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上海体育大学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已经公布,主要包含招生专业、招生计划、研究方向、考试科目等信息,以下是详细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4年上海体育大学硕士研究生专业目录学院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研究方向/
研究领域
学位类型、学习形式及学习年限
2024拟招计划总数
拟招
推免
生计
划数
第一
单元
科目
第二
单元
科目
第三
单元
科目
第四
单元
科目
备注
马克思主义学院
030500
马克思主义理论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3.思想政治教育
学术型学位全日制3年
12
6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2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80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
武术学院
040304
民族传统体育学
1.武术历史、文化、教育2.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3.武术传播与训练竞赛4.传统体育与健康促进
24
12
624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
体育教育学院
040303
体育教育训练学
体育教育
36
18
624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竞技运动学院
竞技运动科学
28
14
625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经济管理学院
0403Z1
体育管理
1.竞技体育管理2.体育产业管理3.体育旅游管理4.公共体育管理5.信息管理
49
24
616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0403Z3
体育赛事运作
1.体育赛事组织管理2.体育赛事营销3.体育赛事评估
040301
体育人文社会学
1.体育历史与文化2.体育原理与哲学3.体育与城市发展4.全民健身与公共服务5.中外体育比较
体育教育学院
0403Z4
休闲体育学
1.休闲体育方法与技能指导2.健康促进与健身指导
8
4
624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新闻与传播学院
050300
新闻传播学
1.媒介与社会性别研究
2.体育新闻传播理论
3.电子竞技媒介传播
4.人类传播学
5.健康传播
15
7
612新闻理论与业务
801体育传播学
同等学力仅限“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
运动健康学院
0403Z5
运动康复学
18
9
615医学技术(康复学)专业基础综合
——
040302
运动人体科学
1.体力活动与健康促进2.运动适应的形态与机能研究3.运动损伤与防护4.人体运动生物力学原理、方法和应用5.运动营养与慢性疾病
17
8
626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100400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1.运动流行病、运动营养、健康教育学
16
8
620公卫专业基础综合
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
2.卫生检验学(兴奋剂检测)
10
5
621卫生检验专业基础综合
心理学院
040200
心理学
22
11
312心理学专业基础
艺术学院
0403Z7
体育艺术学
8
4
623体育艺术学专业基础综合
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
运动健康学院
105800
医学技术
1.康复治疗
专业学位全日制3年
50
25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27医学技术专业综合(康复)
2.影像技术
5
2
628医学技术专业综合(影像技术)
3.智能医学工程(智能体育工程)
5
2
629医学技术专业综合(智能医学工程)
心理学院
045400
应用心理
1.体育与运动心理学2.心理健康与咨询3.认知与行为评价
20
10
204英语二
347心理学专业综合(300分)
体育教育学院
045200
体育
1.体育教学
167
82
346体育综合
体育专硕录取入学后,可根据技能专项选择武术学院、中国乒乓球学院、艺术学院导师,日常培养与管理划归导师所在学院。
竞技运动学院
2.运动训练
体育教育学院
3.社会体育指导
经济管理学院
4.竞赛组织(仅限冠军班)
新闻与传播学院
055200
新闻与传播
1.网络与新媒体2.体育传媒3.国际体育传播4.电子竞技运动与文化传播5.健康传播
专业学位全日制2年
45
22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同等学力仅限“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
经济管理学院
125100
工商管理
专业学位全日制2.5年
15
199管理类综合能力
——
——
体育教育学院
045200
体育
1.体育教学
专业学位非全日制3年
13
101思想政治理论或111单独考试思想政治理论
346体育综合
——
仅限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
竞技运动学院
2.运动训练
体育教育学院
3.社会体育指导
经济管理学院
4.竞赛组织(仅限冠军班)
竞技运动学院
5.运动训练(单考)
4
新闻与传播学院
055200
新闻与传播
1.网络与新媒体2.体育传媒3.国际体育传播4.电子竞技运动与文化传播5.健康传播
10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经济管理学院
125400
旅游管理
20
199管理类综合能力
——
经济管理学院
125100
工商管理
专业学位非全日制2.5年
15
199管理类综合能力
——
注:实际计划招生人数以教育部最终下达人数为准。我校有权根据各专业生源的实际情况,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对计划数进行微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