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中法战争名词解释考研  >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1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1

8.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近代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斗争。鸦片战争期间,英国侵略者所到之处无恶不作。1841年5月29日,一股英军闯到广州北郊三元里一带抢掠,被村民打死数人。为了对付敌人报复,三元里群众在村北古庙集合,相约以三星旗为指挥令旗,联络附近103乡群众共同对敌。5月31日,又有400多乡的群众前来支援。

义律也被群众包围,向广州政府求援,奕山派人前往解围。起领导作用的部分士绅听劝,迫令群众解散,侵略军才得以撤退。三元里斗争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嚣张气焰,也暴露出清政府的腐败卖国丑恶面目。

9.公行制度

清政府基于公行的对外贸易制度。是清政府闭关锁国的主要内容。公行,亦称官行。是鸦片战争前官方特许的经管对外贸易商人的同行组织,也是专办外洋商船来广州贸易的组织,具体经办清政府对外商的一切联系事宜。成立于1720年,它既是中外商人联系的中介,也是清政府与外商联系的中介,既有商业职能又有外交政治职能。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订立后分局相关条约而撤销。

10.片面“最惠国待遇”

《虎门条约》中规定的一项不平等条款。正常的国际交往中,最惠国待遇应是双方互惠。英国只要求中国给予英国最惠国待遇,却未承诺英国给予中国同等待遇。这就成为签约双方不平等的"片面"最惠国待遇。继英国之后,有15个国家先后从清政府那里得到片面最惠国待遇。清政府只要给一国某种特权,就要给所有享有片面最惠国待遇的国家同样的特权,中国变为资本主义世界争相宰割的对象。

11.外国在华领事裁判权

是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在强迫中国与之订立的不平等条约中规定的一种司法特权。依照这种特权,凡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的国家,其在中国的侨民不受中国法律的管辖,不论其发生何种违背中国法律的违法或犯罪行为,或成为民事刑事诉讼的当事人时,中国司法机关无权裁判,只能由该国领事或由其设在中国的司法机构依据其本国法律裁判。故“领事裁判权”也称“治外法权”。

12.魏源

字默深,湖南邵阳人,中国晚清著名思想家,今文学派代表人之一。魏源以天下为己任,讲求经世之学,力图以此谋求国富民强,从而成为晚清学术的开风气者,著有《圣武记》。提出了“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鸦片战争爆发,遵友人林则徐之嘱,据林所主持译编的《四洲志》,参以历代史志及两人记录,辑为《海国图志》,率先介绍西方各国历史地理状况,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他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是中国近代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先行者之一。

13.琦善

字静安,满洲正黄旗人。他早年任河南按察使时,镇压过白莲教起义。1836年任直隶总督。1840年8月,英军北犯白河口,道光帝派他与英国侵略者谈判。琦善向敌人献媚求和,后受命为钦差大臣到达广州后,压制广东人民对侵略者的抵抗,裁撤军备。琦善在阵前妥协,助长了侵略者的气焰。不久,广东巡抚怡良、两江总督裕谦揭发了琦善的妥协行径。2月,道光帝下令将琦善革职拿办。但时隔不久,琦善就得到赦免。1853年又被派为钦差大臣,率军镇压太平军,建立江北大营,在扬州屡战屡败。1854年秋病死于军中。

14.陈连升

湖北鹤峰人行伍出身。因镇压农民起义有“功”,累擢曾山营参将。1839年在回击英国侵略军制造的官涌武装挑衅中,因功擢三江口副将,调守沙角炮台。1841年1月7日,英军猛攻沙角炮台。他镇定自若,指挥守军多次击退敌人进攻。英军闯入炮台后,他身先士卒,奋勇抵抗,不幸中弹扑地,英勇捐躯。

15.关天培

字仲因,江苏山阳(今淮安)人。行伍出身。平时勇于任事,治学练兵注重实效,被称作“干济之才”。1833年署江南提督,1834年任广东水师提督。1839年坚决支持林则徐的禁烟措施,训练水师,修筑炮台,加强战备,曾多次击退英军的进犯。1841年2月25日,英舰18艘向虎门发动进攻,关天培与游击麦廷章在靖远炮台率将士奋勇抵抗。26日下午英军再度发动猛攻,琦善拒发援兵,关天培孤军奋战,受伤数十处,仍亲燃大炮杀敌。最后与守炮台将士四百多人壮烈牺牲。著有《筹海初集》。

16.裕谦

字鲁山,号舒亭,蒙古镶黄旗人。1817年,他考中进士,1826年任湖北荆州知府。1841年2月,清政府命他为钦差大臣,赴浙江,筹划海防。他支持林则徐抗英,反对伊里布、琦善的投降卖国活动。他揭发伊里布私受英军礼品的劣迹。清政府将伊里布调京审讯,命裕谦为两江总督,仍为钦差大臣,督办江浙军务。10月10日,英军进攻镇江。他率兵英勇抵抗,力战不支,投水自尽,遗著有《裕靖节公遗书》。

