除了“闲”字之外,以上四则材料还可以提炼出别的主题。请从以下两字中任选一个作为主题,并结合材料内容进行分析。(4分)(1)乐(2)友四、阅读文章,完成12-17题。(16分)说风雅 赵丽宏①“风雅”这个词最初的源头,大概源于《诗经》吧。风、雅、颂,是《诗经》三部分的名字。风是(1);雅是宫廷乐歌,典雅之乐;颂是祭祀乐歌,就是颂歌。后人取风和雅组成“风雅”这样一个词,这是汉字的奇妙。颂歌并不是人人爱唱,更不是人人爱听的,千百年来,一直如此。所以,“风雅”这个词,绝不会被“风颂”或者“雅颂”替代,这也是人心所向,约定俗成的事情。②何谓风雅?千百年来,中国人一直在丰富着这个词的内涵。俞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识知音,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王羲之聚友兰亭、曲水流觞、斗酒吟诗,李太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苏东坡“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古人读书吟诗、下棋抚琴、玩水赏月,都是风雅的举动。③以前有人这样说:“雅士琴棋书画,俗人柴米油盐。”把柴米油盐和风雅对立,其实很没有道理。会琴棋书画的人,怎么离得开柴米油盐呢?没有柴米油盐,连果腹都成问题,哪里有力气去摆弄琴棋书画?是人,都难免世俗,要挡风遮雨住房子,要御寒保暖穿衣服,要吃饭,要喝水,这是做人的基本需要,无法避免的。风雅,似乎是衣食无忧之后的闲情逸致,是一种精神的追求,是一种做人的情调。现代人所说的风雅,和古人的风雅在本质上仍然是一脉相承的。④风雅的反义词和对立面应该是粗俗和庸俗。何谓粗俗?何谓庸俗?这是无须多解释的,一切没有修养、没有文化的行为,一切虚伪和夸张,一切损人利己或者损人不利己的行为,都是粗俗和庸俗。知道粗俗和庸俗是什么,反过来也会对风雅认识得更明晰、更深刻。⑤风雅,和钱财的贫富并没有必然的关系。清贫者,可能以他独特的方式显示出风雅来。烛火下读一卷旧书,陋室里养一盆幽兰,喧嚣中听一首名曲,只要会心用情,都不失为风雅之士。而有些腰缠万贯的富豪,尽管衣冠楚楚,名车代步,挥手问黄金钻石光芒夺目,然而,他们的眉飞色舞和颐指气使却和风雅沾不上一点儿边。⑥风雅是心灵的需要,是精神的寄托,是情感的交流,是发自内心的真实寻求。然而,生活中往往有一些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或参加文化活动,这就有了一个和风雅相关却又相悖的成语--- (2),这个成语在生活中使用的频率也许超过“风雅”这两个字。⑦风雅与否,对于一个人,对于一个城市,道理其实是一样的。城市发展如果不考虑文化建设,不考虑提高人的精神文明素质,那么,这个城市再繁华、科技再发达,它也可能是贫瘠的、荒蛮的、落后的。(选自《杂文选刊》2023年第12期,有删改)12.将文章两处空白补充完整。(2分)13.下列对文言文材料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