17.陈化成

字莲峰,福建同安人。行伍出身,1830年任福建水师提督。1840年6月,英国侵犯福建,陈化成和闽浙总督邓廷桢一起进行抵抗,击退英军。不久,调任江南提督。他在两江总督裕谦支持下,积极备战。1842年6月,英舰驶近吴淞口,两江总督牛鉴欲向英军求和,陈化成坚决反对。陈化成坚守西炮台,指挥守军发炮还击,激战两个多小时,击毁击伤敌舰数艘,击毙击伤侵略军多人,使英军不敢正面登陆。然而最终陈化成负伤多处,仍英勇抵抗,最后和八十多名兵士一起,壮烈牺牲。

18.海龄

满洲镶白旗人。1841年他任京口副都统。1842年7月,英军7000人在海军配合下,进攻镇江。参赞大臣齐慎和湖北提督刘允孝率军守卫城外各山高地。海龄率旗兵1000人和青州兵600人守城垣。镇江守军不畏强敌,奋勇抗英。21日,英军登陆,攻占城外高地,炸破西口入城。他督率部众与侵略军展开巷战,终因寡不敌众,全军覆没。城陷后,海龄自缢殉国。

19.耆英

满族,爱新觉罗氏,字介春,满洲正蓝旗人。1842年4月,他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同伊里布一起赴浙江向英军求和。8月,英军闯入南京下关长江江面,耆英同伊里布赶奔南京,跟英国代表璞鼎查谈判,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中英《南京条约》。1843年,耆英再任钦差大臣,与英国签订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1844年,他先后与美、法两国签订了《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他被派赴天津与英法联军交涉,因擅自回京,咸丰帝令其自尽。

20.伊里布

满族,爱新觉罗氏,字莘农,满洲镶黄旗人。1801年他考中进士,1821年参加镇压云南永北人民起义,1833年任云贵总督。1840年1月,他调任两江总督,8月授钦差大臣,赴浙江办理抗英军务。他惧怕敌人擅自与英军达成停战协定,承认英军继续占领舟山及附近小岛。1841年,裕谦揭发此事,清政府将伊里布革职逮问。1842年4月,受英军压力,清政府又起用伊里布,让他随耆英向英国侵略者求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以后,清政府任命伊里布为广州将军、钦差大臣,办理善后事宜。1843年3月,伊里布病死于广州。

21.牛鉴

甘肃武威人。字镜堂,号雪樵。他是嘉庆年间的进士,历任布政使、巡抚、总督等职。1841年5月,英军进攻吴淞口。他领兵增援,途中遭到英舰炮击,仓皇逃命,致使吴淞口孤军无援,最后失陷。此后,牛鉴参与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不久,他被革职拿问,到1844年获释。1854年,他参与镇压捻军起义。

22.璞鼎查

鸦片战争时英国侵略军全权代表。他从1803年起,在印度从事殖民侵略近四十年。他在侵略阿富汗战争中,被封为男爵。1841年4月,英国政府任命他为侵华全权代表,代替查理•义律,来华扩大侵略战争。他按照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规定的侵略步骤、勒索条件以及扩大鸦片贸易的训令,一面抛出“议和纲要”,胁迫清政府无条件接受;一面指挥英军从香港北犯,相继攻占厦门、定海、镇海和宁波,扬言要把中国沿海省分“并入(英国)女王陛下的版图之内”。1842年8月,英国军舰到达南京城下,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1841年至1844年,璞鼎查为首任英国驻华公使兼香港总督。1843年,他被授予爵士衔,次年回国。后来,璞鼎查先后担任好望角总督、印度马德拉斯总督。1856年,他死于马耳他。

23.《南京条约》附件

即指《虎门条约》和《五口通商章程》。1843年10月8日,英国强迫清政府在虎门订立了《善后事宜清册附粘和约》,通常称为《虎门条约》或《虎门附约》。共16款,附有《小船定例》3款。主要内容为:1.英国取得片面的最惠国待遇。2.英国可以在五口租地建屋。这项规定成为日后“租界”制度的开始。同一天,英国又强迫清政府在虎门订立了《议定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港通商章程》,又称为《五口通商章程》,作为《虎门条约》的一部分。共15款,还附有一个《海关税则》。主要内容为:1.承认英国享有领事裁判权。2.规定绝大部分货物的税率为值百抽五,遂开中国和外国协定关税的恶例。

24.顾盛

美国外交官,律师出身,众议院议员。1843年,他受美国总统泰禄委派,以专使身份来华。次年2月,他到达澳门后,立即同两广总督程采交涉,要求到北京向皇帝呈递国书,跟中国订立“永远和好条约”。他的要求被拒绝,就用炮舰相威胁。7月3日,他同清朝钦差大臣耆英在望厦村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此约成了中国和法国以及其他国家订立不平等条约的范本。

25.中美《望厦条约》

又称《中美五口贸易章程》。美国侵略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44年7月,顾盛以战争相威胁,强迫清两广总督耆英在澳门附近的望厦村签订。共34款。附有《海关税则》。条约规定美国享受英国在《南京条约》和附件中的各种特权外,还扩大了领事裁判权。美国人有权在五个通商口岸租地建楼、开设医院和教堂;美国兵船可到中国沿海各港口“巡查贸易”;对在华的美国人,清政府必须“时加保护,令其身家安全”。12年后对五口贸易等条款可以“稍为变通”,为以后借口“修约”以索取

相关推荐: